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斯兰国”如何进行“准国家化”统治

2016-05-23左鹏

领导文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伊斯兰国极端主义伊拉克

左鹏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再次使世界上最强烈的谴责之声对准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如2015年10月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发言称:“‘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广泛的领土上实际上建立了极端主义的准国家。”这个“准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2015年国外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

攻城略地:“准国家化”的基本前提

任何国家都是在一定土地和人口之上的政治存在。本·拉登的“基地”组织肆虐多年,但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个“准国家”,就因为它神出鬼没,从来没有公开、稳定地占据过成片的土地和人口。巴格达迪的“伊斯兰国”就不同了,当它作为“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一个分支时,规模尚小,实力尚弱,同样没有稳定的据点。2014年6月29日,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宣布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

“建国”以来,“伊斯兰国”占据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各三分之一的地盘,可控制的土地面积大约有20万平方公里,最多时赶得上英国大小。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的持续空袭,特别是9月底以来俄罗斯的军事介入,使得“伊斯兰国”的活动空间开始缩小,但它还是试图通过外围反扑来对冲“根据地”的困境,并一度取得重大突破。

思想蛊惑:“准国家化”的意识形态

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存在,必须有反映其统治者政治诉求的意识形态树立其上,论证其统治的合法性,统一其民众的思想和行动。“伊斯兰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国家,但其蛊惑支持者的思想、煽动支持者的行动,是一般国家力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不能不承认“伊斯兰国”强大的意识形态领导力、动员力。

2014年7月4日,巴格达迪登上了新占领城市摩苏尔的大清真寺的讲道台,发表了他唯一一次出镜演讲。就这样,“伊斯兰国”用自己的极端思想对伊斯兰教义进行曲解和包装,并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工具,让其宣传无孔不入,使一些国家的穆斯林特别是年轻穆斯林受到蛊惑,进而以“圣战者”的身份进入战乱中的叙利亚和伊拉克。

由于种族歧视和社会孤立的存在,比如,不融于当地社会,反感甚至厌恶世俗主义,强烈的“反社会”人格,很容易使一些西方社会的年轻人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从而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相信死后的生活比活着还幸福,于是参加“圣战”就成了“殉教进天堂”的捷径。当这些人成为“伊斯兰国”的成员后,“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就由“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了。

广开财源:“准国家化”的物质基础

任何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都必须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对“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来说,就更是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了。它之所以能够从众多、松散的极端组织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超强的吸金能力。

据2015年年初的数据显示,“伊斯兰国”的年周转资金大约有20亿美元,早已超过塔利班,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首先是巨额的石油收入。其次,“伊斯兰国”的主要收入还包括洗劫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央行分行,勒索当地企业,向其控制区内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数民族收取保护费等。再次,“伊斯兰国”的收入还包括以释放人质为交换,从中收取赎金。除上述以外,控制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大量农田,洗劫伊拉克政府仓库的小麦,短暂占据伊拉克最大的水坝摩苏尔水坝,这些都给“伊斯兰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正是有了充裕、可靠的收入,“伊斯兰国”无论在与政府军的对抗中,还是在美、俄等国的空袭下,都显得有恃无恐、游刃有余。

内部治理:“准国家化”的政治统治

“伊斯兰国”的统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复兴伊斯兰王权,一统穆斯林世界,重现早年伊斯兰王权统治普天之下所有穆斯林的政教合一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在广开财源、广募从众的基础上,超越了“基地”组织那种漫无边际、互不隶属的内部组织方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行政管理体制,把自己升级为一个分工严密、自我维持的准政权组织。

为了提升道义上的吸引力,“伊斯兰国”对其高级领导与普通成员实行同等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在教育中,“伊斯兰国”特别重视对其民众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外部效忠:“准国家化”的国际影响

“准国家化”使得“伊斯兰国”越来越像一个政府而非单纯的恐怖组织,在控制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进行着有效政治统治的同时,其超强的吸金能力、独特的意识形态对很多极端组织、极端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以至纷至沓来,表示效忠。

“伊斯兰国”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强大的国际影响,与其高效的“恐怖营销”密不可分。“伊斯兰国”利用最新的社交网络平台,使得各股极端势力都有了独立宣传的可能,各个极端分子都有了亲身参与的体验,由此大大提升了其煽动的效应,但也大大增加了对其监管的难度。

总之, “伊斯兰国”的兴起,特别是其最近两年来的“准国家化”,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其接连发动的暴力恐怖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人类文明的底线。遏制“伊斯兰国” “准国家化”的倾向,遏制各种形式极端主义思潮和行动的蔓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摘自《人民论坛》)

猜你喜欢

伊斯兰国极端主义伊拉克
俄罗斯学界反极端主义研究概况及其特点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近期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及影响分析
极端主义的特征①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