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
2016-05-28郑荣娇
郑荣娇
摘 要: 初二学生科目多,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花在地理这一学科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时候针对情况,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地逐步解决问题。本文以《地形与地势》的复习课为例,就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理复习课 学习方法 《地形与地势》
如何使每节地理课的复习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一堂好的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体会以《地形与地势》的复习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
一、依据课标和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组成和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课标理清知识脉络,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一是要理清地理各要素的知识结构,理清地理各要素的知识结构主要指理清各要素包括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二是要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分析并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地理知识显得简约,富有概括性。
《地形和地势》这一节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而且是认识和学习其他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他章节内容有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其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认知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是考察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课标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重点是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难点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运用地形地势分析问题的能力。内容相对简单但多而杂,所以我设计了课堂学案,利用讲练结合、竞赛形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以典型例题的形式指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为基本教学模式
复习课的内容大多属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往往会有两种缺陷:第一种是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第二种是虽然有充分的知识,但是不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缺陷,学生对复习课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会有厌倦、注意力分散这些现象。一节课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对于复习课,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首先将围绕考点目标的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将简单的概念和知识点形成记忆,然后精心组织习题,习题的组织一定要针对复习内容,并且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梯度,结合考试要求,让学生通过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同时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习题绝对不能简单地从各种资料中借用,一定要创新;习题要将课堂复习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高度综合,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讲授。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精讲,才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地形和地势》的复习中,主要利用讲练结合的模式,我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的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以区别几个相似的知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和地形区,山地和山区等,然后在课堂学案上,指导学生完成地形区和山脉及阶梯界线的填注,随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抢答,看哪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出地形区和山脉,及时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复习巩固主要知识。利用典型的例题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利用有用信息解答问题及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读我国东西向(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横断山脉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指导学生认真读图,提取图中的有用信息,特别要注意的是东西向(沿32°N)地形剖面图。通过教师精讲,结合学生练习,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学生反馈信息也表明掌握情况良好。
三、重视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复习和记忆,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学生记忆时还要鼓励学生动手画随手图,不要求画得特别准,可以画简图,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在《地形和地势》中就考虑合理利用各类图解决问题,如利用“中国地形区的分布”和“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归纳地形特征;利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和“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势特征;通过学生在地图上填注地形区和山脉的名称,动手画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明确地形区和山脉的位置及阶梯界线,由此加深对该部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记忆。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把复习知识落到实处
无论哪一门学科,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或学生学习不力,那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地理复习,三分靠讲,七分靠管,如果管理不到位,将会事倍而功半。因此在复习开始阶段,在课堂上主要的知识要及时督促学生记笔记;另外实行每节课抽查制度,每节课都会抽查5至8个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有压力,从而产生动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在提问时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成就感,那他就有学习的动力。此外,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做到全批全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讲评时普遍的错误进行知识的补缺补漏,个别学生进行面批面授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标注,并做好解题思路的记录,整理错题集,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
此外,从这几年中考试卷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地理知识理解不透,概念不清楚;二是地图知识薄弱,位置不明了,地理的名称与所在地图的位置相脱节;三是没有形成必要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理不顺;四是审题能力较弱,表达不到位;五是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总复习的每节课都要突出对概念的讲解,多做比较、分析;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内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方法;通过练习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模拟测试及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复习和训练。相信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学生认真复习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