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5-24张丽霞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张丽霞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渗透良好品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将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句话的本质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使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但如果这个人缺乏做人的基本品质,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认真的体验与践行道德活动,将语文学科课堂渗透到德育教育中。

一、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引起社会对道德的关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塑造良好个性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逐渐得到关注。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并非十分成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及老师的教导,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进而引起社会对道德的关注。

(二)有利于教师深入理解语文新课标内涵,提高教学能力,促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们必须深入理解课标的深层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

(三)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在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中就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开始,人们秉承着朴实、勤劳的生活态度;在抗战时期,先辈们时刻怀着一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优秀文化,让学生时时刻刻铭记中华的优秀传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理想的人格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社会道德观念开始滑坡,曾经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已逐渐被淡化,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也被人们抛之于脑后。小学生正由无知向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开始转变,他们思想单纯,如若不加以引导,极易走向不道德甚至是危险的道路。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相关道德的知识内容。从《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等文章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崇高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指出了明路。

二、客观现实情况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规定了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

小学教师受应试思想主导,并承受着来自家长与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德育渗透的意识较为淡薄。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經济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攀比现象无处不在,因此家长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此强烈的压力下,各个层面都强调成绩的重要性,甚至在个别学校会组织知识类的竞赛、评比等活动,使教师不得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流于形式化。虽然在教授语文知识过程中会渗透德育的理念,但却有极少数的教师将其深入实践,展现在儿童的面前,因此语文德育忽视了社会实践,进而使德育流于形式;

师生缺乏互动,小学生生活体验欠缺。在生活中,人们更加热衷于阳光的、积极向上事物,甚至在各个层面将消极的、影响社会风气的事物隐藏起来,刻意回避“假、恶、丑”的现象,同时语文学科的德育方法相对陈旧,教师头脑中有一套独特的“教材”,遵循老一套的内容,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变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德育目标未得到落实。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多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使得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因此使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实施起来更为艰难。

三、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资源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像一条历史长河,从过去流向未来,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然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倡导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构成了传统道德的主体框架。“仁”即为仁慈、善良,感恩是仁,关怀是仁,孝道是仁;“义”即正义、正直,自由、平等、自立自强皆是义;“礼”即为礼仪、礼节,关心家庭是礼,心怀天下也是礼;“智”即智慧、智能;“信”即诚信、信用,诚信待人是信,爱岗敬业也是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见深入发展德育教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笔者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数据统计,按照学段划分,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处处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此现状下,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学科,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传授知识的有效方式与方法,尤其是小学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德育教育,使德育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恰当的开展德育教育,经过反复的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教师、同学在一起,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在课堂中进行。

1.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太子少傅箴》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肯定的,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这样的人。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尤其是教师。学生们认为教师的话就是权威,教师的任何行为都是正确的,当然在成熟人的眼中是很可笑的。在长期影响下,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形成与教师相似的品性。因此需严格要求教师,时刻保持端正的态度,将最完美的品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将德育渗透与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

德育渗透讲求知行合一,“知”即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行”即将德育内容进行实践。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抓住有教育意义的字眼,对学生进行渗透。《过零丁洋》一诗,表述了诗人抗击敌寇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感人至深。此诗字字珠玑,将“德”与教学内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二)课外活动感染

当前教育提倡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倡导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为此,教师们要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以外的活动中。具体方式如下:

1.运用班级活动实施德育渗透。

班级活动是学生们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形式,在雷锋纪念日等节日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观摩活动,向学生们介绍先烈们的事迹,倡导学生学习,进行德育教育。

2.利用日记、周记等方式反映生活。

日记记录了一天当中最有意义的事件,常年记载日记,心灵也会有所收获,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反省生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有了指导,才能将学生引领到良好品德的道路上。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生活。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与献爱心的活动,一来可以积累学生的生活素材,二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兴趣。

(三)校园环境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创建德育氛围。

目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德育任务往往由品德老师担当,其他各个学科与德育教育严重脱轨。想真正的将德育教育融入于语文学科中,首先要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德育的气息。

2.完善德育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增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学校须完善德育制度,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改变终结性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把握课堂所学内容,更要对学科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进行反思,将理论深入实践。

(四)增强德育教育的内化效果

1.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教育者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受教育者提供幫助,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

2.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授德育内容,更要给受教育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涉及有关思想道德等内容,其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

3.积极做好内化的评价与反馈。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没有完整的评价机制,无法衡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更难以评价德育水平是否受到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评估,遵循过程与结果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

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打破各科界限,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建设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当然,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仍存在着局限,但笔者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5).

[2]李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5).

[3]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杜春花.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王静.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6]应普源.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2010(6).

[7]刘大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11).

[8]李智雄.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学周刊,2015(6).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