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被引贡献率研究
2016-05-26沈铁松
周 骥,沈铁松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1.学报编辑部; 2.科研处, 重庆 40005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被引贡献率研究
周骥1,沈铁松2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1.学报编辑部; 2.科研处, 重庆400052)
摘要:既有文献对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研究大多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本文采用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选取20个特色栏目作为样本,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究。结果显示,“核心期刊”特色栏目刊发的论文的被引贡献率不高;“非核心”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能够为刊物贡献较多的被引次数;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与该栏目的“选题”有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密切相关的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高;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率都比较低,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彰显刊物特色和亮点。
关键词:学术期刊;特色栏目;被引贡献率;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是指可以集中体现刊物“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起主导作用、文化品位较高、个性特色鲜明、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维持能力,并受到读者普遍认同和良好赞誉的栏目”[1]。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特别是不少高校学报存在着“全、散、小、弱”的情况,栏目设置高度趋同化,刊载的论文缺乏创新性,低水平重复问题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创建和打造特色栏目,成为不少学术期刊尝试差异化办刊策略,突出刊物个性,增强刊物竞争力的突破口之一。特别是200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并于其后推出“名栏工程”后,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一时间“蔚然成风”,被业内视为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建设特色栏目“已经发展成为评价、衡量一个学报的重要依据和指标”[2],一些论者甚至认为特色栏目能“使学报的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得到更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注,可以使地处边远地区的普通学报从名不见经传的刊物逐步发展成为核心期刊”[2]。
在此背景下,有关特色栏目的研究已成为编辑出版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特色栏目”为“篇名”关键词检索出402篇属于出版类的论文,发现有关特色栏目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初步的爬梳,发现不少研究者就特色栏目的含义、本质、作用和开办策略等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鞠德峰[3]、吴海霞[4]对特色栏目的含义和特点做了初步的研究,马殷华等[1]还对“广义的特色栏目”和“狭义的特色栏目”作了明确的界定。王珊[5]、潘志清[6]、陈正慧[7]等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功能和作用作了初步的探究,认为建设特色栏目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优化学术资源,提升刊物品位,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和争鸣。苏慧[8]、王兴全[9]、叶利荣[10]等就如何更好地建设特色栏目,如何实现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小风[11]、唐秋凤[12]等就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应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期刊出版界对特色栏目的研究是较为充分的,但笔者认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学理上说,既有文献对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研究大多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所谓的“规范研究”,即指“根据一定价值判断,提出行为标准,作为决策的依据,并制定出相应的行为政策”[13]。规范研究回答的是“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其主观性较强,主要缺陷是“本身客观性较差,它的结论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对同一事物持不同价值标准的人会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和结论”[14]。既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肯定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对于提升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但是这样的肯定主要是基于一种“价值判断”,而非是科学的证明。基于此,笔者采用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究。所谓的“实证研究”,即是指“在观察到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抽象法通过分析推理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指示,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13]。“实证研究”不涉及“价值判断”,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实际上,特色栏目的价值和作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提高刊物的声誉和品位、扩大刊物的知名度等。为了定量研究的方便,笔者主要对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被引贡献率”这一指标,是因为论文的被引频次及其衍生出的影响因子、被引率等指标,是当前公认的评价论文学术质量最重要的、具有指示意义的“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传承和扩散就具体表现在对已发表论文的引用上,学术论文被引用得越多,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大,对学术交流和研究产生的正面作用也越大。
此外,目前开设特色栏目的多为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开设特色栏目的科技期刊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开设的特色栏目。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的方法
尽管有不少学者都对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作了界定,但具体就每个刊物而言,究竟哪些栏目属于特色栏目,可能仍然缺乏一个较为权威的认定和普遍的共识。对此,笔者在撷选学术期刊特色栏目时,主要依据的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4年评出的第五届“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从200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旨在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专业化水平,突出其品牌效应,至今已经评选出三批“名栏”。笔者在教育部评出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出的第五届“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中,选取20个能体现出学术期刊个性的特色栏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选取的20个特色栏目分为两组:一组为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年)*本文选取的CSSCI来源期刊不含其扩展版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以下将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年)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简称为“核心期刊”。开设的特色栏目,一组为“非核心”学术期刊开设的特色栏目,其目的在于探究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是否会对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造成影响。具体的方法是:以2013年*之所以选择2013年为统计年,主要是因为学界现在公认论文发表后2—4年其被引次数达到峰值,2013年各刊发表的论文的被引次数正处于峰值期,其数据比较可靠。为统计年,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中统计该年某刊刊发的所有论文数(不含增刊所刊发的文章)以及该年刊发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搜索出2013年该刊特色栏目的载文数以及特色栏目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其后,计算特色栏目中刊载的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以及该刊所载的其他非特色栏目的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若前者比后者数值大,则说明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高;若前者比后者数值小,则说明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低。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文提出的遴选原则,笔者在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年)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中遴选出《教学与研究》等10种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等10个特色栏目作为研究的样本。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续表1
8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边疆学研究372310.08140100.073.102.629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法和经济学361110.0383100.121.104.7910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修辞学大视野373440.1216880.055.502.0611平均值534.837.20.08187.719.80.12.133.08
从表1的数据可知,在“核心期刊”层面上,特色栏目的载文量并不高,平均只占刊物载文总量的10%左右,篇均被引次数平均值低于非特色栏目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平均值,但也有4个刊物的特色栏目篇均被引次数高于非特色栏目篇均被引次数,分别是《教学与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在“非核心”学术期刊层面,笔者遴选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10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以及“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等10个特色栏目作为研究的样本。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非核心”期刊特色栏目被引贡献率情况一览表
续表2
6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269130.05115100.091.32.447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屯垦研究10950.05153140.090.360.758长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22970.03472140.030.50.489海关与经贸研究海关管理152160.11118190.160.841.3710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关东文化与北方民族研究450130.0335560.022.171.2511平均值197.7170.12197.812.60.081.311.06
从表2的数据可知,在“非核心”期刊层面上,特色栏目的载文量比“核心期刊”略低,平均占刊物载文总量的8%左右,篇均被引次数平均值高于非特色栏目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平均值,有4个刊物的特色栏目篇均被引次数低于非特色栏目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分别是《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海关与经贸研究》。
四、讨论
从表1和表2的数据来看,10种“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对刊物总被引频次的贡献并不显著,10种“非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对刊物总被引频次的贡献较为显著。这可能与两个层次刊物的稿件质量不同有关。在现行的期刊评价、职称评定和科研绩效评定体制下,优质的稿件往往更多地流向“核心期刊”。因此,“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的质量总体来说较高,高被引论文和高影响力作者相对比较集中。有学者发现,“核心期刊内高被引论文的绝对数量以及高被引论文所占的比例均高于非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集中了较大部分高被引论文,可以认为,高学术影响力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且高被引论文所占文章总数的比例也较高”[15]。因此,在高被引论文相对集中的背景下,“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刊发的论文的被引贡献相对而言可能并不显著。实际上,从绝对值来看,10种“核心期刊”特色栏目载文的篇均被引次数(2.13次)仍然比10种“非核心”期刊特色栏目载文的篇均被引次数(1.31次)高,即是明证。因此,对于“核心期刊”而言,要正确处理特色栏目与其他常规栏目之间的关系。“核心期刊”特色栏目的价值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彰显刊物个性和风格,吸引读者关注,提升刊物的“软实力”上。但是,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核心期刊”的特色栏目不宜开得过多,载文量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对刊物影响因子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较之于“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刊发的论文的质量相对较低,高被引论文和高影响力作者也较少,而其特色栏目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吸引到一些优质的稿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因此相对来说能够为刊物贡献较多的被引次数。当前,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优质稿源和高水平作者都流向了国外的高水平期刊和国内的“核心期刊”,广大“非核心”期刊的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对于“非核心”期刊而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十分有限,要将所有栏目都打造为“精品栏目”是不可能的,倾力扶持、重点打造一两个特色栏目是比较合理和明智的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刊物影响因子等重要评价指标的需要。
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与该栏目的“选题”有关。一般而言,一些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密切相关的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高。例如,上述20个特色栏目中,“当代中国研究”“浙江现象与浙江经验”“中国边疆学研究”“网络文化”“新农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关注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的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高。《经济学家》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和《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的“法和经济学”栏目虽然也和当今的“显学”——经济学有关,但是和这两个刊物开设的其他栏目如“体制改革”“资本市场”“三农问题”以及“公司财务与会计”“企业与商务经济”等相比,理论色彩还是过于浓厚,因此篇均被引次数相对较低。相对而言,一些偏于“文史哲”研究的特色栏目的被引贡献率较低,如“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明清近代诗文研究”“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等。有研究者曾对某人文社科类学报的高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16],发现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研究活跃、发表论文较多”的学科的高被引论文较多,这也和本文的研究结论一致。
不少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都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有关,有论者认为“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与提纯”,“一经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对学校、学报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17]。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实际上成为了不少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突破同质化困局,避免“千刊一面”的重要举措。就本文的研究来看,有关地域文化的特色栏目在被引贡献率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等特色栏目载文的篇均被引次数皆不多。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笔者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以及第五届“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中另选出7个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统计其2013年的篇均被引次数。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地域文化特色栏目被引贡献率情况一览表
从表3的数据来看,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率都比较低,这可能与此类栏目论文研究的范围较窄有关。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可谓是特色栏目中的“特色栏目”,其受众面可能相对较窄,因此其被引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没有价值。首先,学术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并不完全体现在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之上,这一指标虽然非常重要,但绝非万能。事实上,论文的下载率、被各大文摘收录的情况、刊出后引起的关注度*例如,有研究者就试图从“百度指数”的角度来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参见李勇,邵钟钰. 核心期刊评选后效应的存在性——来自百度指数的统计证据[J].情报杂志,2015(11).、学术界的评价等都是评价其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些高校学报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紧密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刊出了大量优质的论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开设的“土家族研究”栏目,“围绕土家族的政治、历史、经济、哲学、宗教信仰、建筑艺术、歌舞戏剧、风俗习惯等研究方向发表了300 多篇论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类刊物转载、摘录的文章就近80篇”[18]。再如,《莆田学院学报》结合当地深厚的“妈祖信仰”文化传统,开设了“妈祖文化”特色栏目,收到包括港、澳、台作者在内的众多作者的稿件, 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本源一统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19]。其次,目前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是由少数高被引论文提供的[20-22],还有的研究者指出了论文评价中影响因子“搭便车”的现象[23]。也就是说,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并不是每一篇论文都承载有提升刊物影响因子的“任务”,一个刊物只要保证能刊发出一定的高被引论文,就能保证提升影响因子。基于此,笔者认为,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任务更多地体现为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彰显刊物特色及亮点等。因此,对于地方高校学报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对学校所处地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社会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坚定不移地打造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这既拓展了学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学报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而言,真正值得忧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有的高校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在创办之初,往往风生水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其后却举步维艰,勉强维持。这主要是因为其栏目的稿源严重不足。相较于其他栏目,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起点更高,其对稿件的选择更严格。稿源不足是制约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一个瓶颈,普通栏目尚存在“等米下锅”的情况,更遑论特色栏目。上文提到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载文量皆不高,即是明证。因此,高校的地域文化特色栏目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还需要依托校内的相关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积极扩大稿源,培育稳定的作者群,加强选题策划,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殷华.综合性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战略性规划与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129.
[2]郑瑛.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与维护[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9.
[3]鞠德峰.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与选栏策划分析[J].编辑之友,2009(2):35.
[4]吴海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准确定位[J].出版科学,2007(5):29.
[5]王珊.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意义与经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99.
[6]潘志清.论地方普通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30.
[7]陈正慧.学报特色栏目的功能和作用——兼谈大学学报的开发利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1.
[8]苏慧.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策划与建设[J].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141.
[9]王兴全.特色栏目 重在建设——地方高校学报走特色办刊之路的再探讨[J]. 编辑之友,2011(8):57.
[10]叶利荣.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发展路径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2):86.
[11]王小风.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5.
[12]唐秋凤.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的困境及反思——基于《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的自我剖析[J].科技与出版,2014(1):117.
[13]武永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J].价值工程,2008(3):11.
[14]赖桂辉.浅议经济研究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5(1):119.
[15]单卫华.高被引论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4):133.
[16]杨红芸,孙 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J].2014(4):226.
[17]李平.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建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
[18]江河.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编辑之友,2013(11):42.
[19]林锋.从“妈祖文化”栏目的成功谈特色栏目的设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 670.
[20]刘雪立,徐刚珍,方红玲.如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从《眼科新进展》论文分类被引情况谈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4) : 659.
[21]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 4) : 514.
[22]戴丽琼.2006~2010年《中国肿瘤》高被引论文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5):392.
[25]王凌峰.论文评价中影响因子搭便车现象[J].情报杂志,2013(2):12.
(责任编辑虹谷)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82(2016)02-0057-08
作者简介:周骥(1978—),男,重庆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学研究;沈铁松,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6—02—28
doi:10.3969/j.issn.1008-6382.20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