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趣味教学的尝试
2016-05-28梁勇
梁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趣味性
演示实验 故事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38-02
想必上过初中化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也许你的课堂结构非常合理,也许你的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也许你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循序渐进地把知识点讲解得非常透彻,但因为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由此可见,“趣味”对于初中生学习化学而言非常重要。趣味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把课上得各有特色,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最终达到自觉运用知识的目的。在初中化学课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善用演示实验,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化学是初三阶段才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初三阶段正值学生面临毕业,学生都憧憬着能考上心仪的高中,因此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雄心勃勃,下定决心非要学好化学不可。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慢慢感觉到有很多内容既抽象又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学习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此,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想方设法通过补充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让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明朗化,简洁易懂,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燃烧与灭火》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这一抽象的知识点,笔者增加了两个演示实验:一是用酒精灯分别加热空纸盒和盛有水的纸盒。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空纸盒能燃烧而盛有水的纸盒却不能燃烧。有好些学生惊呼“好神奇呀”,继而产生疑问:火是直接烧在纸盒上,为什么里面装了水的纸盒就不会燃烧呢?趁他们既好奇又疑惑不解之际,笔者又做了第二个实验:把手帕装入烧杯中,把酒精溶液(已按一定的比例勾兑好浓度)倒入烧杯中,然后用坩埚钳把手帕取出来。然后,笔者借机邀请对此实验感兴趣的学生上讲台点火。上讲台的学生点燃火后,顿时,手帕燃起了熊熊的火苗。笔者请那名学生靠近摸一摸这火是不是真的。那名学生一摸,大呼:“火是真的!”笔者又请靠近讲台的同学说一说感觉,他们都说感觉到热了。过了一会儿,火慢慢地熄灭了,但手帕还是安然无恙。笔者再请一名学生触摸刚刚熄灭了火苗的手帕。该学生惊奇地叫:“手帕都不烫手的!”
学生看到这些现象都很好奇,个个处于兴奋状态中,争抢着要教师解释有关现象。这些有趣的演示实验,既很好地解释了燃烧概念这一抽象知识,又为下面探究燃烧的条件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如果突出趣味性,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改进实验,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实验设计安排合情合理,而且紧紧抓住基本原理。但是,由于实验现象没有可见性,或者现象平淡无奇,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提高兴奋度。就拿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一课来说,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太多的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关注,而且按照这些注意事项去操作并没有产生明显现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混淆,因此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长久下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慢慢地消退。如果教师能对教材做一些改进,增添一些趣味性,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观察实验的动力。例如,关于“防止试管炸裂”这一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学生注意这一问题,就会使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但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引起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其实,他们也很想看到试管炸裂的过程。这时,我们不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做一个由于违规操作而引起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先撤酒精灯,慢慢地撤导管后,水槽中的冷水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当学生明白了是因为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少、水槽中的水被压到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好奇心自然得到了满足,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倍增。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单纯的知识理解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且学习效果也不好,不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平添一些故事就能使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较难理解的“离子”知识时,在学生理解了“稳定结构”的概念后,笔者就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来讲故事:氯原子和钠原子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大家都想达到“稳定结构”,但“两国交兵,固有得失”,最后的结果是“强者胜”。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想抢对方的七个电子来形成“稳定结构”,对于“他”来说,力量很薄弱,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力量很强大,只差一个电子就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当两“国”相遇时,双方便发生了争夺电子的战斗。但这场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力量强大的氯原子将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俘虏”了。结果,两“国”各得其所:双方都形成了稳定的结构,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带正电荷,而氯原子变成了氯离子,带负电荷。最后,双方靠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的故事生动有趣,既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印象深刻。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家庭小实验以贴近生活,材料容易获得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家庭小实验能使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初中生对很多化学现象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渴望有机会动手做实验,因而引导学生巧用生活用品来开展家庭小实验,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教材中安排有如图1所示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家庭小实验。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前,笔者给每个实验小组都发一些适量的活性炭(其实活性炭还可用木炭代替),并让学生自行收集其他材料如空塑料饮料瓶、小卵石、石英沙、纱布(蓬松棉可用棉花代替、橡皮塞可以省去,直接在塑料瓶盖打孔,就解决了材料问题)等。对此,学生非常兴奋地参与到净水器的制作实验中。后来,笔者请学生当场展示他们在家里做实验的过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在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下,学生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慢慢地,学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的激情也油然而生。
生活需要乐趣,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需要富有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使学生能保持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劲头,最终提高化学成绩。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