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索

2016-05-27于成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标志设计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于成丽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口 570100)



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索

于成丽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口 570100)

摘 要: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标志设计专业人才。文章通过对学生标志设计作业和毕业后设计作品的跟踪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在常规和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授课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要递进地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美学融入课程教学等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标志作为一种抽象的视觉符号,暗含着企业的精神文化、视觉文化,是企业无形而又巨大的资产。标志作为一种浓缩的视觉符号,已成为世界上通用的符号语言,与时代紧密结合。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标志作为视觉语言进行快速传播,标志设计变得空前重要。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优秀标志设计人才。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标志设计课程通常在第二学年开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标志创意创新的设计任务及以标志为核心的企业形象设计系统中基础要素系统的设计。

二、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应区别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其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设计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标志设计的教学中笔者跟踪了多届高职院校学生的标志设计作业和毕业后设计作品,发现当前的标志设计课程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把握

从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标志设计处于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之后,其后续课程有C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标志设计的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设计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依照预定的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标志发展历史、标志的概念、标志的分类、标志的特点等,然后标志欣赏,最后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按照章节目录,完成授课,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会发现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遗忘或以往的知识点无法运用到设计中来,出现知识结构的断裂、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割裂等现象,其原因是标志设计这门课程与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字体设计等有很密切的关系。授课教师缺少有针对性地对本课程要用到的前置课程知识点的梳理,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标志设计课程做整体而系统化的课程构建,以至于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标志设计的整体过程和方法并不了解,面对一个设计主题,感觉茫茫然。

> 图1 中改院20周年纪念日标志设计

(二)实践教学培养片面化

在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采取命题式的设计练习,老师给出虚拟的设计命题,由学生来完成设计。这样的设计实践,学生在设计之初缺少对设计对象背景资料的调研,同类设计的分析,对企业理念的解读不深入,导致学生直接进入设计阶段,设计过程不完整,学生不能确实感知做具体的设计项目要掌握的信息及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以至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全面。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容易把某个成功标志设计的构思方法当作一种理论指导来教导学生,忽视标志设计构思的多维性,标志语言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后续的标志设计实践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导致针对同一设计主题,设计出来的作品大多雷同。同时,也会出现同一个学生在进行标志设计时,从一个设计角度出发,不能全面展开设计思路,无法实现突破,最终不能设计出优秀的标志设计。如图1是一个学生设计的中改院20周年纪念日的徽标,尽管设计了6个标志,但每个标志都非常相似、缺乏创意和美感、设计的思路不开阔。

(三)标志设计缺乏艺术美感

优秀的标志蕴含着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一个有灵魂的标志是设计师在对设计对象的背景资料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孕育而产生的。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要有艺术美感,但在实践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忽略对美学、文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标志设计作业或成果作品缺乏艺术修养和形式美,同时老师在标志设计授课中也忽略对艺术美学的讲解,以至于学生无法设计出优秀的标志。

三、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整体把握重点突出

标志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构建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广泛的社会应用性,是前置课程(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图形创意、字体设计、计算机设计软件)知识与技能的必然,更是后续多门专业设计课程(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学中通过标志设计作业来观察学生们对前置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设计作品点评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该门课程授课经验发现,其一般的问题在于前置课程中对本门课程必要的知识点掌握不好,那么授课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实践需要增补必要的基础知识点,因为这些知识点是成功地设计标志的必要的条件,授课教师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增加内容,整体把握。

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的特点,标志设计这门课程中史论章节和标志的分类章节要求学生一般性的了解。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标志的特点、标志设计的要求、标志设计的构思方法、标志设计的表现技法、标志设计的流程等方面,难点应放在设计定位、构思方法、创新立意和设计美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必要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强化教学重点, 会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既充实又丰满,为学生的专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训设计项目融入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志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标志设计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将具体的设计项目导入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地体验做设计师的责任。在实训教学伊始,教师充当客户,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接下来鼓励学生们积极使用了网络、书籍等收集更多企业相关信息及同类的标志信息,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标志。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创意思路很好,但缺乏技术表现力。有的学生手绘和电脑都比较熟练,但没有灵感,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组成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学习。设计作品一稿出来后,教师对学生设计作品要给与肯定,让学生们树立信心和感受学习乐趣。进入教学研讨环节,先由设计小组的代表向全班的同学阐述标志的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创意等。接下来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同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顺利进入工作角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教师做总评分析,针对设计作品修改的思路与同学研讨,加以深入引导,从而拓展学生们的设计思路,将标志设计方案推入第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一个设计项目方案需要经历多次修改,直到完善为止。

实训项目导入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闭门上课“学而不用”的局面。在实训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整体,合理巧妙发问并把知识点逐步渗透到作品的分析中,这对教学成败影响很大。教师要在项目开始之前做充分的准备,自身要参与到项目设计当中来,这样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学生们在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和学生之间有很好的沟通和互动,并且知道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标志设计达到理性的境界。标志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包括前期对设计对象背景的了解,同类设计的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定位、和表现方法、色彩的定位等,教师要宏观控制项目设计的时间,使实训项目教学与课程的知识点完美结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放开性的设计思维、独立的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促进专业课程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缩短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间距,实现学生就业的顺利过渡。

(三)设计美学融入课程教学

标志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前43年)给美的定义是: “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这句话概括了标志设计的美学思想,“各部分的适当”在标志语言中体现在正、负形的艺术美感、标志构成要素的统一性和和谐性等方面。

标志作为信息传递的视觉符号,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暗含着设计的美学语意:空间、均衡、韵律、节奏等。尽管设计是有时代性的,但是优秀的标志体现的艺术和设计美感,岁月流逝,几十年间或者百年间来只做过微小的修订。事实上,标志形象的创建是设计师的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艺术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体现。而这又是标志语言经得起数月流转的核心与本质。针对多年来对学生标志设计作品跟踪分析,作者发现学生对设计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美学语言的掌握甚少,以至于在设计作品中出现障碍,使得设计作品达不到一个很好的艺术视觉效果。所以教师在标志设计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们渗透美学知识,标志设计离不开艺术美学,优秀的标志形象的创建必然融和着艺术美学思想。事实上标志形象的传播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美学的可视化传播过程,影响着受众的审美价值,彰显着企业的精神文化。有价值的标志必然蕴涵着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

四、结语

标志是一个浓缩的艺术语言符号,在现代生活中引导着我们的生活,牵引着我们的视线。标志设计蕴含着图形美学、字体设计、色彩艺术等艺术设计语言。随着全球一体化,标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优秀的标志设计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而优秀人才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依靠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要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修正与调整,整体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使课程兼具设计项目的实践性、理论的系统性、艺术设计的美学性,“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形成全新的、系统的、完备的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模式,对现代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互促发展和整体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上卷)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129.

参考文献:

[1] 沈海晖. 关于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教学探讨,2010.21,(1):37-39.

[2] 邢清辽. 职业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教学,2012,(02):9-10.

[3] 袁菡瑶 李宏伟. 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探索,2012,(2):193.

[4]胡玉康,茹晓雯,潘天波. 名标设计中的美学、品牌与文化—从“苹果”与“百度”说起[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年5 月, 第14 卷第3, 46-49.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bout Logo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U Cheng-li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aikou 570100, China )

Abstrac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logo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base on market demand to foster professional logo designer for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logo design homework and work after graduation tracking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logo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ome problems, put forward teachers should according to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esthetics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etc.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logo design; cour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150-03

猜你喜欢

标志设计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探析标志设计中的简繁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