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2016-05-28高丽萍邓春友严双喜唐小丽
高丽萍,邓春友,严双喜,唐小丽
(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100)
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高丽萍,邓春友,严双喜,唐小丽
(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旨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6月至2015 年6月在职的20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发放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将200例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观察组采取为期3个月的压力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各项情绪及情绪应对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经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为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等;观察组情绪干预后SCL-90 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情绪干预后情绪压力应对能力明显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优质病房护士压力源的大小及主要压力源的区别,及应对方式的不同,可以通过护士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管理者采取合适措施,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情绪疗法;护士;工作压力应对
随着护理模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模式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模式,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1],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优质护理病房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不同,它不仅要满足患者基本的医疗护理需求,还要满足患者所提出的个性化、高层次、高标准的医疗护理需求,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贴心的星级医疗护理服务[1]。相较于其他病房而言,优质护理病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对护理人员的情绪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水平成为优质护理病房的工作重点[2]。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以及对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特收集200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5 年6月期间在职的20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28.2±5.5)岁;在职时间1~17 年,平均(7±1)年;其中护士24名,护师26名,主管护师40名,副主任护师10 名;文化程度:中专学历10名,大专学历7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0名。对照组100 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 岁,平均(27.5±5)岁;在职时间1~18 年,平均(8±1)年;其中护士24名,护师26名,主管护师40名,副主任护师10名;文化程度: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6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0名。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职称、在职时间、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参照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自行设计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包括个人资料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两部分,内容由5个维度35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其程度: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而依次计为0、1、2、3、4分。本调查问卷经过相关文献查阅后统一设计,并经过护理专家评定,经前期预调查后统一修改完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Gronbach's 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4。调查员以不记名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收集资料,及时核查填写情况。
1.3干预方法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观察组采取为期3个月的压力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各项情绪及情绪应对方法进行评估。观察组其具体措施如下。开设专门的情绪疗法培训课程,邀请专门的心理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情绪管理培训,向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其培训具体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①情绪压力心理诊断。该阶段主要教会护理人员学会发现自身情绪压力及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②情绪压力自我领悟。当护理人员学会发现自身情绪压力及在工作中的表现后,应教会护理人员领悟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后果,以及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损害,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情绪调节的重要性。③情绪调节训练阶段。训练阶段也是整个培训的重要阶段,其目的在于教会护理人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其训练可细分为不良情绪发现、放松调节训练以及正确情绪建立。④再教育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摆脱不良情绪,摒弃以往不合理的情绪,建立新的情绪管理模式。学会自我情绪排解、调节,使其积极面对生活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培训过程中,心理专家以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例,并结合情绪疗法相关理论,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压力缓解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之间可多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在工作中调节情绪的办法,并相互进行指导,总结培训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利用,以便对工作中的压力进行排解,带着良好情绪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1.4评价指标
1.4.1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人员各项情绪进行评估,评分总分越高,则表示情绪越不稳定,压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表示情绪较为良好,压力相对较小。
1.4.2问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模式对护理人员应对情绪压力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项内容,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三项得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自责、幻想、退避得分越低表明效果越优。
2结果
2.1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经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为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等,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前十位的压力项目,见表1。
表1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前十位的压力项目
2.2两组护理人员情绪干预前后SCL-90 得分情况对比观察组情绪干预后SCL-90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情绪干预前后SCL-90 得分情况对比,分,n=100)
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P<0.05
2.3两组护理人员情绪压力应对方式比较观察组情绪干预后情绪压力应对能力明显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情绪干预前后情绪压力应对方式对比±s,分,n=100)
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P<0.05
3讨论
由于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在为患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作用最重要,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还未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观念上影响了护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护士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和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受到消极影响,工作中感受到来源于此的压力增加。因此,社会应加大对护士群体的关注度,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对护士的工作性质及重要性进行积极的正向宣传,引起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引导人们对护理工作产生正确的认知和正面的认可。就护士群体自身而言,应以积极、职业、进取的心态审视护理工作,首先要从自身角度打破护士是医生的附属品、护士就是伺候人的职业等陈旧狭隘观念,继而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于工作中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4]。尤其是优质护理病房的护士,学历较高且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消除护士在人们心中学历低、工作无自主性、机械执行医嘱等消极印象,提高自身对职业的认可度,减少因职业社会地位所造成的工作压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就是医生,与医生的诊疗形成了有区别、有分工、有密切联系的共事过程。因此,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性质较为了解,对护理职业的认知也较为深入和全面;同时,医生对护士工作的评价和认可度、对护士的态度以及对护理工作地位的评价都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和心理状态[5]。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已成为优质护理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中排名第1位的压力源。优质护理病房的护士在医疗保健服务中起重要作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品质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能否达到优质星级服务标准[6]。另外,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集中在25~35岁,处于此年龄段的女性大多已经结婚生育,照顾家庭、养育子女也会在经济方面对其造成压力,因此适当提高福利可减轻压力[7]。收入高低是体现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工作量太多居护士工作压力源排序第2位,成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中影响力最强的一项。各项需由护士参与书写、记录、评估的医疗护理文书,如护理记录单、出入院评估单、患者皮肤评估记录单、入院注意事项宣教单等,已成为护士日常工作中一项不容忽视的负担[8]。因此应精简各种护理文书的内容及条目,减少其需要记录和书写的频次,并在保留如护理记录单、抢救记录单等务必书写的护理文书的前提下,适当缩减护理文书的种类[9]。同时,应增加培训,使护士掌握书写各项护理文件的方法,以避免其在工作中因书写记录方法不熟悉或不正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减少护士对书写护理文书的顾虑[10]。为满足工作需要,医护工作者需参与白班、夜班的交替倒班的同时,还要满足一些特殊患者的需求,增加24 h的特护;而倒班影响包括了生物节律破坏、部分睡眠剥夺以及慢性应激对人所带来的综合影响。但是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不能避免倒班、夜班。因此,可通过增加护士人数、降低倒班频率等方法进行改进,以改善倒班对护士造成的工作压力[11]。
长期处于繁忙工作中,加上过大的精神压力,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危害护理人员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自我情绪调节[12]。同时,医院也应认识到护理人员情绪调节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护理人员情绪调节培训活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充分运用相关心理知识,发现自身工作中的情绪问题,并予以改正[13]。另外,护理人员在遇到情绪心理问题时,可积极寻求家人或同事帮助,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应对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并加以调节。而家属及同事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多关心其情绪心理变化,并给予有效建议[14]。本文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情绪疗法相关培训发现,培训后护理人员躯体化、抑郁、敏感、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且遇到不良情绪时,积极解决,不逃避,更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的健康发展,使护理人员带着良好积极情绪,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在护理人员中,采取情绪疗法,对护理人员工作不良情绪及工作压力躯体化、抑郁、敏感及焦虑情绪进行有效排解,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焕娟,孙关红.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在防治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45
[2]袁梅,王健,程宝玉,等.合理情绪疗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4):79
[3]郑康霞,牟红艳,芮晓芸,等.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应对压力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52
[4]李玉娟,韦翠花,李莉,等.儿科护士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状况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05
[5]贾崇玲.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相应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24
[6]李燕蕊,张会玲,王玉芬.系统打造“以患者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文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493
[7]罗礼兰,李显涛.护理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52
[8]张丹.浅谈影响护理工作的压力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277
[9]陈方方,王红漫.我国特需医疗服务的历史回顾[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33
[10]贾蕊.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288
[11]丁莉.护士待遇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医学信息,2006,19(3):527
[12]张培琴,熊江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72
[13]刘营兰.护理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55
[14]马绍美.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1):77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rces of Work Pressure and Coping Ways of Nurses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Ward
GAO Li-ping,DENG Chun-you,YAN Shuang-xi,et al
(People'sHospitalofBoluoCounty,HuizhouGuangdong516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work pressure and coping ways of nurses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ward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work pressure. Methods A total of 200 nur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arry out any form of response of work pressu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three months.The job stressors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as performed and the emotional response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major sources of work pressure of nurses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ward were the low wages and other benefits,too much work and and small number of nurses.CL-90 scores and response capacity to emotional stress after interven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Conclusion The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urces of work pressur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work pressure of nurses in high quality nursing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Emotional therapy;Nurse;Work pressure coping way
(收稿日期:2016-01-23)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2.0150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2-0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