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三度”
2016-05-27陈博
陈博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女性之美,关键就是一“度”字,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度,“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所以班主任有时花了不少功夫,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用辩证法来分析,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事物的度,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啦。
从我个人班主任的亲身体验来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把握好三个度最为关键,即班级管理的力度,与学生距离的尺度,自我评价的适度。
一、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力度,力求宽严相济
温和的班主任容易对学生过度宽容,大概是因为性格温柔,极富同情心的缘故。这样一来很难驾驭班级,因为过度的宽容就等于放纵,等于放弃老师的指导地位而让学生放任自流。由于中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自控力较差,过度宽容只会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最终使班级管理名存实亡。假如第一个逃课者没有受到相关的约束,步其后尘者必然会受到“鼓励”,我们也时常目睹到违纪学生理直气壮地和他的班主任唇枪舌剑地争执的场面,个中原因很多,其中就有学生并不买宽容的账的,如果碰到很威严的班主任,那学生该不会这么肆无忌惮啦。所以必须有适度的严格管理,尤其对屡教不改者、严重违纪者。从实践来看,班主任队伍中,凡是管理力度不够的,班级纪律、学习就难以把控,甚至到了学校不得不“换帅”的地步。而以严字当头的班级,总体情况都比较好,学习风气好,德育常规规范。我终于领悟了很多老班主任的箴言“没有严格的纪律,绝对没有良好的班级”。
当然,过度严格的管理也不可取。从思想根源来看,许多教师迷信“棍棒之下出人才”、“打是疼、骂是爱”、“师为生纲”等封建思想。从处理手段来看,管理往往流于简单粗暴,轻则大加训斥,重则有出手的冲动。这样,只能培养一批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顺民,长此以往甚至会扭曲学生的人格。
二、把握好与学生距离的尺度,力求若即若离
教师与学生距离太远,例行公事,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学生对你会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很多重要信息不能及时获得,这样在做工作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所以一定要与学生融为一体。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一个兄长甚至朋友的身份去真心对待每一个同学。比如对班上的一些“双差生”,经过认真观察和谈话,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或知识广博、或反应灵敏、或孝敬父母、或有一手绝活。利用这些第一手材料,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式,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展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再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效果不错。又比如组织的班会主题很丰富,除了常规的四项——纪律、学习、安全、卫生之外,还有游戏、幽默、电影大餐、科技快递、青春期保健、社交心理、创新思维、“班主任揭密”(我的生活、学习)等多种主题,目的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瞄准高考。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些活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班级工作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与学生走得太近,危害性可能比走得太远还大。师生间称兄道弟,甚至勾肩搭背,过分的“师生同乐”必然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宠出他们一身的坏毛病。一旦违纪,处理轻了,他不听;处理重了,他跟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从理论上说,这是犯了“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陶行知)
三、自我评价要适度,力求恰如其分
正确评价自我,必须适度肯定自我,相信自我,但不能自大。中年班主任有一定的阅历,但思维也趋定势,激情和活力已不比当年。年青班主任虽然缺乏阅历,但有朝气,有活力,敢说敢做。班主任工作无定法,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创新和探索。比如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班会课,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规定学生要有“班会记录本”,有利于学生课后消化吸收;把情景剧搬进班会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科技制作和小发明领进教室,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很受学生欢迎。毫无疑问,班主任的自信和创新不仅会感染学生,而且也有利于形成班集体核心力量。
其次,正确评价自我,还必须适度地否定自我,但不能自卑。“谦虚使人进步”,从辩证法来看,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便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年青班主任有年轻班主任的优点,老班主任有老班主任的经验,比如处理问题的镇定老练,对班级情况的预见性,对工作规律的熟悉程度等。例如高一重点要抓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二文理分班后,最重要的是抓稳定;高三上学期末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必须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当然,以上三个度的把握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