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志

2016-05-26温国

雪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宣化葡萄园葡萄

温国

对于宣化这座古城而言,城圈里的那些葡萄园是有特殊意义的,它们是一条又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是这个城市的活化石,是这座城市里以种植葡萄为生的人的财神,是这座千年古城的象征物,更重要的是它是这座古城以农业为主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坐标。

小时候,我最喜欢玩的地方大概就是秋收后的葡萄园了。白露过后,葡萄园里已经没有了葡萄,许多葡萄架下挖出了准备用来窖藏葡萄藤过冬用的壕沟。那些壕就是游戏最好的场所,从这道壕里跳到那道壕里,每天玩得乐此不疲。随着秋天的深入,葡萄叶在秋风中凋零,我们偶尔也会在架上发现几粒葡萄,兴奋之余我们把它摘下来,放在嘴里,那清冽甘甜的葡萄汁的滋味,至今还在记忆里不肯散去。

我熟知葡萄,但对于葡萄的历史并不清楚,直到上了初中之后,才知道远在西汉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太中大夫张骞率百余众出使西域,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十三年一个婴儿已经长成翩翩少年,这十三年的奔波之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我们只能想象。想象他带着一支庞大的驼队,千里迢迢从西域归来,他的归来惊动了朝野。也许有许多人想象他已不在人世了,但他奇迹般的回来了。在人们搬卸货物时,发现了几株在瓦盆里栽种的异样的植物,那就是葡萄。或许张骞在面见皇帝时,对皇帝说,臣此次归来带回一样好东西,皇帝你看。他从怀中掏出一包给皇帝带回的葡萄,可惜时间已经将葡萄的水份吸干,他掏的只是一串葡萄干,那饱满的种子隐约的显示着昔日的果实是如何的丰满。皇帝看到这干瘪的葡萄干,立刻产生了好奇,这就是爱卿所说的葡萄吗?张骞说,不,这是葡萄干,我们可以将它种下,数年后,它将开花结果,万岁,到那时你就可以吃到这人世间最甘甜的珍果了。他在殿前口似悬河的说起西域的风土人情,同样也说出他此生第一次吃到葡萄时的感觉。于是皇帝下令,让他在他的老家陕西汉中一带种植葡萄。这种西域的植物开始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生根。或许是在稍晚的几年,他再次出使西域时,带回了葡萄苗。至于是第一次带回来的还是第二次带回来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从他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开始有了葡萄。

那年代已离开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宣化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同样我们只能想象推测,但人类根本无法还原历史,时间的长河早已将事物更改的面目全非。

“看看现在,我们在冬天也能吃到葡萄!”一次我和三叔喝酒时,他说起了葡萄。三叔是种植葡萄的高手,他所在的单位就是以研究葡萄种植为主的。几杯酒下肚后,三叔说,你爷爷死的时候,正是冬天。好几天吃不下饭,那时我们问他想吃什么?你爷爷说想吃几颗葡萄。可那会儿去哪里找葡萄呢,根本就没有。你爷爷种了一辈子的葡萄,也没有开心的吃过一次葡萄。他舍不得……葡萄熟了,挑着一担葡萄起五更走到口上(口上:即张家口)去卖,要不就换些莜面回来,真的是两头不见太阳。三叔说起往事,感慨万端。我的爷爷是1964年去世的,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他离开人世前,提出想吃几颗葡萄的条件显然是有些苛刻,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个梦想。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是他对葡萄的热爱,想一想在一个人离开人世前,还能想起什么?能想到的一定是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葡萄是钱,葡萄是酒,葡萄是面,葡萄是布匹,葡萄是女人,葡萄是希望,聚合着哀乐,葡萄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曾经以种植葡萄为生的人的全部。

从清明时开始卸土出架,到立架绑条,浇水施肥,打条喷药,直到葡萄成熟下架,转到城市里销售,换回一年的口粮,再到霜降时入壕窑起,培土防冻,我看到过很多人在这一条路上奔波着,用一生的时光。

我很难忘掉在乡村童年的那些日子,比如那好几亩地的一大片葡萄园,就是爷爷用一生的汗水换来的。后来全部转入合作社,最后归为集体所有。但那片葡萄园也一直没有更改名字,村子里很多人都还习惯在葡萄园前加上曾经的主人姓氏。十几架的葡萄在一座用黄土夯起的板墙园子里生长着。我记得那时有个叫谷哥的人,他是乡村里的光棍儿,但是他又和弟弟一起共同养着一个媳妇。每年的春天,他都在葡萄园里干活,他干的活单一乏味,就是从那口深深的井中用辘轳绞水,取水的容器就是一只柳罐。一个上午不知道它要绞多少柳罐的水才能浇满两个葡萄坑。后来,葡萄园子承包给了个人,谷哥也承包了十几架,第一年他成了村子里的千元户,那时,他走路的样子都是雄纠纠气昂昂的。他娶了一个媳妇,为此与弟媳闹翻了,从此两家人不相往来。可是第二年,当葡萄成熟的时候,谷哥病了,他并没有将葡萄交给娶来的媳妇,而是转交给了弟弟和弟媳,还没等葡萄入窑,大地就先将他永远的窖藏了。有人说谷哥是累死的,从春天开始就在葡萄园里居住忙碌,舍不得吃喝,一直到葡萄成熟,虽说是有两个葡萄钱了,但葡萄也要了他的命。

宣化的葡萄架是漏斗形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物就是从这个漏斗中漏下去的。关于葡萄,能够存在人们记忆里的事情会有多少,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关于葡萄的故事。而当我们将这漏斗倒置过来之后,它的形状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坟茔。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坟茔里化为泥土,但葡萄不会消失。

考察一条河流的起源,在当今似乎容易一些。如果考查一种植物起源于哪年开始种植,似乎是很难的事情。时间的递进使我们无法找到一些植物种植的源头,但我们有时候却又偏执于此,凡事必须得有个起源,这个源点究竟在哪里?我们找到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是无法回答的。

宣化种植葡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直是人们想知道的答案。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无法找到当年将葡萄引进宣化的第一人。而在《新唐书·藩镇卢龙》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武州之时,其地为雄武军驻地,任斯职者刘怦,幽州昌平人,少为范阳裨将,积功至雄武军使,广垦田、节用度、以办治称。”这样一段简单的文字里我们能读到多少关于葡萄种植的信息呢?仅有三个字:广垦田。三个字浓缩了多少人的历史,因而有人推测刘怦为第一位引进葡萄种植的人。其实这个说法很是有些牵强。而在《宣化府志·典杞志》中大学士杨士奇有记:位于宣化城北部的弥陀寺,始建唐朝晚期,重建元代,为镇城第一古刹。这里地势平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柳川河水可为常年灌溉之用,是葡萄种植生长的最佳地域。也许这是从记载中能够找到的最早宣化栽种葡萄的记录。如今柳川河水已经枯竭,我们今天看到的柳川河是经过人工蓄水后的柳川河。

再后来是1993年考古发掘的下八里辽代墓群,在辽代的墓穴里考古者发现了祭品中存有已干枯的葡萄籽种。由此考古推断在辽代葡萄在宣化的种植已经是相当的普及了。辽代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挖掘那时的墓穴发现了葡萄籽种,葡萄种植的时间链条重新用葡萄连接上,把我们和一千年前的历史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而这个支点就是葡萄。

宣化的葡萄真正的走出去的时代应该是在清代。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8月21日一路西逃的慈禧太后来到了宣化。那时正是葡萄即将成熟的季节,短时的休息让一路奔波的慈禧有了精神。8月24日,慈禧视察了宣化观后街与后府街的两处葡萄园。当她品尝着宣化葡萄时,她赞不绝口的说道:“此乃果中佳品,朝廷必备。”从此,每年的中秋节,宣化知府都要精选上等葡萄送至朝廷。要知道当时的宣化葡萄,剥了皮放在手中都不掉汁,用刀切都不掉渣。正因为有了慈禧的一句话,使得天下人知道了宣化葡萄。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同年的农历9月宣化的葡萄在国际巴拿马大会上获得荣誉产品奖。从此,宣化以盛产葡萄而名扬天下,“葡萄城”之誉也是实至名归的。

1988年,那时我刚到宣化。那年宣化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宣化葡萄节,地点就是在今天的小东门建国路上。那时建国路并不宽阔,路边到处都摆着葡萄。那几天宣化的街道上到处都悬挂着以葡萄为主题的标语横幅。或许这个时期是宣化葡萄最为鼎盛时期。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宣化城中的葡萄园逐年在减少。当年慈禧视察过的后府街葡萄园早已不复存在,而观后街的葡萄园也被居民楼侵占了不少。如果再过上几个世纪,当我们的后代在阅读历史资料时,会发现宣化原来的城址中还曾经有过葡萄园,我不知道那时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父母他们都种植过葡萄,对于葡萄的种植我一点也不陌生。种植一株葡萄的过程,就像养育一个孩子。现在我已经不再从事那些劳动了,偶尔,听到一些朋友们和我说,真想过一过那种田园生活时,我就想笑。他们只看到了葡萄带给人们自给自足的一面,却不知道那份劳作是何等的艰辛。不说别的,只说每到雨季时给葡萄喷洒农药时,那呛人的味道就让一个人好几天翻肠倒胃,那几天端起饭碗都是农药的味道。不去劳作只是坐在葡萄架下聊天,那样的日子谁不向往呢?

翻阅旧照片时,我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上一块石碑,碑上写着:京西第一老藤。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冠上京西两个字,不沾京字是不是就不好发展了?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如今在宣化到处都可以看到以京西这两个字命名的招牌,京西第一楼,京西第一府,周边的很多县也都是打上了京西……这也是一种特色,只是特色的有些雷同,失去了本真的面目。

在宣化第一藤的碑后,记载这根老藤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五六百年的老藤至今还扎根在宣化这片土壤里。说到土壤就会想到那些从土壤中散发出来的气息,那气息来自于春天的葡萄园,来自于霜降后的葡萄园,如果没有这些气息,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这是我2007年8月拍的照片。在看这个影集时,往事历历,那也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随本地的一些作者,去采风时拍下的。那天我拍了很多挂在架下的葡萄。那些葡萄如今已经化为泥土,而被捕捉到的影像,却成了牵引我记忆的风帆。

宣化是一座正在发展中的城市,我相信总有一天,居住在城区里的葡萄园,会在某一个年代悄然退出城市的舞台,那些葡萄园也必将被钢筋混凝土覆盖成为高楼的地基。事物的发展必将是新生的代替旧的,那些每至中秋节时街上叫卖葡萄的乡音必将会消失,或被另一种声音所替代。

春天里我再一次想到那些窖藏的葡萄藤,又一次想到当年看葡萄时,那袅袅上升的用来驱赶蚊虫的蒿烟。寂静的夜只有秋虫在轻声的歌唱,那声音是天籁,从遥远的年代传来。有人说葡萄是宣化这座城市的活化石,细想这话一点也没有错。因为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过去。我想那些葡萄园会在更远的地方,观看这座城市的变化,只是那时我们今天的人都已经作古,而唯有它也许依然像标识一样,鲜活于人们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宣化葡萄园葡萄
摘葡萄
爷爷的葡萄园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园里的珍宝
家乡的葡萄园
宣化辽金壁画墓散乐壁画考论
沧海桑田宣化城
中原圣地宣化店
宣化店的斗争与中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