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言

2016-05-28庄孔韶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外在美人类学整容

庄孔韶

本栏目为医学人类学专题。医学人类学是以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与研究公共卫生和医学事项的学问。十余年来,中国多所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团队带着新的理论进入这一研究领域,收获甚丰。从早期的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大规模社会公益性主题,到今天大大扩展了的对整容、器官移植,以及对多种慢性病的田野诠释,扩充了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值得继续向更宽阔的方向推动。本期医学人类学专栏就是吸收了2篇带有新意的中国人整容与减肥的议题,和1篇涉及慢性病理解与沟通的田野考察。

方静文的《整容在中国何以可能?》从医学和文化两个角度勾勒了整容在中国的发展史,试图回答整容在中国何以可能的问题。其一,从医学角度,作为一种医学技术,整容如何变成一个可以获得的改变身体的选项?其二,从文化角度,整容术传入中国,遭遇了什么样的文化阻力,日后又如何获得合法性,以及进而为大众所接受和流行起来?在作者看来,整容在中国之所以能流行,不仅因技术进步、风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生等资源日益增多,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向大众开放,不再限于名流。除了技术上的可获得性,文化上的接受度是整容在中国成为可能的重要原因。伴随着身体的开放,求美也逐渐摆脱了道德和虚荣的枷锁,成了合理的欲望和个性的表达方式。以前强调内在美,现在“颜值”成了第一印象,这在陌生人的社会似乎具有了社会经济之重要性,而身体的开放和技术的发展又推动外在美成为可能。如果能同时拥有内在美和外在美,何乐而不为!然而如何就此做出进一步的文化解释呢?

说完整容的研究,再看毕达的《“减肥瘾”的人类学研究》一文,这也是建立在亲历基础上的减肥群体考察成果。她提供了汉人社会的“减肥瘾”的表征特点,当然,文章直接指出了“减肥瘾”者可能遭受的身心健康损害。她进一步对比“减肥瘾”与厌食症的异同,分析了“减肥瘾”的成因及“减肥瘾”者的群体特征。如同方静文博士前文所探讨的中国人的“自然”观,毕达最终在于说明中国的各种减肥现象依然源自古典的“自然”观,却终因个人与群体的内在心理与外在实践之“整合”,产生了地方人们认可或不认可的多种身体文化展示。

最后,谢勇的研究议题是《村民病的分类与对慢性病的理解》,作者调研了中国北部乡村农民对于疾病的看法,理解了历史而今的疾病分类缘由与变化,以及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把握。他把慢性病理解为多种作用之下的历史性事实,重点分析村民如何定位慢性病,又如何理解慢性病的病因。作者发现,村民对于慢性病的定位和对慢性病病因的理解存在差异,并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作者进一步认为这种不确定性的意义在其开放性,既然地方患者及家庭能够开放地选择多种途径去应对疾病,那么政府和医疗人员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把慢性病防治工作与村民对慢性病的开放性理解衔接起来。所以,作者的田野研究已经试图把医学的观点同农民患者的心思连接起来,这大概就是人类学对得病与看病关联的贡献吧,一方面显示了学术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包含公益的意义。

﹝责任编辑:付广华﹞

猜你喜欢

外在美人类学整容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浅议体育教师自我形象的设计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
什么是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