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习作高效教学

2016-05-26郑玉华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郑玉华

摘 要: 习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是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生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为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夯实基础的阶段,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掌握作文写作的基础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质量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如何高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主要是让小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也就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小学生转变写作观念,激发其写作兴趣并能将其作为终生能力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几大弊端

在多年功利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以下几大弊端,成为扼杀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习作兴趣的因由,也使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以实现高效和有效。

1.模式化、套路化,也就是给习作建立程式化样式和形式,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空间。在习作教学中强调如何开头、过度、分段、结尾,如何选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连贯就行了,但最终学生的习作并不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愿意表达的内容,本来趣味十足且创造性极强的习作成了模式化的“生产线”。这种模式化的操作,难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将其习作兴趣消磨掉。

2.主题、语言成人化,习作缺乏童真、童趣、童心,充满假话、大话、空话,严重脱离现实,遏制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习作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实践,引导他们关注和剖析身边的人和事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认识到习作的价值,进而激发其写作兴趣。而主题、语言的成人化活生生地将习作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剥离开来,直接导致习作语言的假大空和不合逻辑,同时也很有可能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能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评价小学生的习作,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欣赏小学生的习作。其次不能选择脱离小学生生活积累的成年化主题,并为习作划定条条框框,这会限制小学生自由、灵活的发挥。

3.行文偏重优美化,变相鼓励小学生生搬硬套、盲目引用,只顾堆砌华丽辞藻,不能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进行自身思想的真实表达。这也是一种功利化的习作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不是文学艺术更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要求小学生做到的就是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不能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化,而应力求文字运用的正确、准确。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1.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快乐习作,转变其“要我写”的写作观念为“我要写”。首先就要去掉各种条框束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热爱和观察生活,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要鼓励小学生敢于放飞想象的翅膀,真实地表达自我,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并非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更多的是小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是童心童趣的最本真表达。第三,寓习作学习于玩中,玩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他们的习作最丰富和天然的素材,二者存在结合起来的天然条件,让小学生通过习作记录玩的过程、乐趣、体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通过适时点拨、灵活引导、相机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想写”、“干些”,能主动参与到习作中。

2.从细微入手、点滴抓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一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准确认识事物特征,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二是习作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坚持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原则,通过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提升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丰富语言运用和写作知识,发展习作能力。三是重视口头语言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小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普遍优于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多说、说全、说细,在此基础上再去写。

3.评改结合,帮助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侧重于“改”而忽略“评”,实际上二者必须兼顾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在教师修改、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而且要通过对习作做出的中肯评论与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并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在评改小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清楚能否做到准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评价小学生的习作的首要标注,要摒弃成人化的审视眼光,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知识积累都还有限,难免有些语言运用存在幼稚和不足,但这正是最本真的表达,只要写的是真话,是自己想说的话,就无需大批大改。对其中确需修改的地方,教师也不能大包大揽,代替学生修改,而应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习作技能,体会习作乐趣。在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因人而异,坚持以鼓励为主,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价,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真实表达。总之,在习作评价与批改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被动逐渐转向参与、主动,让评改过程真正成为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11(01):31-32.

[2]董静霞.也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2(02):53.

[3]刘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怎么教[EB/OL].http://zhidao.baidu.com/,2011-11-02.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