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散曲“黄花”意象研究

2016-05-25赵贤慧

关键词:散曲黄花

赵贤慧,马 超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元散曲“黄花”意象研究

赵贤慧1,马超2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230022)

摘要:元散曲中“黄花”意象主要分为“隐逸”黄花、“色彩”黄花和“瘦”黄花。“黄花”意象的使用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文人“自娱娱人”的心理密切相关。“黄花”作为“隐逸”黄花和“瘦”黄花时,译为“菊花”,作为“色彩”黄花时,译为“黄色小花”。

关键词:散曲;黄花;创作动机;译注

早在先秦文学中,就有“菊花”意象出现,如屈原《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来在唐宋诗词中出现与“菊花”概念上有重合之处的“黄花”意象,且被多次使用,并且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多数研究者都将“黄花”与“菊花”“金菊”等视为同一意象加以研究,例如张桂凤在《宋词菊花意象研究》一文中统计“菊花”出现的频次时,“黄花”也被计算在内。元散曲中“黄花”意象也被频繁使用,但此“黄花”意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并且不能与“菊花”意象等同视之,具体分析如下文。

一 “黄花”意象类别

元散曲中,“黄花”出现凡101次,贾仲明【双调·凌波仙】《吊吴昌龄》:“西京出世俊英杰,名姓题将《鬼簿》写……《探狐洞》《赏黄花》……”①“黄花”作为题目出现,并未构成散曲中意象。此外,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怕秋来,怕秋来秋绪感秋怀。……看黄花谩自开,人安在……”张养浩【正宫·塞鸿秋】:“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天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等“黄花”出现,多作为秋天这一时令的代表,无过多的引申审美含义,合计6处。剩余94处,可分为以下几类:

1.“隐逸”黄花。

此类黄花意象表达的是一种隐逸含义,包含两种思想倾向:第一表达对现实生活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二传达对拥有闲适生活的满足感。此种意象多与陶渊明相关,或在句中直接咏出“渊明”“陶潜”“陶元亮”等,或使用与陶渊明相关的词语,如“五柳庄”“东篱”等。

例1:杜仁杰【离亭宴带歇指煞】林杜曲,种青门数亩邵平瓜,酿白酒五斗刘伶,赏黄花三径渊明菊。[1]

例2:张养浩【双调·清江引】《秋日》正值黄花开时候,把陶渊明生纽得风流。

例3:张可久【南吕·金字经】《观泉》靖节黄花径,子猷苍太亭,千涧飞来六月冰。【幺】东篱误约陶元亮,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作去年香。

例4:汤舜民【幺】东篱载酒陶元亮,等档间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作去年香。

例5:郑光祖【正宫·塞鸿秋】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例6:赵显宏【双调·殿前欢】《闲居》黄花似得渊明意,开遍东篱……:

例7:无名氏【双调·庆宣和】五柳庄头陶令宅,大似彭泽。无限黄花有谁戴?去来,去来。

例8:无名氏【双调·水仙子】《冬》东篱虽少个陶元亮,有黄花三径芳,酌浊醪满泛橙香。

例1“黄花”与“渊明菊”相连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期待;例2以“黄花”交代时节,同样与“陶渊明”相对应,表达对陶渊明田园风流气质的欣赏;例3“黄花”与“靖节”直接融合,黄花成为陶渊明风度的代表,又有“误约”与“惆怅”相对,表达作者向往自由闲逸生活却求而不能的感伤;例4与例3相似;例5作者直接在句中使用“五柳”“彭泽”“渊明”一系列相关字眼,以笑捻黄花为终,传达出对渊明气度的崇尚;例6以“黄花”与“渊明”意趣相通,表达对闲居的羡慕和欣赏。例7、例8明是表达作者对渊明之后无人再戴“黄花”的惋惜,实则借渊明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例9:陈草庵【中吕·山坡羊】赋归休,便抽头,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功,也罢手;名,也罢手。

例10:白朴【上马娇煞】偶然行至东篱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对黄花。

例11:吕止庵【幺】到秋来看东篱菊绽金,玩长天月似水。正江涵秋景雁初飞,乐吾心笑谈饮数杯。酒逢知契,把黄花乱插满头归。

例12:徐再思【黄钟·红锦袍】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九日酒须赊,种著三径黄花,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

例13:李伯瞻【双调·殿前欢】《省悟》去来兮,黄花烂熳满东篱。田园成趣知闲贵,今是前非。

例14:汤舜民【梁州】奢可效七松家绮幕围风,清末让五柳庄黄花绕篱,贵不幕三板堂画戟当扉。

例15:无名氏【黄钟·红锦袍】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数十日不上马,柴门掩上咱,篱下看黄花。爱的是绿水青山,见一个白衣人来报,来报五柳庄幽静煞。

例16:任昱【双调·沉醉东风】《隐居》近日邻家酒易赊,三径黄花放也。

例17:关汉卿【早乡词】九秋天,三径边,绽黄花遍撒金钱。露春纤把花笑捻,捧金杯酒频劝,畅好是风流如五柳庄前。

例9至例15均是“黄花”与“东篱”同时出现。例9表达对追求功名生活的厌倦;例10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孤独向往;例11呈现出作者拥有田园生活的喜乐感;例12作者直呼“五斗米腰懒折”“种著三径黄花,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更是对陶渊明的直白模仿;例13、例14表达田园生活的可贵与不易得;例15“黄花”与“彭泽县”“篱下”“五柳庄”同时呈现,勾勒出渊明的生活状态,亦表达作者向往之情。例16未直接使用与陶渊明相关的词语,但全曲表达的思想于题目中已传达出;例17“黄花”与“五柳庄”同时出现,表达的亦是对陶渊明风度的模仿和接受。

2.“色彩”黄花。

此类“黄花”出现于句中,多能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色彩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单句中构成强烈的色彩感。

例1:卢挚【越调·小桃红】《闲居》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例2:白贲【双调·百字折桂令】红叶黄花,正是伤感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例3:无名氏【双调·十棒鼓】竹篱茅舍,看红叶黄花。

例1中“白发”与“黄花”对应,例2、例3中“红叶”与“黄花”对照,均有较强的色彩对比感。但这种色彩对照只限于单句之中,全曲中没有再出现其他色彩词语。

(2)复句或全曲中形成强烈的色彩感。

例1:卢挚【越调·小桃红】《重九》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例2:马致远【离亭宴煞】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例3: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客垂虹》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双调·水仙子】《秋思二首》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醉白酒眠牛背,对黄花持蟹螯,散诞逍遥。【双调·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例4:张养浩【双调·庆东原】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

例5:乔吉【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忆别》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

例6:关汉卿《崔张十六事·张生赴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例7:薛昂夫【二煞】碧天雁几行,黄花儿开数朵,满川红叶似胭脂抹。青山隐隐连巅岭,绿水潺潺泛浅波。鲜藕莲根锉,团脐蟹味欺着锦鲤,嫩黄鸡胜似肥鹅。

例1中“红叶”“黄花”“白衣”,例2中“黄花”“紫蟹”“红叶”,例3中“黄花”“青灯”“白发”“白雁”“青鸾”“白酒”“青山”“乌纱”“翠袖”“金杯”“白云”“白头”“青衫”“红叶”,例4中“黄花”、“白云”,例5中“黄花”“翠竹”“红叶”“白雁”,例6中“碧云”“黄花”,例7中“碧天”“黄花”“红叶”“青山”“绿水”“黄鸡”,都为一系列色彩较为鲜明的意象、且多数色彩都是亮色调,画面活泼热情。例1中“黄花”既与复句前半句中“红叶”呼应,同时与末句“白衣”共同组成一个色彩群,使全曲的色彩感鲜明而突出。其他例如是。此种色彩对照并未出现于单句之中。

(3)单句与复句或全曲构成强烈色彩感。

例1:白朴【越调·天净沙】《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例2:萨都剌【双调·庆东原】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秋霁黄花喷,霜明红叶新,锦橙香紫蟹添风韵。斜依翠屏,重铺绣茵,闲坐红裙。

例3:张可久【越调·寨儿令】《九日登高》过带黄花人倚红楼,整乌纱自笑白头。

例4:王仲元 【醉春风】玉露润菊花肥,金风催梧叶老。黄花红叶满秋山,此景畅是好、好、好。野水横桥,淡烟衰草,晚峰残照。

例5: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归隐》看青山玩绿水醉田家瓦盆,采黄花摘红叶戏庄上儿孙。

例6:胡用和【梁州第七】染秋光红叶黄花,铺月色清风翠竹,起风声老树苍梧。有如,画图。闲中自有闲中趣,看乌兔自来去,百岁光阴迅指无,甲子须臾。

例7:无名氏【离亭宴煞】有分红愁绿惨,无心赏白洒黄花。

例1中“黄花”与同句中“白草”“红叶”构成色彩冲击,同时与前句“青山”“绿水”形成呼应;例2中“黄花”与“朱颜”对应,同时与全曲中“红叶”“紫蟹”“翠屏”“红裙”等形成丰富的色彩圈;例3中“黄花”与“红楼”构成句中对应的同时,与后句的“乌纱”“白头”亦形成互补;例4中“黄花”与“红叶”对应,亦与“金风”相对照;例5中“黄花”与“红叶”对应,与前句“青山”“绿水”也形成色彩数列;例6中“黄花”与“红叶”在单句中有色彩反差,与全曲中“翠竹”“苍梧”“乌兔”亦是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画;例7中“黄花”与“白酒”“红”“绿”形成双重的对应关系。

3.“瘦”黄花。

此类“黄花”意象也有一些是在句中或全曲中起到色彩对比的作用,但是比单纯的充当“色彩”作用的“黄花”多了一种特征:“瘦”。包括两种类型:

(1)喻人“瘦”。

例1: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一笑疏篱边,更比黄花瘦,刬地西风犹带酒。

例2:李子昌【普天乐南】动离情征雁呀呀,无奈,无奈,心事转加,对西风病容消瘦似黄花。

例3:高明【黄莺儿】霜降水痕收,迅池塘犹暮秋。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纱帽恋头,思那人应似黄花瘦。合怕登楼,云山万叠,遮不得许多愁。

例1、例2中均是以“人”与黄花作比,明写“黄花”之瘦,实际是借“黄花”之特征比喻人之憔悴。例3中同样将因思恋而致使容颜消瘦的事实用“瘦”黄花来表达,并且此句“黄花“除充当喻体这一主要作用外,还与“白衣”“乌纱”形成色彩对比。

(2)黄花“瘦”。

例1:马致远【碧玉箫】锦瑟左右,红妆前后,朦胧醉眸,觑只头黄花瘦。

例2:萨都剌【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晓雨登高骤,西风落帽羞,蟹肥时管甚黄花瘦。红裙谩讴,青樽有酒,白发无愁。晚节傲清霜,老圃香初透。

例3:张可久【南吕·金字经】《秋望二首》杨柳沙头树,琵琶江上舟,雁去衡阳水自流。愁,玉人休倚楼。黄花瘦,晓霜红叶秋。

例4:曹德【双调·沉醉东风】《村居》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

例5:杨景贤【梧叶儿】凄凄凉凉恹渐病,悠悠荡荡魂魄消,失溜疏刺金风送竹频摇。渐渐的黄花瘦,看看的红叶老。题起来好心焦,恨则恨离多会少。

例6:孙周卿【双调·水仙子】《山居自乐》衡门半掩黄花瘦,属东篱富贵秋,药炉经卷香篝。

此六例中,“瘦”均是描写“黄花”本身,作为“黄花”典型特征代表。同时,“瘦黄花”意象在全曲中也担负了其他作用。例1以“黄花”之瘦暗示此时此景,渲染“红妆”之醉眼所识黄花之姿态,对人物心理有间接映照作用;例2以“瘦”黄花与“肥”蟹作比,“蟹肥”时就不管“黄花瘦”,“瘦黄花”似乎就有一种“悲凉”“困遇”“忧愁”之含义。同时,“黄花”与“红裙”“青樽”“白发”相对,亦有渲染了多元色彩之作用;例3“黄花”具有“瘦”之特征,同时与“红叶”相对;例4“黄花”句与“江清”句对仗十分工整,亦有两方面作用,例5如是;例6“黄花”与“东篱”相应,写山居之闲乐。

元散曲黄花意象类别一览表

注:因与陶渊明名、号、字等相关词语同时出现的“黄花”意象在曲中的主要作用为传达作者隐逸之情,故即使其有渲染色彩之作用,依旧归入“隐逸”黄花类,“瘦”黄花类亦是。

二 “黄花”意象使用动机及其译注

1.使用动机。

“黄花”意象的使用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归为以下两点:

(1)文人“自娱娱人”心理。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2]本着这一创作态度,文本呈现的多为“街市小令,唱尖歌倩意”。[3]“娱人”之观念出,则接受对象的喜好、态度、文学水平等都成为作者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黄花”之与“白”“红”“青”“绿”“紫”等较为明艳的颜色在曲中铺陈开来,呈现出作者自然、本色的审美追求以及期望在明丽的色调中达到“自娱”,同时,也期待这鲜明的颜色能够给作为市民阶层的接受者带来愉悦之感,以达到“娱人”效果。

(2)政治环境。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据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4]元代统治者虽尊崇汉族文化,但保持着对汉族人的长期敌对情绪,政治上实行四等制的民族压迫政策即是一例。“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5]这种特殊的政治态度迫使多数文人游离于政治之外,而借文字抒发自己的不平之鸣。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恰好为文人提供了一个选择,与其相关的词语就成为文人描摹心灵乐土的代名词而付诸于笔端。“黄花”与“渊明”“五柳庄”“东篱”等相连接就成了一种常见形式。此外,也有借“黄花”抒发自己的凄凉、悲怆的心境,这类“黄花”通常与“瘦”融合,或表达相思之苦,或表达悲戚的生活际遇。

2.译注。

整理归纳所能翻阅的各类词典,对于“黄花”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指黄色的花;第二,指菊花;第三,指金针菜;第四,指保有童贞的青年男女。查阅通行的各类元曲注本,多数将“黄花”直接注译为“菊花”,有的则不对“黄花”作注释。根据上文分析,归纳“黄花”译注如下:第一,“黄花”与“陶渊明”或与陶渊明相关的名词如“东篱”“归去来”等同时出现,全曲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向往或满足已经拥有的闲居生活时,“黄花”译为“菊花”。原因有二,其一,陶渊明为公认隐逸代表,其二菊花为陶渊明之爱,亦为隐逸之代表。第二,“黄花”具有“瘦”的特征时,也译为“菊花”。第三,黄花之“黄”在句中充当色彩冲击的角色时,译为黄色小花。例如,任昱【双调·清江引】《湖上九日》:“芙蓉岸边移画船,沉醉黄花宴。山光浓似蓝,水色明如练,渔童惯听歌笑喧。”此处,“黄花”若换成“菊花”则与“浓似蓝”之山光,白如练之水色无色彩冲击之感了。

三总结

“黄花”是元散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意象,但文人在使用这一意象时有一些定律,如作为“隐逸”黄花时,通常与陶潜或与陶潜相关联的一些词语同时出现,作为“色彩”黄花时,通常与“红叶”“白酒”“紫蟹”等意象同时出现,尤其以“红叶”意象居多。这种固定的写作模式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元曲单一化的取向,或者说意象组合过于单调。这也是元散曲意象择取的一种弊病。

注释

①文中所有引用的散曲均选自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因引用繁多,后文不复注出。

参考文献

[1]隋树森.全元散曲[M].中华书局,1964:1—1985.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7.

[3]燕南芝庵.唱论[A].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卷一[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60.

[4]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卷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7.

[5]宋濂,等.元史:刑法志四[M].中华书局,1976:105.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mage of Hunaghua in Lyric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Zhao Xianhui1, Ma Chao2

(1.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00,China;2.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2,China)

Abstract:The image "Huanghua" in Sanqu of the Yuan Dynasty is divided into "seclusion","color" and "thin" Huanghua. The image of "Huanghua"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sychology of literati at that time. It can be translated as "chrysanthemum" when taking "Huanghua” as the "hermit" yellow and "thin" Huanghua, while emphasizing on the color of Huanghua, it is translated as" yellow flowers".

Key words:lyric verses;Huanghua;creative motive;anotation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106-4

作者简介:赵贤慧,在读硕士,安徽大学。

马超,在读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散曲黄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我家黄花分外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传承和发展散曲风格与体式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