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2016-05-28杨斌勇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中小学

杨斌勇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科研 现状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07-03

南宁市自“八五”期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至今已历时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南宁市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有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科研处(室),立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也从“九五”期间的三十多项发展到“十二五”期间的近千项,但同时南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也步入了瓶颈阶段,存在着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现象。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此次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南宁市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科研机构设置情况,学校科研管理状况,校领导、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及学校的科研氛围等;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改进策略。

一、调查对象、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南宁市不同类型的学校38所,其中中学25所,小学9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市区学校14所,城郊结合部、县城和乡镇学校各8所,较好地代表了各种类型的学校。

调查对象2 240人,其中,校领导占2.5%,中层领导占7.8%,90%的对象是普通教师,其中:语数外三科教师最多,超过50%;教龄分布也比较合理,5年以下占10.9%,20年以上27%,其他5—10年、10—15年、15—20年三个教龄段都是20%左右;职称分布方面则以中级为主,占53.9%,中学高级只有13.7%。

(二)调查方法

采用本所自编的《南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集中答卷,统一回收,问卷共包含36道题目,内容包括机构设置、科研管理、科研认识、科研氛围、科研知识掌握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科研机构设置情况(单位%)

如表一所示:南宁市目前能独立设置科研室、任命科研室负责人并有专门科研工作场所的学校仅占一半左右,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学校没有科研办公场所。有14.2%的学校没有安排学校领导分管科研工作。有四成以上的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科研工作,还有21.1%学校连兼职科研人员都没有。这些数据说明南宁市学校科研机构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二)学校科研管理情况(单位%)

如表二所示:每月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的学校不到三成,学校每月工作计划中有科研内容的只有一成,另有两成左右学校没有召开过专门的科研工作会议,且工作计划中也很少出现科研内容。在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面,只有一半左右的学校有科研规章制度,有科研工作评价条款并能执行的仅占两成。在完成科研课题方面,能保证大部分课题正常结题并开展推广工作的学校也只有两成。调查表明,南宁市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亟待健全。

(三)教师科研认识与学校科研氛围(单位%)

如表三所示:认为“学校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积极性越来越高”的教师不到两成,认为自己了解科研过程的教师只有一成,有三成学校参与科研人数不足20%。有一半以上教师参与科研的学校只占四成。这说明学校领导、教师对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掌握科研知识情况(单位%)

如表四所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能正确认识科研方法的教师不到一成,了解实验法精髓的教师只有两成,对结题报告的主要部分认识正确的也只有一半左右。这说明南宁市中小学教师对科研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强科研知识培训。

三、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以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而绝不是为了装门面、当摆设、搞形式。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倡“校本科研”,使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要以“学校为本”,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应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强调教师的科研主体地位,教师应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并以此为课题,开展教育实践、反思,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观念,“为自己而研究”,“为专业发展而研究”,教师把适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课题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入点,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二)科学设岗,合理配置,保证机构健全

还未设置独立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单位,尤其是市区内的一些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要设置专职的科研处(科研室),把教育科研从教务工作中单独分离出来,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经费和办公地点,使学校科研工作走上正轨。

(三)大力开展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科研培训的内容包括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特别是科研方法的应用以及课题研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要做到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专家讲学。主动与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联系,聘请教科研顾问和客座教授以及“本土”教育科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科研辅导。二是市本、校本培训。市科研主管单位每年每学期要对全市教育科研骨干、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等进行多层次专题培训,各中小学科研处要相应做好校级层面的二级培训工作。三是外出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回来再进行汇报交流。四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合在一起,组织相关参训人员实际体验或参与某项课题研究活动,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总结评价达到培训目的。

要重点对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进行承担立项课题、开题论证、研究方法、过程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指导教师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走上研究之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

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还要对分管领导、特别是学校的科研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形成一支由研究教师、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行政领导要多支持、多重视,并身先士卒带头搞研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

(四)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要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由专人负责科研工作,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努力构建“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科研处(室)—教师”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局面。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科研管理条例及校本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等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

将教育科研与职称评定、教师奖励挂钩,并且加大评定、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要实现“三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二是经费保障,要有专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买资料、设备配置、教科研成果奖励等;三是时间保障,要有专门的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固定每周或每月科研活动时间,给予参与课题的教师充足的研究和思考的时间。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中小学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