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精准扶贫精神、思路深化乡村初中数学的教学

2016-05-25林群山

文理导航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林群山

【摘 要】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教育教学愈加重视,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深入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笔者在本文中首创用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对乡村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优化,保障乡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扶贫精神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后期课改阶段,正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应该具有精准扶贫精神,靶向教学。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用精准扶贫精神、思路优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与其有效提升国内乡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1.数学教学观定位有偏差

所谓的数学教学观指的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以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数学教学,作为一个逻辑体系,其通常由教师的数学学习观、教育观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信念等组成。所以,数学教师如果具有不同的数学观,那么其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也不一样,从而主导不同的教学行为。英国学者认为数学观有三类:易谬主义、工具主义、绝对主义,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初中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且精确的科学,数学能够被发现而不是被创造。这和新课标对数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科学”这种定义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数学观会主导教师把知识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并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从来不把数学学习作为看成是探索活动,而是一种具有固定答案和解题的途径,教师自身对其合理性、正确性具有极大的决定权。这种存在偏差的教学定位,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化行为。

2.数学教材调适使用观不强

西方著名课程理论学家富兰和辛德认为,所谓的课程改革指的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及其方法。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数学教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同时,全国各农村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能和每一个省市的农村相适应,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是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现行的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教材中的插图来看,城市场景明显多于乡村场景,实践环节选用的教学素材和农村学生生活的背景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协调教材意识和能力,使用本教材并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教材,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更相符。

(下转第8页)

(上接第7页)

3.教学方式简单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77%的教师认为自己会对探索学习偶尔关注或者不能关注,此调查结果发现很多教师都有简单化处理探究学习的倾向和思想。不仅如此,有67%的数学教师对“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流于形式”的观点完全或者基本赞同,有超过40%的教师授课的方式为“教师讲课为主,有时间会结合练习”。从此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新方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很好地落实,羁绊教学质量。

二、用精准扶贫精神、思路深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1.进行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数学教学观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讲,数学教学观具有深刻的影响。要是数学教师持有的数学教学观念不良,那么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观念、习惯、态度等,进而消极影响学习活动。所以,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秉承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彻底反思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数学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彻底“决裂”,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2.强化教材文本批判意识,增强教材调适使用能力

城市化数学教材是当前农村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材尊重的前提下,必须具有批判教材文本的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数学素材和编排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培养自己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同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在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过程,应该学会使用教材,动态生成教学资料和场景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用以下几方面改进教材:其一,教材中的农村素材深入挖掘,力图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果教材中出现的情境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或者具有较大差异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的转换,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如,以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创造生活场景。其二,课时安排要适当的调整,对教学进度合理选择。要是教材安排的课时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讲进度较快或者较慢的时候,教师应该依托实际进行调整。

3.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追求提问的整体质量

教师和学生对话系统由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构成,该系统的宗旨为完成教学目标。要是在课堂上一味地提问学生,那么仅仅会收获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作答便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学校、学生,选择有效的提问方式,让问题来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能力组织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根据提问者的不同合理提问。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组织不同层次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选择的让学生进行提问,并且保障问题呈现形式的统一,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还会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就会得出答案,不至于太难也不至于太简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回答后,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点评,评价学生应该使用鼓励式,以便于提升学生今后回答问题的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的思考,最终落实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数学交流

在构建主义看来,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过程,作为构建知识的主体,学生在参与课堂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的优劣有关。但是,当前农村数学教学在课堂上依然喜欢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情况。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依托教学目标、内容、教师、学生、学校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的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和教学目标相符?是否匹配教学内容?是否按照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否把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对教学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自觉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主动思考怎样依托现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2)

[2]周仕荣,林卫强.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讨论和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3]陈茂叶.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进中考——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管彦民,张世相.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