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背景下学风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26韩照祥朱惠娟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学风建设

韩照祥 朱惠娟

摘 要: 学风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从影响学风的根源出发,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学风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

学风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体现着一所高校的教育思想、办学传统和文化底蕴,但有部分高校在学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

一、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1.把学风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为学风建设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活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既包括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又包含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例如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通过推行选课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措施,可以促使广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励个性发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一种既有公平竞争又能和谐合作的积极向上的治学和育人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把学风建设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结合起来。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高校实际的学风建设规范,对违反学风规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其次要建立一套体现科学性、实效性、可比性、规范性原则的学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把考风考纪作为学风管理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和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抓好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3.把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天职,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学风建设的前提是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始终起着引导和主导作用。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有针对性的形势政策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前途教育,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本学科、本专业科技发展的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把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建立在个人理想与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把学风建设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奖惩结合,既要积极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进取,更要运用规范化的约束机制,严格校纪校规。对那些上进心不强、学习不刻苦但能遵章守纪的学生要帮助教育,用爱点燃他们的事业之火;对那些既不学习又目无法纪、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要严格按校纪校规进行惩处,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健康、向上、文明、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要特别注重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是良好学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5.把学风建设和班级建设结合起来。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学风常常以班集体的班风形式体现出来。所以,搞好班级建设非常重要。为此,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充分发挥班级党支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要重视培养和锻炼一大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重视培养一大批学习骨干,并使这两支队伍紧密结合起来,在班级中形成核心和主流,汇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3]。同时,要积极开展“优良学风班风”创建活动,制订出切合实际、客观科学而又便于操作的评比条件,把那些思想健康向上、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好、纪律严明、风气纯正的先进班集体作为典型树立起来,在全校中产生榜样、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风建设出现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活动,每个班级成员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6.把学风建设和端正教风结合起来。从严治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主导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严师才能出高徒”,一个学校的学风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学校的教风状况和教学管理水平。可以说,优良的学风来自于优良的教风,教风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性外在因素,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形成优良学风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靠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即自己的信仰、品格和言谈举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严格科学的教师评聘机制,坚决纠正教师中存在的诸如不认真教书或只教书不育人等消极现象。同时,教师要切实端正教风,严谨治学,使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贡献。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学风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促进或者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学风状况如何、学习风气是否浓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4]。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精神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一所高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优良学风,是高校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是人才成长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把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思想,积淀为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在升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能力,升华为思想和精神的过程,这就是大学生成才必备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2.创新体制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其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要把培养能力作为整个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创新能力体系。在大学阶段应该使大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和设计方面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设计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再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的核心内容。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进步和发展,增添新内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着力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的培养,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培养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良好的学风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高等教育论坛,2008(2):45-46.

[2]王力民.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2010(2):96-97.

[3]徐赛东.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学风建设[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105-106.

[4]刘吕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10(1):5-9.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B-b/2013/01/047);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编号:343);淮海工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J2013-01);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XJG2014-2-17);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XJG2013-1-4).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学风建设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