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时代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思考
2016-05-28罗海鹞
罗海鹞
摘 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网络平台,这对中学阅读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网络让中学生获取信息更方便,挑战是网络让学生爱不释手。作者结合对网络阅读的利弊和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网络时代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
关键词: 网络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国家教育部为此还专门向中学生推荐了30部中外必读名著。中学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势在于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层的情感体验。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突出学生的语文主体地位,全面实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阅读学新论》指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张志公先生有过很好的阐述:“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从阅读中人们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种种知识从而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阅读能够改变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是网络。现如今,无论是在家里,用电脑进行阅读,还是在公众场所,都能看到人人拿着手机阅读,在虚拟的世界自由生活,这种现象在中学也呈蔓延之势。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有些是父母淘汰的手机,有些是自己在家里进行电脑阅读。这些网络的存在让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新时期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现状分析
笔者调查发现,受各种课外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兴趣、阅读指导等的影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学生放学就在校外的租书店看一些消遣的漫画、武侠、言情小说。这些书籍带有强烈的色情和暴力色彩,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些中学生知道应该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读,但是受学校图书馆借书条件、工作制度的限制,中学生没有办法在课外在学校图书馆看书,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课外阅读质量。一些中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阅读兴趣的影响,课外阅读集中在通俗文学或流行小说上,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少之又少。对必要的科普读物和国学名著自然更不会光顾了。面对面访谈发现,有些中学生只是看过教师规定的阅读书目,其他没有涉猎,有些中学生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经典小说,只是完成了教材的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着实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语言课程标准》在“理念”中强调的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作家在作品中投注了深沉炽热的情感,那些至死不渝的忠诚、热情如火的浪漫、晶莹剔透的纯真、盘根错节的爱情,使读者心灵受到震动,受到洗礼,从而激发激情,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正是一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锻炼思维能力。许多文学作品都凝聚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严肃思考或者独特看法,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影响。
二、网络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带来的好处
一些爱好课外书的中学生苦于没有阅读空间、阅读书籍,网络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福音。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进步,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网络让中学生获取课外阅读的信息渠道增多了,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便捷了。学生可以在下课十分钟进行阅读,也可以在放学后自由阅读。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尽情搜索自己想看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不受数量的限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的拥有,让中学生看经典作品、看经典作品的评论更方便了,阅读视野更开阔了。这就是网络给中学生课外阅读带来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而不是用手机、电脑做消遣,教师结合教材编制资料库、建立手机读书会、进行网络读书推介、举办手机读书竞赛指导网络阅读环境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今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中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网络掌握信息的最主要内容,极大地方便了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中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三、网络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挑战
网络确实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便捷,也能够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更多的收获。网络因为信息量太大,内容鱼龙混杂,让中学生群体成为低头族、键盘族,也给这些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伤害。
网络可以听音乐,可以看电影,可以打游戏,这些都比看课外经典文章来得轻松。许多中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反而看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内容。既不利于学习又不利于身体健康。吕思勉在《答程鹭于书》中说:“天下无论何事,情之所近者,一见即能感觉其趣味,即能得着门径,从此加功自然能悟入深处,目彼自然深嗜笃好不待迫促而孜孜不能自已,性不能相近者则不然,一见其事,即觉漠然,既而不感觉其趣味,亦无线索可得,于此而强之使为,任其自然,则终无入处,勉强求之,则走入歧路,此凡百学问皆然,而国文亦其一也。”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让娱乐主导了学生的世界。网络可以上网,费用不高,许多中学生能够承担得起。网上可阅读的信息浩如烟海,那些消遣性质的内容,那些取笑的信息往往被这些中学生捕获,从而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伤害了课外阅读。外国学者塞尔夫这句话告诫学生:“假如你丢下你不喜欢的书,试试别本,直到找到一本对你有意思的书,然后轻松地去念它,那样,你必然能自得其乐,而且能这样,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经由阅读而达到更好更聪慧更亲切更儒雅的地步了。”网络阅读很容易成为碎片化阅读。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时代的特征。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有专家指出,“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这也是手机阅读带给中学生的弊端。
四、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让网络成为中学生阅读的良师益友
1.中学语文教师要对这些中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为他们分析清楚网络的利弊。课外阅读指导必须讲究科学性,科学地选择并推荐课外读本必须以三个方面为依据:课外读本的阅读价值、课外阅读的目的和任务、课外阅读主体即学生的阅读背景(包括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的时间等)。如果他们能够很好地利用手机进行阅读,就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添砖加瓦。语文教师要告诉他们应该阅读的网站和内容,也要告诉他们阅读的时间长度,不能过度用眼。为这些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做好思想上的引导。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召开网络使用讨论问题会、辩论赛,让大家在辩论中意识到网络在学习上的作用,也可以让中学生自己设计问卷在各个班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大家对网络阅读的利弊理解,让每个同学了解其他同学对网络阅读的认识,建立大家对新事物的科学认识方法和认识态度。
2.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阅读视野。古人一向重视精读,朱熹强调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字求其训,句索其肯,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精读作品,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略读作品。语文学习,仅仅学习好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学习好语文教师教授的信息也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拓展学习领域,增加阅读渠道。例如,在鉴赏曹操的作品《短歌行》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把曹操其他类似风格的诗词百度出来,在课堂上阅读、朗诵,如:《蒿里行》《观沧海》,等等。这样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阅读视野拓宽了。
3.语文教师可以建立语文阅读微信群,利用微信群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然后在微信平台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外时间做好阅读资料的整理,为此语文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一是教师要经常整理好中学生喜欢阅读的文章,二是教师要安排好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大家发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利用网络阅读提升课外阅读水平。
4.中学语文教师要与家长联合行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利用网络阅读。中学生毕竟是学生,很多学生自制能力还是很不好。如果仅凭学生自觉,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学习葬送在手机的手中。语文教师要建立与家长联系的渠道,双方一起监督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总之,智能手机时代,网络时代,网络阅读是避免不了的。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引导中学生进行网络阅读,而不能采取堵的方式,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利用网络的优势,让现代化的科技产品为学生课外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2]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郑惠生.中学生离金典名著有多远[J].广东汕头教育学院,2005,18(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