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2016-05-28朱晓绯
朱晓绯
摘 要: 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展现出课堂的生命活力。本文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展示语文教师的多个形象、建立有效的评分体制方面,阐述了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课堂活力 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目前在职业学校,上课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大都深有感触。据调查,学生不愿意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没有兴趣,感觉上课又累又枯燥,从而使语文课沉闷,学习效率较低,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完成。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展现出它的生命活力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经历了太多次失败,甚至被打上“你不行”的烙印,他们对学习没有自信心,还没学就打起了退堂鼓,久而久之,就对课堂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兴趣。要想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中,就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关切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和蔼的态度、极大的耐心、真诚的赞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重拾自信,消除对学习的厌烦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能平等相待,如同朋友,而且要与学生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这种距离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获取知识的前提,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在整个课堂中处处充满爱心、耐心、关心,营造出轻松的、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授课文时,我经常会走下讲台,站到教室中间,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加快、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师生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活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多通过提问实现。有效提问可以让课堂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填压式教学的场所,而变成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创新、自主探究的快乐学习园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时,随意性比较大,问题没有针对性,也不够合理,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更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重点,突破难点,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提问的问题都较容易,学生很轻松就能回答,那么他们会认为学习内容很简单,失去继续学下去的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提问的问题都较难,学生回答不出来,则又会大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需要精心设计。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趣味性,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中。只有这样,当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能在这一目的的要求下,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并尽最大努力把这种问题由未知变成已知。因此,在读课文前,可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画,为回答做好准备。
二是提问可采用聚焦的思维方法。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讲述要求有针对性,所提出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影射到这一问题或事物。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并对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前要有推测,并善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热情和争论。
三是节奏上亦采取易难交替式循环提问。著名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在提问环节中首先要用较易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再用较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感,积极投入到探究中,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在老师正确引导下,一步一步地感受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在坚持基本的教学原则下,不断变换具体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新意,学生就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更能大大增强课堂的活力。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获得感受,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在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通过蒙眼画笑脸的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失去光明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理解海伦·凯勒的战胜命运的勇气,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要珍视光明,珍爱生命。
2.视频欣赏法。因为小说较长,涉及人物较多,故事环境复杂,有些文字难以理解,学生有时读着读着就会失去耐心,这时就可以借助相关视频。比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边讲边让学生观看87版的《红楼梦》,通过小说中的文字及直观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生百态。再如讲授王小波的《明星与癫狂》,引入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小品《追星族》,在欢声笑语中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追星族的疯狂行为,分析课文就变得非常轻松,课堂活力十足,提高了教学效率。
3.实物展示法。实物是最好的教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直观,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难度水平,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把传统的“以听为主”的教学,变为“看、听、闻、尝”,可以极大地强化教学效果。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说明顺序及了解荔枝的形态,我特地买了荔枝发给学生每人一颗,边观察边讲解,最后大家一起品尝荔枝,学生课堂表现极其活跃,纷纷发言谈感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示语文教师的多个形象
当教师走进课堂,就立刻会成为学生关注的中心,立刻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职生讲究个性,追新求异,他们不希望每次课上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严肃的面孔。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语文课的生命力也在于教师的不断变化,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每次课都有新鲜感,让他们期待下次课的到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他们,用灿烂的笑容鼓励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比如教学《琵琶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就利用会弹琵琶的特长,播放一段自己弹奏琵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弦、小弦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让他们感受什么是轻拢慢捻抹复挑,什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课堂上学生非常兴奋,也对文章产生了极大兴趣,积极配合,轻松完成了文章学习。
五、适当展开竞争,建立有效的评分体制
竞争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职业学校中,学生成绩不仅靠一张试卷的得分,还会有30%的平时成绩由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平时成绩计分机制”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具体做法如下:
占30%的“平时成绩”,即提问10分、作业10分、纪律10分。其中,点名回答正确的每次记1分,举手回答正确的每次记2分,回答错误的不扣分;每学期提问成绩低于5分的“归零”。作业成绩、纪律分也都采用“归零制”,即三题以上错误或漏做两题的作业成绩“归零”,请假3次或违纪2次的纪律成绩“归零”。“举手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零制”则为“学习惰性”画出了底线,使整个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活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努力开启学生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耿向东,主编.教师的科学思维[M].国防大学出版社.
[2]何旭明,著.学习兴趣的唤起[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