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05-28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现状调查甘肃省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郝 莹,李 航

Hao Ying, Li Hang



甘肃省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是运用力学、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及其所携带的器械的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交叉学科[1]。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1980年国家教育部把运动生物力学确定为体育系本科学生的必修课[2]。运动生物力学内容宽泛、涉及领域庞杂、学科交叉性强,具有很强的训练实践指导价值[3,4]。然而,近年来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已从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中消失,严重破坏了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5]。在甘肃省高校,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发展的形势长期处于一枝独秀、孤掌难鸣的状态。甘肃省7所拥有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只有2所院校开设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其中西北师范大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最早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之一,是甘肃省唯一拥有运动生物力学硕士点的学校。

为了促进运动生物力学在甘肃省高校的学科建设,本研究对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课程师资、教材、教学条件及授课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甘肃省普通高校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发展提供有利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甘肃省共有7所高校设有体育专业,现阶段有2所院校开设了此课程,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0-2015年CNKI发表的关于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相关文章,掌握国内、外本学科教学、科研现状及前沿趋势,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针对甘肃省2所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高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6份,回收256份,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99.2%。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统计显示,此次接受调研的学生男生占75.2%,女生占24.8%,表现出体育专业学生男多女少的群体特征;受访对象中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占71.65%,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占28.35%,这与两个学校的招生人数情况相符;此外,两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占61.81%,城市生源占38.19%。

表1 样本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借鉴有关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编制构建而成,问卷共包括基本部分、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资源及总体满意度五个方面。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积分方法,分数越高代表学生的满意度越高,反之亦然。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及SPSS16.0软件对资料和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开设现状概况

甘肃省普通高校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课率较低,在7所拥有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只有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2所高校开设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课比例仅为28.6%。其中,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我国较早开设此课程的体育专业师范院校之一,本校自1983年开始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此课程,目前已经将此课程面向两个专业开放,分别是体育教育学专业必修课和运动训练学专业选修课,课程学时数从之前的72学时精简至今日的36学时,其中包括30学时讲授和6学时实验。显然,课时量的缩减带来了授课任务的激增,教师不得不调整课程大纲,尽量精简授课内容。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自1991年建院以来,一直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36学时)开设至今。此外,陇东学院也一度将此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但是于2014年新大纲改革时将其删除。由此可见,甘肃省高校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课率很低,并呈现下滑趋势,说明此课程在甘肃省高校开展具有较大难度,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体育学科发展而言,不利于区域内体育课程体系建设[6],专业教学内容将变得贫瘠,难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达成专业体育学生培养的初衷。

2.2课程师资现状

从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来看,任课教师一人为硕士(讲师)、一人为博士(副教授),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合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两人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正是积累教学经验的黄金时期,对专业的投入度较高,学生的认可度也较好。因此,甘肃省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课率差应与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甚微。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第一,师资来源匮乏,甘肃省地处祖国西北部,高校引进人才能力较弱,而省内能够培养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硕士的高校仅有西北师范大学一所,能够担当此课程高校教学的人员较少,不能满足需求;第二,重视程度不够,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导向,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运动生物力学并非考研必考科目,故而不开设或删除此课程;第三,学生接受度低,此课程对学生中学理科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对于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更不用说没有上过中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或者文科生了,学生的负面反馈是课程的开设时很大的不利因素。

2.3课程采用教材现状

近年来,本学科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更新[7],教材体系和内容远远落后学科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实践的要求[8]。甘肃省开设此课程的两所高校选用的教材一致,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2008年出版)。此版教材在结构组织、章节设置等诸多方面与前一版有很大区别,更注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但教材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交叉,特别是最后两章内容冗余度较高。教材缺乏先进方法学和实验技术的介绍,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的解析和评价。实验教材方面,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其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实验教材往往赶不上技术的时代发展。基于实验要求,西北师范大学于2009自编了实验教材[9],但由于时间较早,如今已与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不符,亟待新教材的编写。

2.4课程教学条件现状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其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运动时力量的来源、肢体配合对动作效果的贡献,也能够从中发现自身动作的弊端,从而更好地改善训练水平、指导科学训练。然而,由于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设备较为昂贵,各高校并非均能满足教学要求。在甘肃省,只有西北师范大学具有此学科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该校的省重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内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方面多项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保障了本科生的教学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

2.5学生课程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相关因素分析不同高校、性别、生源地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资源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评价不同因素对于高校学生对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满意度。其中,课程设置由“学时与开课时间、学分、学习内容、实验课内容”四项进行调查评价;教师教学由“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四项进行调查评价;教学资源由“教材、教学课件、实验设施、学习资源”四项评定。此外,运用以上三个维度得分加和评定总体满意度。

2.5.1不同高校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

针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两个高校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表2),两校学生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教学资源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两校在课程开设时的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实验教学条件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导致的。总体满意度西北师范大学优于西北民族大学,两校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认同度均高于其它项目。

表2 不同高校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差异分析

**.双尾检验达到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系数

*.双尾检验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相关系数

2.5.2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学生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表明性别对学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影响是趋于一致的。从数据分析来看,在课程设置方面男生满意度更高,因为男生更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中男生兴趣比女生大;教学资源方面女生满意度更高,因为女生更愿意去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查阅资料利用教学资源,男生则更关注球馆、健身房等设施性资源。

表3 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差异分析

2.5.3不同生源地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

在不同生源地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表4),农村与城市生源除在课程设置一项指标无差异,其余三项均显示较为显著的差异水平。其中,总体满意度指标显示城市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农村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城市学生更愿意参与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并与教师积极互动,而大多数农村学生略显腼腆、不善于自我表现。由此也可以理解城市生源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6*),他们与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度和师生关系,更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表4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差异分析

**.双尾检验达到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系数

*.双尾检验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相关系数

2.5.4课程满意度因素分析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课程满意度各因素得分较为平均,“学时与开课时间”、“教学态度”和“教学课件”是三个项目中得分最高的(表5)。其中,对教师“教学态度”认可度最高,而“学习资源”得分最低。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更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教师更应专注于授课方法的改善,及自身能力的提升,努力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设施和学习资源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与所在学院的学科投入力度密切相关。

3结论与建议

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作为甘肃省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高校,在本次研究中具有绝对代表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甘肃省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设率亟待提高,作为与运动实践相关度极高的运动人体方向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摒弃应当受到高校体育人的关注。本研究所涉及的两所高校该课程现有师资呈现学历高、年龄小的特点,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满足授课要求;西北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设备优越,为教学及科研提供了有利保障;不同高校、生源地体育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呈现显著差异,这与两所高校开展课程的现状及配备相关,两所高校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均相对较高,但对于学习资源的满意度不容乐观。

表5 课程满意度各因素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对运动生物力学在甘肃省高校的开设建议如下:首先,推广该课程在体育专业院校中的普及。在国外,此课程一直都是体育专业必修课[10],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提高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改善实验条件。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是最能与技术课衔接的环节,学生通过进行技术分析实验,更直观、细致地了解构成技术动作的核心要素,从而达到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目的。运动生物力学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推动高校乃至全省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再次,引进或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以适应开课要求,服务全省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焕彬,李建设主编.运动生物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2]刘学贞,刘卉.由教学看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C].成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2006:39-49.

[3]王志丽,张贵婷.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师资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C].广西: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2013:269-270.

[4]陈建民.实验计算法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1):116-118.

[5]古福明.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成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2006:196-197.

[6]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03-106.

[7]郭艳玲.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42-44.

[8]李建设.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20年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7-8.

[9]李洁,段海俊主编.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09-328.

[10]蔺红伟.欧洲体育事业的支点——德国科隆体育学院[J].教育与职业.2013,12:102-103.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Sports Biomechanics Course of Sports Specialty in Gansu Province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郝莹,李航

Hao Ying, Li Hang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仅有西北师范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两所高校开设了此课程,开课率亟待提高;任课教师学历高、年龄小,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均相对较高,但对于学习资源的满意度不容乐观。

关键词:甘肃省;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现状调查

Abstract: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ffering professional sports biomechanics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Gansu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wo universities, namel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and Northwest University, offer the course. So the rate of offering this course needs improving. Also,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well-educated young teachers, but the satisfaction with study resources is not optimistic.

Key words:Gansu province; sports specialty; sports biomechanics cours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5-0016-3

第一作者简介:郝莹(1984-),女,河南巩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基金项目:2015年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S[2015]GHB0223);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KQNNB14025)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现状调查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助困体系构建的现状调查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郑州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