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真实的教师 做自然的教育

2016-05-26周有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考试生命课堂

周有祥

崇尚生命

或许因为我是一名生物老师的缘故,生命之于我来说更有一层深意,所有的爱与尊重都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在我看来,每位学生的独一无二不仅仅是外在的,还有更多是内在的。有些也许可能透过表象可以分析,有些只在瞬间闪过,让你难以把握或者根本发现不了。

我的记忆里,充满了一个又一个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然而,我并不打算毫无保留地将它们当成我的教育故事告诉大家。因为那样或许会泄露我与他们的秘密,因为我觉得那是生命独特的一部分。

在我的课堂上,提问学生一直非常频繁。我希望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而且从学生的自我陈述或分析当中,不仅仅让他(她)对知识原理理解得更深,还可以让我及时发现一些闪光的独特思维和某些偏差。

我提问的时候,总是鼓励学生站起来甚至走到讲台上大声说出自己的回答。因此,当我提出问题,用目光扫视全班时,一些没有思考或者没有想清楚的学生往往会有意不与我目光交接,或把头偏向一侧,或低头做沉思状。这个时候,我经常按照自己的判断,让那些目光淡定、目不斜视或者主动与我目光交流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当我发现有学生成绩每况愈下时,我往往会说“你要多想、多问、多说”。然而有一次,一位学生跟我说:“我想了,有时候想得非常清楚,可是我都没有被提问过!”可以想象,我当时非常震惊。我一直认为我的课堂让生命激情四射,结果呢?一些生命的精彩或在羞涩中、迟疑中、偏执中被错过!

我特别喜欢运动会这类的集体活动。那个时候,我可以观察到那些生命的恣意绽放。当我融入其中时,也曾经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我们班与另一个班正在进行篮球赛,场上的状况十分明显,对手的体育特长生确实高出我们不止一筹,尽管我们班一直十分顽强,每球必争,但比分差距越拉越大。我和啦啦队声嘶力竭地呐喊助威,对方得分转换球权间隙,一个很小的声音传来“老师,我们应该暂停”。这一声让全班的目光转向我,虽然我明知自己对篮球是个球盲,但依然在下一个死球的时候叫了暂停。我既没有像“禅师”那样指点江山,也没有像波波维奇那样挥拳加油,只是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让所有人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说出来交流。我们的手搭在一起的时候,多数人已经热泪盈眶……没有人在意输赢,但我们在真实地感受着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友爱、什么是团队!当然,我也曾因此恶补了篮球知识。

追求真实

如果有人现在问我,做一名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两个字,真实!真实地做人、真实地做事、真实地做教师!

不要轻易说爱。我曾经在不同场合说过这样的话。心理学认为,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作为教师,我们有时仅仅是遵守了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比如教学,比如辅导,比如沟通。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是一个恒久稳定的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积淀和升华。我总觉得学生的真诚真的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去度量。一次课堂上,我因为咽炎产生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音有些变调,我听到了一两声笑声,但瞬间班上安静了,有学生默默走上来递上矿泉水。及至现在,我每次上课前,都会有学生把我的杯子接满水。同一办公室的一名老教师就要退休了,每天她都会念叨几次退休后的生活,几分向往、几分感叹,更多的是留恋,我能够感觉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挚爱,她这一生怕是和教育再也难以割舍了。

正确定位,甘于平凡。我听过或读过不少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不止一个人曾经创造了无比的辉煌甚至奇迹。比如,教出来多少个清华学生,多少个北大学生,等等。我毫不怀疑老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的作用,但我从来不敢把自己放大。我始终觉得自己做的仅仅是见证、陪伴和助力,而并不是那个决定学生命运的人。经历每一次表彰时,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成就了我”。老师可能会教授各种各样的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有一点,你就是学生生命中那个阶段值得信赖、获得支点的人,用你的平凡成就他人。这就是你,不能创造神话,也不恐惧平凡!

担起责任,勇于反思。如果从教学效果上评价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举动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面对着不同的学生的时候。教学是涉及师生双边生成的动态过程,没有观察总结与思考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很难想象一套教案用几年、一种方法用一世的教师状态。我这些年来的课堂,分组、合作、探究越来越多,课堂时而鸦雀无声,时而人声鼎沸、慷慨激昂。即使是中午和周末,依然会有一些学生随我一起泡在实验室,做着旁观者看来非常无趣的“课题”。在我看来,这样更接近于真实的教育,我为我的每一个决定进行持续的思考和谨慎的实践,来自各种渠道的意见和建议都让我倍感责任。

对于教师而言,对考试成绩的看重不亚于学生。然而,如果没有把自己的利益和颜面从中厘清,很难说你就是为了学生。记得在我工作过的学校,校长曾经多次在大会上狠狠批评考试后对学生发火甚至责骂的老师。即使这样貌似轻描淡写地说“某些同学我就不点名了,这次考试严重地拖了我们班的后腿”,也会对学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我所崇尚的真实就是,不要掺杂个人因素然后以“爱”之名去恣意评价伤害学生。说到底,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担当和更深入的反思。

正面地、真实地育人。在这个成功学满天飞的时代,教育需要为它保留一份独有的宁静。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参加了一次大型励志现场会。老实说,我非常反感那种以“挣钱”“当官”为终极目标的所谓成功。我对学生说的自始至终就是“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句。也有学生问我:“钱不重要吗?”我说:“重要,相当重要!但我不以挣钱为从教的终极目的,就像考试对于你们一样。”价值观应该是教育的核心,真不能如此“定价”!诚然,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编制谎言!

师法自然

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是不能用优劣来评判的,这是自然的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引导人成长的事业,毫无疑问要法自然物理觅人性真谛。

我们需要真正的多元评价。班上一位至今我都觉得非常聪明的男生,特别喜欢物理,然而其他的学科怎么也上不去。与他聊起此事,他说自己也懂得需要全面发展,可是对其他学科他始终没有兴趣。所以,虽然他的物理成绩一直那么出色,但是高考依然连年落榜。现在他已经为人父,过着打打零工或做点小买卖的生活。一次在菜市场遇着他,聊起过往,依然唏嘘不已。如今的他虽未见得生活窘迫,但每每想起,我依然觉得“他还可能有另一种生活”!当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解读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时,我脑海里首先闪现的就是他,新的考试选拔制度下,或许会给他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

以生为本方能生生不息。一些年前,我们曾经非常关注课堂教学任务,那时候真是练到“不看手表、不看钟,话音刚落响铃声”。几年前还听一位资深评委说他的录像课评课秘诀,“首先看时间,不拖堂、不空堂,才看内容”。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课堂究竟是在完成谁的任务?课堂的快慢详略如果单纯由内容决定,教学只怕真的会走向系列加工程序了。我这些年,一直践行着“生本课堂”。事实上,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只是强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关注生成,相对于“教”的任务,“学”的目标、效果与方法更加重要。刚刚开始,每一节课生成的东西超乎预期,慢慢地我备课的思路与视野也开阔了,可以说课堂的生成也带动了我的“学”。

前几天,与十一学校的老师谈起他们的“选课”与“走班”,她们自己都感叹“在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在一个自主的氛围中、在一个引领的洪流中,生命怎能不灿烂?联系到在北京市中高考研讨会上“班主任效应恰恰说明学习是被绑架的”这句话,我真的觉得,耗费学生大量时间甚至压抑天性的机械学习,不仅有违自然规律,而且很难再大言不惭地说是“为学生着想”了!

从教这么多年,见识到的“厌学”甚至“辍学”现象何止一例。反思一下,从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到高中生,学生上学的内心渴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出在课堂、教育方式或者评判标准上?新一轮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虽然我教的学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考试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依然认为“只为考试而教的教育不是真实的教育”。我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只为考试而教的教育。单为考试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也不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但愿我们都能够找到顺乎自然的规律。

潜心实践

教育工作的对象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份始终需要创造的职业。这份创造离不开实践探索和那份坚定!

在我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非常渴望学生喜欢我的课、喜欢我。于是想过很多办法:认植物、捉昆虫、解剖青蛙等,也曾尝试将无法观察到的生物画成挂图使用。有一天,我在学校库房找到一台幻灯机,摁一下,换一张,可惜没有几张幻灯片(而且与生物无关),几经周折搞到一些空白的幻灯片(可以擦洗的)。于是,第一张幻灯片、第一节有光影出现的课堂出现了,学生们的眼睛里都透出了欢乐和好奇!

第一次使用PPT是在一次课堂教学比赛中,由于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过(那时没有条件),所以根本不知道怎样与教学过程结合。随后几年,多媒体教学发展非常快,教师们都普遍地使用起了PPT。个人感觉,这是一场教学技术的革命,课堂的容量一下增大了很多,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丰富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也更加便捷。我自己的制作水平提升了,而且与教学过程的交融处理也变得得心应手。

2014年我开始接触并尝试制作“微课”,到目前虽然不成体系,但技术层面已经不是障碍。那时也知道一些关于利用微课等资源依托Pad为教学工具实现“课堂翻转”的案例,虽然心里痒痒,但条件所限。2015年下半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开始尝试Pad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主要的担心在技术层面,现在更多的困惑是在如何以Pad为载体,以互联网资源为支撑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我从来不抵触也不惧怕任何教育技术。大家可以尝试想一想:人类的学习从最初的以“结绳记事”为媒介到“甲骨”“竹简”“绢书”“纸书”,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新媒介”可以承载更多,意味着人类信息交流文化传承得更加深入和规范,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所以我始终坚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平板的教学一定不仅仅可以承载更多知识资源,更可以促进人类学习方式的革命。

我们始终在追求一些改变,但愿不仅仅找到更符合规律的方法,更能够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更能够让中华民族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开发。

倘若有一天,这个世界的标志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想中国梦就会实现!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考试生命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