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加强情感体验的策略
2016-05-28邱愈平
邱愈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17-0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他们对于学习过程的内心感知和主观态度,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于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面对疑难时的焦虑和困惑,也表现为在学习探究中获得认可时的愉悦和满足。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升个性品质,凸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将情感与认知视为一个整体,在各个教学环节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让学生在情知共育中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持续、和谐发展。
一、加强情境渲染,唤醒认知需求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精心预设进行酝酿与发酵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渲染中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可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新知学习充满期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感的酝酿过程也是一个激发兴趣、培养动机的过程。因此,情境的创设要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主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多种感官处于亢奋状态,以饱满的情绪、充沛的动力投入数学学习中。
如在教学《相反数》一课时,教师让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背靠背站好,要求两人在听到口令后往各自的正前方走。随后教师发出“向前2步走”的口令,学生按要求完成动作。这样的情境既简单又别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规定向右为正,向右的同学记作+2步,那么向左怎么表示?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认知效率
情感具有感染性,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情感去传递,从而让师生之间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教师要调整好情绪,努力改变传统的不苟言笑和严肃刻板,使课堂少一些压抑、多一些轻松活泼;将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地位,用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升认知效率。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外角》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到台前通过板书来完成结论的归纳。这种角色互换,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课时的结论印象更加深刻、全面,同时也让学生在自我板书中完善了数学符号与文字表达的一致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书面表达能力。
三、加强切身感悟,改进认知方式
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感悟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它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与自身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进行同化的自我建构过程。将学习情感与感悟融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充分唤醒学生认知、感悟的自主性,形成积极主动的认知态度,自由、大胆地去尝试各种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探究方式。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按既定步骤展开教学,而是在进行充分的认知铺垫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文字、图片以及实物等素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倾向通过“勾股圆方图”“青朱出入图”“赵爽弦图”以及“欧几里得证法”等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让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
四、加强评价激励,激活认知动力
要使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课堂上的有效评价。正确、合理的评价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生热情,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数学思考,他们带着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认同和期望,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教师要从关注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机制中脱离出来,从学生课堂行为态度、合作参与程度等,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学生的表现;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互评,帮助学生正确地评判自己和他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增强学生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根》时,帮助学生确立“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得出“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这一结论中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应弱化对于计算正确率方面的要求,而要从学生的推导、判断、思辨等学习过程中寻找亮点,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恰当、中肯的评价。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熏陶与共鸣。教师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展开数学课堂信息的加工和内化,精神饱满、兴致盎然地进行吸收与积累,真正体现出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使课堂教学更高效。(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