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
2016-05-25沈玉志彭小梅
沈玉志 , 彭小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辽宁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
沈玉志 , 彭小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为探索辽宁省民生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运用综合得分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辽宁1997—2014年的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并没有保持一致的发展趋势,二者之间的互相促进力度不足。从民生幸福来看,在社会保障、居住交通以及公共服务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和提高;从经济发展来看,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效率方面需要加快改革调整优化。为此,提出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住交通状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建议,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民生幸福;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辽宁省
0 引言
改善民生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在对人民负责态度的基础上掌握近期和长期目标发展的相互平衡点,准确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将经济新常态与民生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相关政策,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将民生问题推至与经济发展同等地位的高点。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要以人为核心,不断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走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生活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民生问题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人们对于民生的关注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居民幸福指数是对民生问题的综合量化,用以科学准确评价居民的幸福状况。《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1]从民生基础、就业收入、居住出行、文化教育、安全健康、生态环保6个指标反映民生幸福的综合指数。国内大部分研究是从邢占军的10项体验指数[2]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出发建立指标体系,涵盖了居民的衣食住行、社会发展方面,陈亚妮[3]、薛新东等[4]、邹安全等[5]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了收入水平、工作情况、住房状况、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物价水平、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指标;胡海军[6]提出要提高生活环境内的一些公共服务水平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对社会的满意度;陈亚妮[4]、邹安全等[6]的指标体系还包含了教育现状指标;黎昕等[7]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加入了社会状况指标,包括社会保障性住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科教文卫体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等公共服务的指标;张恒等[8]从民生的角度对保障性住房的居民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李答民[9]、张彩霞等[10]的指标体系包括了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刘渝琳等[11]从民生的角度构建了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居住交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分析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体系状况;淡亚军[12]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青海省居民幸福指数的制约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产业结构、价格指数、环境保护、能源技术等。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13]、收入差距的平衡和再分配[14]以及人均GDP相关指标[15-16]等方面对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已有对民生幸福的研究主要是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水平、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效率、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速度上;对于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研究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和分配、人均GDP等方面展开。
《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中民生发展测评结果显示,民生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由强渐弱的趋势,并与区域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1]。《中国经济周刊》及中国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GDP含金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排名中,辽宁省排名第25位,属于第三梯队[17]。虽然辽宁省的GDP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却轻视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在2015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GDP排名中,辽宁省的GDP增速下降到2.6%,排名垫底,说明辽宁省的经济增速下降。因此,研究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协调发展非常必要,而且目前东北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全面的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选取辽宁省1997—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 指标体系构建
1.1 民生幸福
民生幸福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现阶段的民生发展情况,选取的指标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居民进行采访调查,居民普遍认为房价与收入不成正比、物价过高、希望医疗保险和公共服务能力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等。指标体系构建并不是居民方方面面的一个简单集合,而是需要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指标来综合评价居民的幸福水平。基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在参考《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1]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的指导意见,秉着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的理念,根据可导向性、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选取反映辽宁省居民幸福指数的指标,在保障居民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以外,向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拓展,归纳为民生基础、居住交通、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4个方面。民生基础指标包括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消费比、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失业率;居住交通指标包括房价收入比、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交通事故发案起数、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密度;社会保障指标包括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障性住房数量、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医疗卫生占财政支出比例;公共服务指标包括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图书馆藏书量、年刑事案件发案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产品质量优等品率、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量。
1.2 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理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为领头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培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步伐,更好地改善民生。从经济新常态来看,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率状况。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以及指标选取的可导向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将经济发展的指标总结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效率3个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GDP指数、人均GDP、GDP增长率;经济结构指标包括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效率指标包括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投资产出率。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1997—2014年辽宁省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由于涉及的指标较多,个别指标数据在某年出现缺失的状况,利用相关公式结合已有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若无相关数据计算可得,则采用移动平均法求出估计值代替缺失值。年刑事案件发案数采用律师刑事辩护的案件数,由于保障性住房数量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两个指标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不全面,将其从指标体系中删除。
在指标体系中,对逆向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如对城乡居民消费比、城乡居民收入比、房价收入比这3个逆向指标采取“指标值倒数”的方法正向化,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失业率这3个逆向指标采取“100-指标值”的方法正向化。为便于比较分析,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但是处理结果有正有负不便于综合得分的测算,本研究对数据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转化成0~100范围内的数据,但是不排除有个别极端的数据转化后的值可能超出[0,100]的范围。转换公式为: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后,利用SPSS 19.0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得每个指标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w。计算公式为:
式中:ai为每个指标在每个主成分中的对应系数;bi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将指标权重wi作为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用该系数乘以标准化处理过的数据yi,便可得到评价目标的综合得分;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求出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关联度的分析,构建一级指标之间的关联强弱关系。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关联度;ξi为关联系数;Δmax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两级最大差;Δmin为第二级最小差;Δ0i(k)为各比较数列Xi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与参考数列X0曲线上的每一个点的绝对差值;ρ为分辨系数,通常取值为0.5。
2.2 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19.0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法的处理,得到民生幸福的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94%,9.14%,6.99%,5.40%,经济发展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0.63%,21.22%,13.30%,计算民生幸福综合得分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Matlab2014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一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
1997—2014年辽宁省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图1)表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在2003年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2003年开始,辽宁省的经济全面振兴。1997年前辽宁省经济体制处于转轨的阶段,1998—2002年辽宁省经济处于调整和改造阶段,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基地战略计划,促进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呈近似直线上升,到2009年增长速度略低,而在2010年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后经济发展水平略微下降并逐渐呈现平稳的状态。而民生幸福综合得分在2003年前相对经济发展处在较高的水平,但是波动不大,从2003年开始,随着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幸福综合得分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辽宁省每年在居住、就业、农民问题、教育扶贫等民生上的支出不断增加,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状况,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呈现一致的增长速度,说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存在一定的不协调。
图1 辽宁省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综合得分
1997—2014年辽宁省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一级指标综合得分(图2)表明,民生幸福指标体系下的民生基础指标的发展曲线基本与图1中的民生幸福发展曲线保持一致,而居住交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3项指标综合得分都较低且与民生幸福的发展曲线偏离较大,说明辽宁省的民生基础工作开展得较好,而居住交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3项工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方面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辽宁省作为全国第一个社会保障试点省份,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由于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还较低,需要加大改善力度。居住交通方面主要受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的影响。到2004年底,全省有近160万人居住在棚户区,居住状况堪忧,对此辽宁省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虽然辽宁省一直在致力于环境的改善,绿化覆盖率年年增长,但辽宁省为重工业基地,空气污染较大,环境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下的经济增长趋势与图1中的经济发展曲线类似,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效率的综合得分普遍不高。辽宁省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偏重于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其他产业,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过重,国企运营效率低下,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发展过程中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图2 1997—2014年辽宁省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二级指标综合得分
辽宁省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图3)表明,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的是公共服务,最低的是民生基础,与经济结构关联度最高的是社会保障,最低的是民生基础,与经济效率关联度最高的依然是社会保障,最低的依然是民生基础,而与民生基础关联度最高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居住交通关联度最高的也是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效率,与公共服务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善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能较大程度上改善社会保障、居住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对民生基础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图3 辽宁省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
图4 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一、二级指标关联度
辽宁省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的一级指标关联程度(图4)表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效率与居民幸福的关联度都较高,居住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低于民生基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民生幸福的整体提高与经济发展表现出相互促进和影响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1997—2014年辽宁省民生幸福综合得分逐渐增长,但社会保障、居住交通和公共服务相比民生基础并没有随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2)2003—2014年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呈近似直线上涨,经济增长趋势与经济发展一致,但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没有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3)辽宁省的民生幸福指标体系中,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的是公共服务,与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关联度最高的均是社会保障;在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与民生基础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增长,与居住交通和公共服务关联度最高的均是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效率,与民生幸福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最高的是民生基础。
从研究结果看,在民生幸福方面,对社会保障、居住交通和公共服务的重视不够,需要改进和完善;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效率的薄弱导致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整体经济发展呈下行趋势,需要调整和改革。辽宁省的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度较高,二者之间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2 建议
(1)在经济效率方面,首先应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建立人才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理论与实践能力;其次是对政府投资进行科学管理,投资前合理规划,投资后严格把控,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再次是信息化发展生产,更新生产观念和技术流程,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和决策速度;最后是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着重面向辽西北地区开发和对优势资源的利用,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扩大地区支柱性产业的竞争规模和效益,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形成辽西辽北城市经济圈,促进经济贸易往来。
(2)在经济结构方面,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发展高科技和信息化农业,提高农民的科学认知;运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工业升级,逐渐改善或淘汰高污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业内部生产结构;第三产业应重点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服务种类,加强服务的规范性,增加财政支出比例,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3)在居住交通方面,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降稳房价,加强棚户区改造,倡导节能降耗,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公交优先机制,灌输环保理念。
(4)在社会保障方面,落实减税增收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率。
(5)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采取优秀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的机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社会安全的整治力度,建立居民服务中心,加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民生幸福涉及方面较广,本研究在视野上还较为狭窄,仅对辽宁省的民生幸福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数据量也不够大,可能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强;指标的科学化还有待于加强。
[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2] 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10-12.
[3] 陈亚妮.基于居民幸福指数的武汉市城市营销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 薛新东,宫舒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观察,2015(7):95-97.
[5] 邹安全,杨威.基于民生视角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策略——以长沙市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107-112.
[6] 胡海军.收入与幸福指数:基于经济学角度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7(9):22-23.
[7] 黎昕,赖扬恩,谭敏.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1(5):66-69.
[8] 张恒,杨永春.保障性住房居民满意度实证研究——以银川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5):80-83.
[9] 李答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5):28-32.
[10] 张彩霞,吕伟彩,付小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11):84-87.
[11] 刘渝琳,刘珊宏.民生指标体系构建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12] 淡亚军.经济学视角下幸福指数制约因素分析——以青海省为例[J].青海金融,2012(7):31-33.
[13] Sala-i-Martin X.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6,1(2):277-304.
[14] Alesina A,Rodrik D.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mal of Economics,1994,109(2):465-490.
[15] Inglehart R.Modernization and Post Modernization:Cultural,Economic,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16] Stevenson B,Wolfers J.Economic Grow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Reassessing the Easterlin Paradox[R].Cambridge,M.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8.
[17] 王红茹,朱禁弢.GDP含金量哪个省份更高[J].中国经济周刊,2015(8):20-2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 Happiness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 Yuzhi , Peng Xiaomei
(Colleg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LiaoningUniversity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Huludao125105,China)
With the aid of comprehensive score method and grey correlation model, the paper studi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 happines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explored the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two aspects. The residents’ happ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not maintained a consistent improvement, the two lack of mutual promo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ppiness, the social security, residential transport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need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paper puts up with five aspects of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adjus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uctu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residents’ happi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aoning Province
2015-11-17;
2016-06-0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CGL036);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056)
沈玉志(1957-),男,辽宁阜新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投资经济与工程管理、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543920541@qq.com。
彭小梅(1990-),女,湖北赤壁市人,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449244082@qq.com。
F127
A
1003-2363(2016)04-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