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路径设想

2016-05-26彭世杰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浙江嘉兴314001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教育培训

彭世杰(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浙江嘉兴314001)



改革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路径设想

彭世杰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既是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是掌握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情况、提升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现实需要。为深入推动新时期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围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着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关键词: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体系;改革完善;路径设想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彭世杰.改革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路径设想[J].克拉玛依学刊,2016(2)43-50.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指根据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通过制订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培训效果等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2013—2017年全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选好配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调查研究、需求分析、培训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估等能力和水平。”[1]而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整个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检验和确保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以贯彻落实《规划》精神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全面回顾和审视浙江嘉兴市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对改革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

一、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的必要性

(一)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落实培训规划的必然之选

《规划》指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考核和评估机制,组织学员和有关专家对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培训效果等进行评估,并定期对参训学员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根据评估结果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提高质量。”[1]将“加强质量评估”单独作为一项内容列出,着墨如此之重,这在以往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是没有的,可见培训质量评估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贯彻落实《规划》,必然要积极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二)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完善培训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4者之间密切相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组织实施最终要落到培训效果的提升上,而培训效果需要通过特定的评估方法和机制得出。然而在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往往只注重培训方案设计和培训组织实施两个环节。从完善培训工作意义上来讲,不仅要加强培训需求分析,而且要将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列为每一个组工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必设环节。

(三)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现实之需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提高培训的质量来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有利于客观真实地了解组工干部参训后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获得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树立质量意识,把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方式,增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二、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及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面向浙江省嘉兴市、县(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及市级机关部门的组工干部共发放调查问卷323份,回收323份,其中有效问卷308份;同时,本研究还就培训情况及其质量评估相关问题随机选择参加过培训的组工干部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还就组工干部参加培训及其质量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结构式访谈。综合以往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及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一)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

1.培训方向的政治性

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加强组工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促进组工干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内在要求,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牢牢把握培训方向上的政治性,在培训目标、组织、实施、保障等过程中始终贯彻政治性要求,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新时期组工干部。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也应该体现这样的导向。

2.培训内容的实战性

由于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性、业务性、操作性很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安排上往往以提升组工干部业务素质为主,既包括对最新组织人事政策的解读,又包括如何根据政策开展实务操作,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具有较强的实战性。这一特点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3年内参加过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138名干部中,在对“培训内容”(多项选择)的回答中,选择“组工业务知识能力教育”的人数最多,共108人,占78.3%,远远高于其他选项的人数。(见图1)另外,从嘉兴市举办的最近一期全市组工干部能力素质专题培训班来看,5天的培训时间一共安排了16门课程,其中,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为主题的组工相关业务课程10门,占总课程的63%,这也充分印证了培训内容上的实战性特点。

图1 参加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情况

3.培训时间的短期性

由于组织人事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紧张、事务繁多的现象,因此在组织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班时往往会压缩培训时间。在此次问卷调查中,3年内参加过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138名干部中,培训时间为1周之内占比82%,1周至1个月的占比4%,1至3个月的占比13%;3个月以上的占比1%。(见图2)调查说明,当前组工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1周之内的短期培训为主。培训时间偏短,导致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培训的组织实施,而忽略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或对培训质量评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图2 参加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时间

4.培训对象的多样性

培训对象既有来自嘉兴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组工干部,也包括市级机关各单位的组工干部。同时,培训对象在年龄、学历、职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性。(见图3、4、5)可见,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具有多样性。

图3 参训人员年龄构成

图4 参训人员学历构成

图5 参训人员职级构成

(二)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事关组工干部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实践来看,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培训机构,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够。主管部门认为培训质量主要由培训机构负责抓好落实,未进行有效监督;而培训机构因上级主管部门未作具体要求,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开展质量评估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而没有将这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从这次访谈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地各单位普遍认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偏少,对质量评估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重培训、轻评估的现象。

2.实践中开展不广泛

根据问卷调查,在对“培训评估情况”(多项选择)的回答中,没有进行过评估的占42%;而进行过评估的,大多也只是对课程设置、授课师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单方面评估,进行过综合评估的仅占20%。(如图6)这表明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开展的覆盖面并不广,评估重点以培训实施环节为主,一般在项目结束时由培训机构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评估。

图6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情况

3.操作上不平衡

评估工作应该贯穿培训项目策划、实施的全过程,但目前评估工作存在覆盖面相对较窄的问题:一是重反映层面和学习层面的评估,轻行为层面和绩效层面的评估。主要侧重于对培训期间学员反映和学习情况的评估,很少对学员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影响进行评估。二是重训后评估,轻训前和训中评估。基本上是在培训结束时开展评估,训前评估基本上没有开展,训中评估也较为简单,导致很难准确掌握学员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也难以有效监控。三是重即时评估,轻中期和长期评估。评估工作往往终止于培训结束时开展的评估,而学员返回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3—12个月)进行的中长期评估则仍处于空白状态。

4.保障上存在欠缺

评估工作的开展,要靠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估手段和工作人员作为保障,事实上这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估指标不全面。调查中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现有指标以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对象满意度评价为主,而对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订、培训长远效果等环节涉及不足。二是评估手段不科学。评估工作基本还停留在人工和纸质阶段,信息化程度较低,问卷调查面对面,数据统计靠手工,导致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三是评估人员不专业。由于评估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评估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实际上当前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人手本身就比较紧张,专业评估人员更是缺乏,现有人员也少有对评估工作有深入研究和把握的。

三、改革完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路径设想

根据《规划》要求,参考此次调研成果,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应在明确评估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一)树立正确的评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首先要破除传统的“只教不评”“重培训、轻评估”的陈旧理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组工干部工作。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成效如何,离不开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评估。通过质量评估,可以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归纳经验和教训,帮助改进培训方式,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基于质量评估工作在组工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凡培训必评估”的理念;二是要加强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理论研究,围绕组工干部成长的规律和路径以及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任务、方法、手段、评估等主题,开展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确立科学的评估原则

根据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及其培训质量评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组工培训特点

与一般的干部教育培训相比,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前面讲到的培训方向的政治性、培训内容的实战性,等等。在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确立相应的评估指标。

2.评估指标简洁、通用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培训时间的短期性特点,一般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不宜再开展复杂的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同时,组工干部在人员构成上的复杂性,也不宜分门别类地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因此在设置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尽量简洁、通用,做到既能科学评估培训质量,又不会因质量评估工作而牵涉过多的人力和时间。

3.注重培训全程评估

当前,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在评估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对培训内容、方式、师资、保障等方面的评估。实际上,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应该是全过程评估,除了上述相关内容以外,还要包括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以及培训后学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方面的变化等。

4.加强评估信息反馈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通过评估查找和发现问题,进而不断加强和改进评估方法,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往往止步于评估结果的汇总,缺少对评估信息的反馈,因而在实践中很难起到推动培训质量提高的作用。因此,在评估中必须体现这一导向。

(三)选取合理的评估内容

根据调查中反映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中重反映层面和学习层面、轻行为层面和绩效层面,重训后评估、轻训前和训中评估,重即时评估、轻中期和长期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此次研究在设置评估内容时将其向前、向后分别延伸,确定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包含对培训方案的评估、对培训实施的评估、对培训保障的评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4个环节。

1.对培训方案的评估

当前,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往往都会忽视对这一环节的评估。实际上,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了解组织及学员的培训需求,是设计、策划培训项目的依据,这决定着能否设计、策划出高质量的培训项目方案;而培训项目方案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组织实施的质量和培训的实际成效。因此,必须将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纳入评估范畴。

2.对培训实施的评估

培训实施是培训方案的落实环节,包含培训的管理与服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等,由此可对培训机构进行能力水平的认定。

3.对培训保障的评估

培训保障是组工干部参训期间获得的教学设施、住宿、餐饮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教学设施(教师环境、多媒体设备、桌椅等)的质量、食宿条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对培训质量的评估。

4.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当前在实践中对这一环节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培训的最终目的应该通过培训后学员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效果得以体现。这一环节理应纳入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范畴,并加大其所占比重。

(四)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考虑,此次研究将对培训方案、培训实施、培训保障、培训效果的评估列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4项一级指标。其中,对培训方案的评估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设计两个方面,对培训实施的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教学管理5个方面,对培训保障的评估包括教学设施、教学保障两个方面,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就相关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并由此设计了一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五)形成有效的评估方法

表1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续表

在构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通过对训前、训中、训后的全程培训评估,实现对培训过程的全程控制,从而使培训需求更加准确、培训计划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培训内容方式更加相得益彰,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

1.评估主体

由于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涉及组织部门、主办单位、学员单位、学员个人等多个主体,各个主体在培训过程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因此,将组织部门、主办单位、学员单位、学员个人共同确立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主体,在培训的不同阶段负责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估。

2.评估方法

按照全程评估的理念,根据确立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3次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每次评估的内容和评估的主体不同。同时,根据评估内容在整个培训项目中的重要程度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3次评估的总分值为100分),各评估主体确定不同的权重,综合3次评估的结果后作为最终评估结果(见表2)。3次评估开展情况如下:

表2 各评估环节及评估主体所占权重

第一次:训前评估(10分)。在培训方案制订后到实施前开展,由组织部门、主办单位对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方案设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一级指标为“培训方案”,其中组织部门和主办单位分值分别为A1、A2,二者权重比例为3∶2。

第二次:训中评估(50分)。在培训进行中至结束的时候,由参训学员、组织部门、主办单位对培训实施和培训保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一级指标为“培训实施”和“培训保障”,其中参训学员、组织部门、主办单位分值分别为B1、B2、B3,3者权重比例为5∶3∶2。

第三次:训后评估(40分)。在培训结束后3个月左右,由参训学员、参训学员所在单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一级指标为“培训效果”,其中参训学员、参训学员所在单位分值分别为C1、C2,二者权重比例为2∶3。

3.计算方法

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最终分值为3次评估分值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最终分值M=训前评估分值M1(A1×0.06+A2×0.04)+训中评估分值M2(B1×0.25+B2×0.15+B3×0.1)+训后评估分值M3(C1×0.16+C2×0.24)。

(六)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

开展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手段,其目的是确保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促进相关工作开展。如果评估的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必将导致评估流于形式。针对调研中反映的评而不用、评用脱节的问题,建议应在评估结束后做好信息反馈、结果运用等方面工作。

1.建立评估结果公布制度

组织部门、主办单位要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将评估结论及时反馈给培训机构,促使培训机构认真研究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

2.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档案

评估结果是衡量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组织过程、重要结论和整改意见都要准确予以记载,并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增强外部力量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对学员反映较好、培训质量较高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班、培训项目,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方案设计环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属于实施环节的,要帮助培训机构查找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星级档次,作为今后选择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合作机构的重要依据。

总之,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评估是提高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还需经过不断实践和长期调研,加强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2013—2017年全国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10-14.

作者简介:彭世杰,中共嘉兴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2.08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教育培训
学历教育院校学员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关于完善纳税评估工作的研究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