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体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意义研究

2016-05-25杨凤珠

科技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繁体字平衡文化传承

杨凤珠

【摘 要】繁体字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广大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发掘繁体字的价值与意义,探寻保护和传承繁体字文化的有效方法。我们认为:认清繁体字自身的利弊,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同时客观地看待繁体字与简化字的社会意义,才能将简化字和繁体字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更好地保护并传承繁体字文化。

【关键词】繁体字;简化字;文化传承;优化;平衡

0 引言

自1956年大陆正式实行汉字改革之后,简化字成为通行文字,繁体字逐渐淡出了社会生活。大量调查结果表明,仅在短短的60年之后,大部分在校学生已经不再学习繁体字,对繁体字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这使得繁体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与传承。我们认为,应当把握好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使用简化字的基础上能够了解繁体字的文化内涵。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简化字产生了依赖而抵触繁体字,这是保护和传承繁体字文化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通过对繁体字文化价值的讨论来探索保护与传承繁体字文化的意义与有效方式。

1 学习繁体字的意义

只有繁体字的文化及实用价值得到肯定,我们才能重新确立繁体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使其得到保护与传承。

1.1 繁体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符号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的意义已经不能局限于一种文化交流工具,而是文化本身。相对于简化字而言,繁体字更具代表性和正统性。从结绳记事到岩石刻画,繁体字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智慧。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汉字是国家民族统一的纽带。从秦始皇时期的“书同文”开始,汉字就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承担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使命,成为民族统一的一大象征。同时,汉字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尤其是在“世界为一家”的全球体系之下,汉字的使用人口已经越来越多,汉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于外来学者,简化字显然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准确、到位地表达出来,而繁体字则能够充分充当文化旗帜的角色。

1.2 繁体字是历史的象征

汉字,尤其是繁体字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早在五六千年前,最原始的汉字雏形就已经出现,这不仅是汉字的开端,更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学界有许多分歧。有“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也有“书画同源说”。我认为,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无法将汉字的起源完整的表达出来。汉字作为一种文明的标志,自然是汇集了广大人民的经验而成,这就包括了“结绳记事”与“书画同源”;而要想造字,就必须要有从事经验汇总,整合的人,这就有了“仓颉造字”。因此我认为,汉字的起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中的因素是多重的,复杂的。《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我们姑且不论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仓颉其人的问题,单就汉字起源的历史意义来说,那真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也就从那时起,华夏民族看到了文明时代的曙光[1]。”

1.3 繁体字符合汉字的本意

提到汉字的体系,又要涉及到长久以来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我比较认同“意音文字说。”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中指出:“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种。[2]”根据汉字尤其是简化之前的繁体字来看,汉字的主体仍是形声字。因此,汉字在部分表音的基础上,还能够直接表达某一事物或是反映某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汉字的创造及发展均围绕这一核心。未经正式简化的繁体字能够将汉字表音表意功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如《汉字认知研究》一书中就举了“傑——杰”的例子:繁体字“傑”的所指是“才能超群的人”,与人有关,所以写作“傑”,从“亻”,“桀”声。“亻”是“人”的功能变体,类化符号,表示与人有关;声旁“桀”,本义是突出,是标识符号……是“才能出众的人”(《现代汉语词典》)。[3]由此可见,繁体字的构型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能够体现事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1.4 繁体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4.1 认知

通过以上三点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繁体字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探索中华历史有着重要意义。而正如前文所讲,对于繁体字的认知首先要从繁体字的意义着手。只有了解繁体字的发展历史,认知繁体字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繁体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能够识读一些简单的常用字。然而不管是认识繁体字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识读繁体字,我们必须提到的前提就是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和认知繁体字,才能达到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繁体字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繁体字的文化内涵,消除民众的心理障碍。另外,教育部门也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繁体字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繁体字不再感到“陌生”。

1.4.2 应用

尽管繁体字已经不再是大陆的通行文字,但事实上,我们仍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从事古籍译注、繁体字信息化,繁体字教学等工作。历史证明,汉字的生命力是十分旺盛且顽强的,因此,关于汉字的研究也就不会落伍。对于繁体字的应用,从个人角度来讲,十分有利于阅读古籍等繁体字作品,同时也为大陆与台湾等地区的交流沟通提供便利。从就业角度来看,古籍译注、繁体字信息化、繁体字教学等工作均有大量人才空缺,同时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是不合理的

汉字简化并非近代才有,从大篆到小篆,从篆书到隶书,这些都是汉字的简化。古时汉字笔画繁复且异体字较多,人们为了提高写字效率,不得不将部分汉字进行简化。根据史书记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书·艺文志》)这里讲的是隶书的产生——秦一统中原后,由于事务繁忙,处理事务的徒隶为了提高效率,便使用简化的小篆,因其兴于徒隶之间,所以后来被称为隶书。当然这里也有统治者出于统一文化的目的,将汉字整理,归类统一。从篆书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次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汉字简化的节点。类似还有很多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到了近代,汉字简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其作为拼音化的过渡阶段。但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与悠久深厚的汉字文化证明,汉字拼音化的道路走不通,故将该计划搁浅。而简化字因其简单,易学,却被保留了下来。随后,出于扫盲需求,国家正式出台简化方案,使简化字成为通行字体。“这是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如果是为已识字者,那就要处处照顾简化字跟繁体字的联系;如果主要着眼于未识字者,那就可以不必过多牵挂原先繁体字的模样,怎么简易就怎么写。”[4]另一方面,汉字简化也增强了部分汉字的会意功能,如裘锡圭在《从纯文学角度看简化字》中举例:繁体“衆”早已成为字形讲不出道理的记号字,简体“众”则是很好理解的会意字。[5]

现在有许多学者或社会人士呼吁恢复繁体字,保护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对繁体字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在当今社会恢复繁体字过于偏激,是不合理的。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众对于繁体字认识不足,根本无法接受复杂的繁体字。一方面,由于很少甚至基本不接触繁体字,大众对繁体字产生了陌生感;加之并不了解繁体字的历史文化渊源,人们对繁体字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笔画简单的汉字,而笔画繁复的繁体字更容易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现在的繁体字信息转化技术还不成熟,这给繁体字的传播造成障碍。

3 我们需要在使用简化字的基础上,重视繁体字的文化传承

简化字与繁体字的未来发展问题是值得做长远考虑的,对它们的侧重应当结合社会现状。我们应当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简化字和繁体字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3.1 优化简化字

前文中我们已经说过,简化字自身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王宁就指出:“汉字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完全音化的字使字符失去构形理据,造成同词异字现象,汉字系统对它有排异作用。”这类汉字有很多,如“鬥——斗”,“後——后”等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简化字的价值,我们必须要优化简化字,正如王宁所说,“……遵循汉字的发展规律,在已经通行的汉字字形中进行优选,实现它的优化,用科学的态度来促进它的合理发展,是它在当代更好地完成记录现代汉语的任务,这正是热爱汉字的人应当努力去做的事。”[6]

3.2 优化繁体字

对于繁体字的优化,应该是在不破坏原有音义系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合理简化。王宁曾提出判断汉字个体形符是否优化的三个标准:(1)表意效果好,也就是所存的信息意义信息量大,而且明晰、准确;(2)辨词功能强,也就是与相关的字有足够的区别度;(3)构形最大限度简化。“……从多数的事实看,简化是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个趋势,自觉地对汉字进行规范时,更需要把优化基础上的简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7]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简化工作的重心应由大规模的革故鼎新转向各个局部的‘调整,克服以往的偏激、过度,尤其是加强地名、人名等。如从前以右加“阝”表示“邑”(聚落),故陕西被更改的县名用字有鄠、邠、鄜、郿。今为简化表现地名“内涵”,使“地名”这一当地历史文化的首要标志变成了“户、彬、富、眉”等一个个的冷漠的、无法解释的文字符号。[8]可见,对于繁体字的优化也是要有选择的,有理可依的。

3.3 推广繁体字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宣传职能,向民众普及汉字知识,宣传汉字的历史文化,确立繁体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由于社会各界对繁体字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我建议应该从学校着手推广,然后由学生和老师来帮助社会大众。当然,政府相关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需要积极配合学校,使繁体字的价值宣传变得真正有效,而不只是几句口号。另外,我们知道关于中国诗词、成语、汉字拼写等大、小比赛层出不穷,可见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以此为例,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有关繁体字知识的比赛,达到宣传繁体字文化的效果。总体而言,要想让繁体字文化深入人心,就必须让大家了解繁体字,各个部门就应该通力合作,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综上所述:肯定繁体字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要求我们认清繁体字自身的利弊,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同时也要求我们结合社会现状,在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寻找平衡,不盲目地贬低简化字,推崇繁体字。只有这样,才能将简化字和繁体字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才能更好地达到保护并传承繁体字这一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小武.汉字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3]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4]黎传绪.简化字问题刍议.简化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5]裘锡圭.从纯文学角度看简化字.语文建设,1991(2).

[6]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繁简字.简化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7]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繁简字.汉字简化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8]商伟凡.汉字简化中的地名用字简化.简化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繁体字平衡文化传承
哈哈镜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