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导学的实践研究

2016-05-28罗革列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学阅读实践

罗革列

【关键词】阅读 导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51-02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参与。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经验水平所限制,不可避免存在着肤浅理解或者认识的偏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那么,有效的课堂导学应该从何入手呢?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示范导学,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

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其学习活动通常靠模仿完成,教师是很多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模仿中增强亲身体验,产生创造的灵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天鹅的故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以及其他天鹅在危险来临时能够与老天鹅一起携手共渡难关的精神,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笔者采取示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练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课文情感以及朗读的技巧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朗读完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听朗读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对其他段落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实现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形成个性感知,真正领会天鹅的精神,教师没有采取直接传授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示范朗读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切体会文章情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二、点评导学,让学生的认知更深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不仅体现在对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上,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中的精彩点评、恰当的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指明阅读的航向,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自己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文本内容,灵活运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恰当的点评,引导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当学生读完全文,对文中人物有了初步的评判与感知以后,笔者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之后,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我喜欢林冲,他武艺高超,不摆架子,平易近人,谦和忍让……”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柴大官人,他广交朋友,乐善好施,嫉恶如仇……”在充分听取学生看法的基础上,笔者点评道:“大家的观点都很正确。但是,洪教头这个人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他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这样的点评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去思考,对人物性格特点初步判断,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对文本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然后将话锋一转,使学生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与看待问题,发掘出文本的潜在价值,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向纵深处发展,切实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三、体验导学,让学生的感受更真切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以自身感受去体验文本内容的过程,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采取各种方法,调动起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感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燕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巧妙,在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文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有的学生说:“‘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中的‘赶集一词给我印象最深。”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继续回答:“赶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但在这里,作者把花儿竞相开放比作赶集似的,既形象又传神,把花儿的形态拟人化,让人朗读起来的感受更加亲切自然。”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阅读学习效果。

由上述例子可见,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如果离开了自身的真实体验,就很难获得对文本语言的深切体验和感受,无法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注重在体验中导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四、拓展导学,让学生的视野更丰富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阅读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架起已有知识信息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学习体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有效导读。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虎门销烟》一课时,许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指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延伸与拓展,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补充虎门销烟前后的历史资料,丰富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更加宽阔的视角来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对林则徐这一举措产生的影响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评价林则徐这一人物,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笔者还让学生写下读后感,尽情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从这则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根据阅读内容为学生补充必要的社会背景材料,丰富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参与者,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要立足文本,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上思考问题,旁征博引、点评指导、激发体验,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优化教学的效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导学阅读实践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