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脊轩志》教学现状
2016-05-24郭永乐
郭永乐
【摘要】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选入高中教材,无论是从德育教化还是文章的写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篇课文。但是,迄今为止,对其解读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从《项脊轩志》教学的现状透视文本的解读,我们会发现文本解读的误区——浅表化,浅表化解读大大减轻了文字的表现力。
【关键词】《项脊轩志》解读;浅表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在解读《项脊轩志》时,惯常的教法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行文中那一句话是写作者感受的,并且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围绕“喜”写了哪些事情?围绕“悲”写了哪些事情?
這些问题多涉及文本的宏观角度,只是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日常的琐事,浅层次感受了归有光的“悲”“喜”,缺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探究的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多问几个“为什么”,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可能会被更好的挖掘出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笔者认为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体现在作品写了什么,更体现在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总是有一定意图的。因为艺术的奥妙不在于表现什么,而在于怎样表现,这才是文本的精彩魅力之处。
李镇西老师认为:“读一篇课文,如何才算读进去了呢?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真正地走进文本,实现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作品、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上想通,感情上达到共鸣;所谓“读出问题”,就是深入研读,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至于让学生产生头脑风暴,激活课堂。在《项脊轩志》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个“牛鼻子”,或者说是文本的命根子,发问:文章回忆了与作者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写了作者的三次“哭”,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文章中,一“泣”,一“号”,第三次不“泣”又不“号”。为什么有这三种不同的表现?朱光潜:“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写母亲时,“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语未毕,余泣。”归有光在他的《先妣事略》里有这样的记述: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母亲因养育孩子辛苦而过早离世,按常理推断,作为儿子,对于母亲的去世,应该非常痛苦,但当时归有光只有八岁,对母亲的印象是模糊的,与母亲的感情也是淡薄的,母亲的体弱多病和子女多造成对儿子的关照相对较少,老妪的转述恰巧触动他那颗敏感的神经,“泣”正好能表达归有光早年“失恃”的伤感。所以回忆母亲时用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两句看似平淡的问话,通过老妪的转述,归有光用“泣”恰当地表达了这种感情。
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是通过词语来传达的,读者在赏析时,离不开咬文嚼字。引导学生“细嚼”归有光回忆祖母时的“号”,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出其中别样的滋味。
文本中写到祖母的句子有“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失去母爱的孙子疼爱、赞许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面对家道中落,对孙子重振家族充满殷殷期望的祖母;“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对孙子激励、警策的祖母形象。然而此时的归有光,屡试不第,他就得对不起祖母殷切的期盼,辜负了祖辈的期望,所以“长号不自禁”。其文字背后的情丝只有通过咬文嚼字,并且结合背景,才能透视得清楚。至于回忆妻子,归有光既不“泣”也不“号”,又没有用类似的词语表达情感,这是为什么呢?结合文本中的与妻子有关的点点滴滴,其至性至情溢于言表,贾平凹在回忆母亲时,用的是“眼泪默默地流下来”,林黛玉临终对贾宝玉喊出的是“你好……”所以情到深处或许是欲哭无泪。就只剩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朱自清说:“思想也就存在于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多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研究语言文字,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教学的浅表化。
参考文献
[1]于树华.文学阅读:引领关注社会人生,提升审美层次——2015年高考文学类文本综评[J].新高考(语文备考),2015(9).
[2]刘祥.身份,走进主题的名片——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五大抓手(一)[J].中学语文,2015(25).
[3]赵荣娟.浅析高中文学类文本探究性阅读题的指导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0).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