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呼啸山庄》玻璃窗的屏障意境之解读
2016-05-28单素媛
单素媛
摘 要: 《呼啸山庄》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通过小说中玻璃窗的几个屏障意境和细节,解读其主题。通过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这对风暴之子的爱与恨,表达“自由、旷野”与虚伪“文明”之间的对抗。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玻璃窗 意境 细节 主题
一、《呼啸山庄》概述
1771年,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带回一个被遗弃的吉卜赛孩子。这个“野孩子”自幼与恩萧的女儿凯瑟琳情投意合,辛德雷却在其父去世后把他贬为下贱的奴仆。后来,当希刺克励夫得知凯瑟琳打算嫁给画眉田庄的少爷埃德加·林敦时,便愤然离开了呼啸山庄。三年后,发了财的希刺克厉夫突然归来,开始实施对辛德雷和埃德加的复仇计划。他经常出入画眉田庄,致使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跟随他私奔。这对凯瑟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久她便在临产时死去,留下了一个女儿凯蒂。希刺克厉夫悲痛欲绝,但这只是增强了他的复仇心理。他利用辛德雷嗜酒好赌的弱点,通过赌博夺走了他的财产。等到辛德雷死后,呼啸山庄就落到了希刺克厉夫的手中。伊莎贝拉在英国南方去世后,希刺克厉夫强行领回了自己的儿子,为的是在第二代人身上继续发泄仇恨。有一次,希刺克厉夫把凯蒂扣留在呼啸山庄,强迫她和自己的儿子结婚。不久,埃德加和希刺克厉夫的儿子都死去了。这样,希刺克厉夫不仅掌握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而且完全控制了两个仇人的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折磨他们。自从凯瑟琳死后,对她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希刺克厉夫的心头。现在他开始真正看到她的鬼魂,以致放弃了复仇计划。不久,他呼唤凯瑟琳的名字,终于离开了人世。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作者多次运用玻璃窗这一屏障意境,进而阐释其主题。
二、意境
1.意境一:《呼啸山庄》一开始就穿插了一个外来的客人洛克乌德的噩梦,以暗示玻璃窗的意境。小说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故事,是通过洛克乌德的梦境开始的。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留宿呼啸山庄的洛克乌德在翻阅了凯瑟琳的日记之后昏然入睡。由于树枝撞击在玻璃窗上的缘故,一个可怕的意境便闯入了他的梦境,当他用拳头打碎玻璃,伸出胳膊去抓树枝时,却碰到了一个冰冷的手指。那个自称是凯瑟琳的声音哭喊道:“我回家来啦,我在旷野上迷路啦!”并苦苦哀求着:“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洛克乌德模糊地辨认出一张小孩的脸在向窗里张望,在恐怖的驱使下,他“把她的手腕拉到那个破了的玻璃面上,来回地擦着,直到鲜血滴下来,沾湿了床单”。
这个梦境的意境至少告诉了我们三点。其一,死去的凯瑟琳的孤魂野鬼在流浪了多年之后渴望重返呼啸山庄。其二,玻璃窗显然在此起了某种阻隔作用,成了鬼魂自由出入的屏障,把里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隔开。其三,洛克乌德向闻声赶到的希刺克厉夫讲述了这个梦境,使后者大受震惊。后来希刺克厉夫跟随凯瑟琳的鬼魂而去,不能不说与这件事有关。
2.意境二:在小说的其他部分,我们又多次遇到了“窗子”的屏障意境,而且仿佛是对上述梦境的一种解释,一种回应。事实上,当初把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强行分开的,不只是暴戾的辛德雷,画眉田庄的大玻璃窗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虽然辛德雷剥夺了希刺克厉夫受教育的机会,强迫他辛苦地干活,但至少在那次闯荡画眉田庄之前,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还经常在一起,“他们都一心希望像粗野的野人一样成长……从清早跑到旷野,在那儿待一整天,这已成为他们主要娱乐之一”。这一天,他们跑到附近的画眉田庄去玩,透过客厅的窗子朝里张望,惊讶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天堂般的上等人的世界。但不难发现,两个孩子的反应却是迥然不同的。尽管希刺克厉夫赞叹这是“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但他对胆小的埃德加兄妹嗤之以鼻。凯瑟琳却被画眉田庄的优雅、舒适所吸引,并且被带进了客厅。于是,希刺克厉夫隔着窗子观察:“窗帘还是挂在一边,我就再作一下侦探吧,因为,要是凯瑟琳愿意回来的话,我就打算把他们的大玻璃窗敲成粉碎,除非他们让她出来。”然而,凯瑟琳似乎并不愿意出来,她高兴地接受了埃德加一家的盛情款待,在画眉田庄一住五个星期,回到呼啸山庄时简直成了一位贵夫人。希刺克厉夫却受到辛德雷的警告,从此不准与凯瑟琳再有交往。由此可见,大玻璃窗在这里再次起到了阻隔作用,它不仅将凯瑟琳从一个野孩子变成了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而且疏远了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那种两小无猜的关系。应该说,后来凯瑟琳背叛希刺克厉夫而决定嫁给埃德加,希刺克厉夫的出走及他那疯狂的报复,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件事所引起的。
3.意境三:“玻璃窗”的意境在小说的中间部分再一次出现了:在与埃德加发生那场争吵之后,凯瑟琳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绝食三天,发热昏迷。等到耐莉来照看她时,凯瑟琳竟不顾冬季的寒风要求打开窗户:“啊,但愿我是在老家里我自己的床上!还有那风在窗外枞树间呼啸着。千万让我感受感受这风吧——它是从旷野那边直吹过来的!”她向耐莉诉说着心中的郁闷。站在敞开的窗户前,她甚至以为看见了呼啸山庄的烛光,幻想着与希刺克厉夫一起赶路回家。这一情节表明,嫁给埃德加是凯瑟琳一手铸成的大错,因为这不仅背叛了希刺克厉夫对她的感情,而且几乎扼杀了她的天性。从本质上讲,凯瑟琳那奔放不羁的野性是与画眉田庄的“文明”格格不入的,一旦她生活于其中,必然就会感到个性的压抑和生命力的窒息。正如当年凯瑟琳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打开窗户,不仅可以使她呼吸来自旷野的清新空气,而且意味着她试图摆脱这种压抑的环境,能够重返呼啸山庄,重返那无拘无束、自由放纵的童年时代。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凯瑟琳注定要为自己双重的背叛行为付出双倍的代价:她不仅在生前无法重返呼啸山庄,甚至连死后的鬼魂也不得重回老家。
4.意境四:在小说的结尾,在希刺克厉夫之死的那段描述中,艾米莉·勃郎特再一次有意识地提到了“窗子”这一意境。这一夜,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天明。耐莉在清晨看到希刺克厉夫卧室的窗子开着摆来摆去,雨都直打进去了。她急忙赶进屋里,发现希刺克厉夫已经死去,“他的脸和喉咙都被雨水冲洗着;床单也在滴水,而他动也不动。窗子来回地撞,擦着放在窗台上的一只手;破皮的地方没有血流出来……”,尽管与洛克乌德梦境的神秘色彩不同,但“窗子”这一隐喻意境一目了然。希刺克厉夫曾经得知凯瑟琳的鬼魂被拒之窗外,而且他只能在旷野上才能遇见凯瑟琳的鬼魂,那么,呼唤着她的名字而去的希刺克厉夫在死前敞开窗户,无疑是想打破“窗子”这一屏障,这样他们这对生死恋人才能得以重逢。也是通过最后这一意境,艾米莉·勃郎特让我们理解了洛克乌德的那个可怕的噩梦。
三、结语
艾米莉·勃郎特在《呼啸山庄》中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自由、旷野”与“虚伪文明”之间的对抗。原本自由、粗犷、奔放的人性,在那种虚伪而软弱的“文明”中会窒息死亡,像凯瑟琳那样的“野孩子”显然是难以存活的。唯有摆脱了“文明”社会的种种羁绊,重返无拘无束的旷野,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鬼魂才得以重逢。在小说的结尾,当希刺克厉夫摆脱了人间的恩恩怨怨,终于在旷野上与他的生死恋人凯瑟琳相聚的时候,一种宁静、温暖的气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Angela,Smith.York Notes“Emily Bront?‘Wuthering Heights”[M].Longman York Press,1984.
[2]Emily Bront?觕.Wuthering heights[M].New York:Bantam Books,1981.
[3][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