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文化信息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2016-05-28施维祯
施维祯
【摘要】影视翻译在当今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影视作品中丰富且复杂的文化信息的翻译给影视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相关理论,为影视作品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提供了策略指导。本文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相关理论,结合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对影视作品中丰富的文化信息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字幕翻译 文化翻译观 文化信息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0-02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出现的最为突出的附带效应要属各国间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而作为大众青睐的影视作品悄然肩负起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于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中国影片也纷纷走上了国际银幕。优秀的影视翻译能够帮助观众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片及其所蕴含的异域文化。但与我国日益繁荣的影视业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的影视翻译方面的研究却有所欠缺,有待完善。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译,影视翻译也不例外。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在于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产生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于是文化信息的处理问题自然成了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影视字幕翻译由于受其本身的特点和字幕处理的技术性制约,对文化信息的翻译处理就更为棘手。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在文化信息的翻译问题上给予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本文拟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相关理论,结合影视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2.文化翻译观的主要观点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列弗维尔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发展方向。翻译研究领域从此找到了一道新的突破口,并最终形成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文化翻译学派,翻译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翻译观阶段。翻译不再被看作是机械的、纯语言的行为,而是被看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活动。
巴斯奈特在《翻译,历史和文化》书中指出,文化翻译观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该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该是传统的词、句子、段落或是语篇。2)翻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更是文化的交流。3)翻译的等值并不能局限于语义之上,而要延伸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译的目标不能停留于对源语文本的描述,而应继续考虑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尽可能等值。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转换。
总之,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实质所在,文化应是先于信息而被考虑的。于过去语言学派一味从语言学、符号学角度看待翻译不同的是, 巴斯奈特认为语言植根于文化语境中,文化犹如人的身体,语言是人的心脏, 任何把语言独立开来看待的翻译行为都将是危险的。由此可见,翻译基本上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和翻译。文化翻译观避开了传统翻译中以语义为翻译目标的套路,从理论和实际上推进整个文学翻译,如诗歌、戏剧,尤其是影视翻译的前进。
3.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的处理策略
文化信息是指蕴含文化因素的词汇、短语、句子或意群。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抽象概念,但同时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奈达文化分类的观点,文化信息包括生态文化信息、物质文化信息、宗教文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以及语言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信息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恰到好处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根据文化翻译观的相关理论,要求在翻译中尽量保留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前的差异,要求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移植并尽量保留蕴涵在文本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但同时不能忽略对观众需求的关照。另外,与书面文学语言不同,影视语言具有口语性、即时性、简洁性、大众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对影视字幕中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进行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字幕翻译自身的特点和技术限制,采取合理的文化信息翻译的处理策略。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影视翻译实践,笔者建议采用直译式、代替式、缩减式、归化式四种策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灵活处理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
3.1 直译式策略
所谓直译式策略,即在处理影视字幕中的文化信息时采取直译的方法。直译是根据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保留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当然,“直译不是死译、硬译、呆译,而是在保证原文语意正确的情况下,尽量直译”。笔者认为,直译的方法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借助外来语来丰富本族语,增加本族语的包容和多样性。除此之外,直译也符合影视字幕自身的特点,体现简洁性和综合性,从而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说, “We have all become Hamlets in our own country…”(译文:我们都成了我们自己国家的哈姆雷特……)这是选自美国电影《刺杀肯尼迪》中,检查官JimGarriso在法庭上的一句台词,其中 “Hamlet”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中的经典角色人物;而大多数中国观众对“哈姆雷特”耳详能熟,并也了解其背后蕴涵的含义,翻译时可以直译。
再如“Oh, well, all right, lets all just sell our souls and work for Satan ‘cause its more convenient that way”(《美国丽人》)。(译文:“噢,行,那我们何不出卖灵魂为撒旦卖命呢,因为那样容易多了”。)这里 Satan 没有必要被译成“魔鬼”,因为根据上下文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观众完全可以接受并理解其含义。采用直译既能让观众感受关于西方《圣经》的宗教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3.2 替代式策略
由于文化差异,所以当剧本里出现蕴涵西方文化色彩的词语,汉语里又没有对应且合适的表达时,译者可以选择使用功能意义相近的中文词汇来代替,以达到在文化上的功能对等,使观众易于接受。
一起看看英文电影《阿凡达》中的几句台词:
——Easy boy! 好小子
——You are lucky swine!你这幸运的东西
—— Blue monkey!调皮鬼
在电影里,“Easy boy,lucky swine,Blue monkey”这三个称呼杰克的词语非常鲜活而有趣,但是在汉语的表达里没有这样一一对应翻译的表达,所以就只能用其他表达来取而代之。字幕中分别用“好小子”,“你这幸运的东西”,“调皮鬼”来替代,这样既能符合中国观众的口语表达习惯,同时在幽默效果上这三个词组又和英文的那三个词组有异曲同工之妙。
3.3 缩减式策略
英语中有不少文化信息词在中文里找不到对应的表达,便不能用以上替代的方法。但如果完全忽略这些信息词的翻译,又会给观众理解电影造成一定的障碍。此采用时缩减法可以简洁扼要地译出原文化词的韵味。
例如:
——Forest Gump:Every day wed take a walk,and Id jabber on like a monkey in a tree.
——我们每天一起去散步,我一直在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选自电影《阿甘正传》)
其中,“jabber”原本是用来描述猴子吱吱唧唧叫,在这里形容人急促而含混不清地说话;如果翻译成“像猴子一样在树上吱吱唧唧不停地叫”会让中国观众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事实上,使用这个词是为了表现阿甘与珍妮在一起时内心的快乐,兴奋和激动,所以他说起话来就像树上的猴子一样不停地吱吱唧唧。为了让中国的观众快速理解,译者对译文进行了选择性的缩减,选用我们熟悉的表达“我一直在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这样译文既通俗简洁,又保留了原文的意境。
3.4 归化式策略
归化式,即用译语文化中的表达来直接代替源语文化中的表达。由于中西方观众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为了使观众获得文化认同感,避免对异国电影的理解产生偏差,译者必须对那些蕴涵特殊源语历史文化特色或风土习俗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转化,否则就会缺失掉文化意象,甚至造成文化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若仍一味追求异国情调,就会破坏文化交流和文化欣赏的初衷。张春柏认为,在处理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时,通常采用归化将那些直译无法使观众立即听懂的表达“化开”。
例如:
——How lovely, Harry. Your father would be so proud, rest his soul.
——干得好!哈里,你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以你为荣的。(选自电影《蜘蛛侠2》)
在译文中, “rest his soul”这一带有典型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信息词,如果采取直译的策略,译成“安息他的灵魂”,则会令中国观众一脸茫然,而转译成“在天之灵”这一耳熟能详的佛教用语就让观众有了很大的认同感,很好地弥补了宗教文化上的差异。
4. 结束语
巴斯奈特用心脏和身体的关系来比喻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之密切。王佐良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再次充分说明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之一的影视作品的翻译更加要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这一项复杂的翻译工作。对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要求译者在尽量尊重影片原有艺术风格和剧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考虑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正确把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仔细斟酌哪类情况下选用哪种具体的翻译策略,以做到字幕翻译的合理优化,为观众提供效果最佳的字幕翻译。高职英语语法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难题,同时学生们也一提到语法课就觉得枯燥无聊,更不用说掌握了。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344.
[3]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0: 7-10.
[4]Susan.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2.
[5]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54.
[6]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eiden:E.J.Brill.1964:130.
[7]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北京: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5):81-84.
[8]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 (5):24-26.
[9]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51—53.
[10]www.shooter.com.c.
[1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C]//严辰松.中国翻译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265—268.
[12]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