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教师媒体素养的提升与课堂个性化教学改革
2016-05-26吴秉健王晓波
吴秉健 王晓波
【摘 要】本文从分析阻碍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的三大挑战出发,提出中小学教师媒体素养的养成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结合,构建有效的创新技术培训模式;解读了美国中小学教师数字化媒体素养必备的系列素质和激发教师应用技术的系列动机;最后探讨了教师的媒体素养与学科共同核心素养,及其在跨学科融合方面通过家校协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客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媒体素养;技术培训;个性化学习;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4-0044-05
当今时代,如果学生在专业上有悟性,技术上能做到无惧,我们的技术素养培养方法将会持续演进。如政府给学生提供的公民课程,指导学生遵循公民的角色,主动发挥技术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服务。
在美国教育会议上,西尔维娅·马丁内斯(Sylvia Martinez,2015)曾经提出过学生领导力和技术素养应该相互结合。西尔维娅·马丁内斯认为15年前的技术素养在婴儿期时,我们只给学生和教师基本的电脑知识。如今的小学计算机教育除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术语之外,大多数技术素养聚焦在学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问题、增强创造力,从而促进新思想的萌发和发展。然而,现在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技术素养就是学生能运用技术做些什么。
美国罗德岛州立大学霍布斯(Renee Hobbs,2015)认为在学习语境中数字化媒体素养概念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修辞素养、视觉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技术)素养、批判素养、新闻素养、数字素养。然而,数字化时代的媒体素养则兼容并蓄了以上各类素养。美国州立教育技术主任协会(SETDA)对媒体素养的定义:“媒体素养是能鉴别和使用恰当的技术,从事沟通、解决问题、存取信息、管理、整合、评价和创造信息用以提升所有学科的学习,以便在21世纪具备能习得终身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能力。”
问题提出
为了紧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应用,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对移动个性化学习的潜在需求,从而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数字化媒体素养能力。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理查德·克拉塔(Richard Culatta,2015)提出支持个性化移动学习的创新方法:教师要使用好技术的“铅笔卷刀”帮助学生“削尖”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媒体技术素养”,从而改进他们现行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在直面传统课堂模式的时候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型,因为目前在推动个性化学习时,我们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1:尽管学生面临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却一直僵化保守。
挑战2:我们在经常手握教学作息时间表与允许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之间进行犹豫的对比。
挑战3:学生的学习数据由于获得太迟,往往导致来不及应用,从而变得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犹如雕刻在荒野墓志铭上的文字信息一般无人问津。
改革的魄力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理查德·克拉塔(Richard Culatta,2015)提出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必须要超越“一种模式统揽课堂”的教学心态,以期全面进入21世纪的教学状态。简要回眸一下美国的教育技术计划就不难发现:教育技术就是要赋予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机会,个性化学习可满足他们调整自己学习步调的需要,根据他们的学习偏好,采用个性化定制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特定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在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步调允许多样化存在。
1. 什么是个性化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个体调整学习步调,调整差异性学习方法、用杠杆原理平衡学生的兴趣与体验。增加学生形成性评价的频率,为学生提供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选择。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学管理平台,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要将学习者转变成创造者。
2. 个性化学习环境结构的划分
学的方面:学习内容与资源、拥有任何地点存取信息的通道、数据流、基于循证和基于兴趣的学习。教的方面:有导师、助教和同伴、在线社群、畅通的网络、专业工具、具备基于媒体素养的能力。基础设施方面:拥有持续性提升的文化、个人的学习计划,以便能接近实时地提供学习反馈给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的学习数据流不仅能用来提升数字化环境中的互动效果,而且也能当作教学研究新能源的燃料来使用。个性化学习也能为教师服务:教师通过耳机可获取学生实时的学习反馈,有助于学校和学区之间进行教学的竞争。
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模式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活动,从时间上看,他们对所学技术和技能如果在较短时间内不加以应用的话,就难以将它们融入教学实践,最终会导致培训效果损失殆尽。
1. 创新技术培训模式
在美国教育界发起的“在需要时刻有绩效支持的项目”(Performance Support at the moment of need)网络研讨会上,康雷德-郭佛森和鲍勃-莫什(Conrad Gottfredson,Bob Mosher, 2012)两人共同提出培训能适应移动学习的教师。该技术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空白区域: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过程,实现对技术培训的某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如图1点A所示)。
灰色区域:从技术培训内容与实践应用中找到新的切入点(如图1点B所示),逐渐离开(摆脱)对培训内容的依赖,提升至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如图1点C所示)。
黑色区域:离开灰色区域进入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新常态高度,形成教师自己的能力。
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可让参与研修培训的教师平均减少50%的时间。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时间轴: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到技术应用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最终在实践应用中实现“技术的价值”,并让其得到充分的体现。
2. 实施教师教育与媒体素养的整合
教师与学生对待媒体、技术和流行文化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是在如何塑造自己的教和学。此外,师生对打印、视觉、声音等数字化素材的爱与恨,也可以折射出他们在信息时代对教学的态度。学生在选择个性化移动学习方式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媒体,如图2所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移动学习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自主学习内容和任务选择有效支持个性化学习以及性能相关的移动设备。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站点资源,为其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同时,教师应该加深对有关媒体技术素养的理论认知。
(1)对媒体素养的理论认知(Renee Hobbs,2015)包括:介质论(Medium Theory)认为媒体与技术能形成浸入式的文化环境,媒体结构在重组人们的观念与价值。积极受众论(Active Audience Theory):认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受众群体对媒体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对学习内容能进行多种有意义的理解,师生鲜活的经验和所处的社会语境是他们诠释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传播与教育(Communication & Education)认为:教育机构的传播实践与民主价值之间是互为连通的。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认为:最佳的学习是学习者从实践中积极主动发挥其学习的好奇心与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批判性教学(Critical Pedagogy)认为:意识、分析和反思能使人们对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付诸行动。
(2)教师必备的媒体素养。教师培训机构可以通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激发教师主动“削尖”他们自己的媒体素养,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8种媒体素养(Doug Belshaw,2013),该系列媒体素养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一般排列如图3所示。
文化的(Cultural):要关注数字化时代所处社会情境性的文化素养。
创新的(Creative):采用创新的技术需要教师冒一定的风险,因为要教一门指令性的课程、常规的教学安排和面对一个严格的目标设定制度,创新似乎不太有帮助。
建构的(Constructive):不应该成为技术和信息被动的消费者,我们应该努力反思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运用数字化工具。
交流的(Communicative):沟通交流方法需要数字化工具和强有力的结构性变革。作为能力素养之一就是要掌握结构从而有效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建设性作用。
自信的(Confident):为了熟练应用技术,使用新工具时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挑战未知的事物,包括冒险、犯错、展示信心。使用新技术需要教师能有意愿甘冒创作方面的风险,应对指令性课程、常规实践以及严格的目标制度设定。
认知的(Cognitive):使用设备媒体做项目学习时,不能紧盯着过程性的方法,而应该也要关注我们的思考方法。
批判的(Critical):数字化素养涉及对超空间和超文本的的理解,理解批判性不完全是对阅读和口头表达。要能批判性评价我们使用的技术。
公民的(Civic):许多学校在拥抱技术,以改善我们与世界各地人们彼此之间的生活。
激发教师应用媒体技术的动机策略
美国罗得岛州大学教授雷妮-霍布斯(Renee Hobbs,2015)提出师生对打印、视觉、声音等数字化素材的爱与恨,可以从中反映出他们在信息时代对教学的态度。霍布斯提出激发中小学教师使用教育媒体技术的12种有效动机策略如下。
1. 技师(Techie)的动机
有媒体技术素养的教师由于对新型教学工具富有激情和好奇心,应该喜欢平板电脑、移动智能小软件APP、程序软件、插件、微件、网站等教育技术类的东西。在每天熟视学生喜欢使用的技术工具的同时,能预见其在学生身上也可发挥出他们学习方面的诸多潜能。
2. 开创者(Trendsetter)的动机
教师将自己调适到对流行文化和儿童文化产生好奇的状态之中。你最喜爱的流行文化可能与你的学生所喜欢的相隔并不太远,因此,在关注学生日常生活时你应该成为一个乐于打听流行文化和热议话题的人,以便能为学生创设出热点讨论的重要话题。要让校园文化满足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生活中所了解和喜爱的流行文化。
3. 揭秘者(Demystifier)的动机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将各种类型的知识置于神秘的幕后,教学可视为“徐徐拉开帷幕”的过程,以便能让学生看到各类信息和知识是如何建构的。你应该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用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提出“如何”和“怎样”的问题。
4. 监视者(Watchdog)的动机
教师仿佛是一位天然的持批判性思维的思想家,应该能清醒认识到经济系统和社会机构,尤其是我们使用的媒体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你要让你的学生和同事多加留意,我们所见所闻、阅读和娱乐所玩的媒体是被谁所拥有和把控的呢?你应该责无旁贷地“叫醒”他们,去关注周遭的世界与技术在经济和机构内部运作的情况。
5. 行动积极分子(Activist)的动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想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平等,那就要促进民主参与。在课堂上使用媒体对学生来说可当作理解的催化剂,也可帮助学生通过媒体发声追求改善他们所处社区和真实世界的生活质量。
6. 追求时髦风尚者(Tastemaker)的动机
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你就要他们在媒体上显露出他们使用各种媒体的经验与学习历史、美学和批判性赏析有关。你应该懂得学生未来参与社会互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他们需要从广泛的文化资源中获得经典与流行的精华。
7. 学习动力激发者(Motivator)的动机
你是一位灵感激发者,也是学生创造性能量的催化剂。当你在主导课堂时,一直感到说话拘谨的学生也能轻松参与你组织的课堂对话活动,而且能够清楚说出自己的想法。清楚自己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学生有更佳的表现。
8. 发明者具有改变(ALT)的动机
你是一位懂得创新而且会DIY的教师。你能在课堂上随时提供可选择的方法,去发现、使用、思考或自制媒体给学生以学习挑战。你是否在学校电脑中使用开放资源程序,积极鼓励学生成立俱乐部、创办杂志或推介学生应用不入主流俗套的大众媒体,充分体现自己作为一名运用多种不同方法拓宽学生增进与世界各地人们交流的倡导者。
9. 教学媒体应用的专业化(Professional)动机
你对学生的学习有较高的标准,在所在学校你可以向媒体专业应用方向发展。懂得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对待媒体创造中的真实世界,帮助学生进入媒体创造的真实世界。你可以将有关专业人士、作者、媒体人等带入你的课堂,以便进一步丰富你的课堂经历。
10. 精神引导者(Spirit Guide)的动机
教师是一位倾听者,应致力于为学生倾注社会性情感,要确信你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与他们的即时需求相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自己的生活。学生碰见你就能信任地向你倾诉感受,你懂得媒体也能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11. 提升教师2.0(Teacher 2.0)的动机
你能理解学习文化需要参与到数字化媒体应用中来,新型的表达模式要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并提升在校内外的参与度。在探讨经典文学的文本背后,师生需要运用在线互动的形式。教师2.0的观念能让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也能为学生学习儿童文化找到更多的新方法。
12. 争当教授(Professor)的动机
你可以在媒体和技术中平衡你的兴趣,并能与相关的学术标准建立清晰的联系。你要确信教室本身可以不需要媒体和技术,但是要获取学习内容和知识就往往离不开它们。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提供网站,其服务目的是在帮助你向学生传授他们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和技能。
媒体素养促进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实施
2010年6月发布的全美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是建立在各州现行教育标准的基础之上。该标准清楚地陈述了针对学生在各年级的学习期望,以便每个家长和教师都能理解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该标准聚焦了英语和数学共同核心的课程。英语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阅读故事和文学作品,以及那些涉及科学和社会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和与事件有关的复杂性文本的阅读。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David T. Conley,2014)提出:该标准在呼吁关注数学的同时,与其要在课程方面进行“博而不精”(mile-wide, inch-deep)的竞相探讨,不如在课堂上提出“收窄”和“精深”策略,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的刀刃上。该标准深入聚焦各年级的学习要求,以便学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牢固地掌握好概念,做到操作与表达技能的娴熟,应用数学能力解决课内外的问题。该标准的实施要让学生做好跨年级知识之间的细致连通,以便学生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时候能将其建立在前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之上,鼓励学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1. 媒体素养促进家校开展协作教学
(1)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为家长们提供了清楚而且透明的基准,父母可以在学业上沿着一定的轨迹跟踪他们的孩子直至上大学,以及做好未来就业的准备。
(2)有了这些较高的标准,即使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面对一定的困难,他们也可以从各州的教育标准中转移到这个共同核心的标准中来。
(3)有了这个共同核心标准,它能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极好的对话起点。谈论有关孩子在课堂学习一些什么以及父母在校外如何能辅导孩子。如在线学习资源网站:“成为一名学习英雄”(http://bealearninghero.org/)有助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该网站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在家学好英语和数学。家长也可以按照“州”“年级”“学科”“资源类型”等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孩子在课外学习。
2. 媒体素养促进基于STEAM学科教育的跨界融合
在数字化媒体素养的支持下,学生在课堂外开展的科技小组活动、小发明家、机器人活动、物联网、创客等活动,学生在课堂内进行课程整合和融合的学习以及学科跨界的STEM和STEAM教育,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如今的课内外融合点是创客教育活动,师生将课堂储备的知识与企业创新分享,满足社会的需求,彼此也在紧密拥抱。
创客是创造产品的人。他们不单是生产和加工产品,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也探索材料、工具和生产过程。其价值观是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分享。突破原有仅限于本土化的合作创造思维,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协同创新,其行动策略是与他人一道DIY,成为创客。他们可以是孩子、爱好者、企业家、发明家、教育工作者、艺术家等。使用技术进行DIY的创客们(Cliford Choy, 2015)应该具备:使用在线平台学习和获取材料资源、个人具备数字化加工能力,对材料、部件、组件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等。创客教育(STEAM)所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科学(如了解材料的性能)、技术(如了解硬件和软件工具和使用过程的可行性)、工程学(如选择项目和电子)、艺术(美学)和数学(模拟和演练)等。
在资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联网、物联网、家校互联的时代,教师与学生对待新媒体、新技术和流行文化的态度就是在塑造他们之间的教和学。
(作者单位: 广东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