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水务建设路径探讨
2016-05-23刘璐璐
刘 璐 璐
(1.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7;2.合肥供水集团, 安徽 合肥 230011)
城市智慧水务建设路径探讨
刘 璐 璐1,2
(1.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合肥供水集团,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水务建设存在着条块分割、粗放经营等问题,智慧水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将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务系统,实现水务业务的政务管理、业务经营、民生服务的集成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宜居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水务;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积极规划和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市水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水务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管理上的“部门分割”,导致水务系统缺乏整体规划,水务行业效率低下[2]14。许多城市采取的管理体制是:水源归水利部门管,供水归国资部门管,排水归城建部门管,水污染整治归环保部门管[3]。如此“多龙治水”,各部门责权利交织,无法形成合力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水危机问题;部门间沟通协同难,重复建设时有发生,阻碍了技术创新,并造成资源浪费。第二,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水污染问题、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全国680多个城市中,约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4]。一些重大水危机事件,如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2010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12年北京特大洪灾事件、2014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等,都在当地引起极大震动。第三,传统城市水务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低。根据环境保护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37%城市的主干供水管网严重老化,一些城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已超过50年的历史,全国每年因供水管网漏损的自来水量约为100×108m3,高于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量[2]14。
二、智慧水务的概念和建设目标
(一)智慧水务的概念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引导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5]。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和建设目标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生活宜居化”[6]。
水务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在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中,将“智慧水务”列为“智慧城市”9项专项建设内容之一[7]。
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智慧水务概念,人们对智慧水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因素尚未形成共识[8]。张世滨认为,智慧水务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成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9]。杨明祥认为,智慧水务以新信息技术应用带动水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水务管理的智慧化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10]。刘梅认为,智慧水务是运用智慧方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水务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交互的方式,提高服务的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在电子政务、水务业务管理、信息监测、水安全等各个领域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支撑[11]。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慧水务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之中,以此构建更加精细化、智慧化的城市水务政务管理、业务经营、民生服务系统。
(二)智慧水务的建设目标
解决我国城市水务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水务系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改变条块分割、粗放经营的现状;进一步改善水务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水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同时,城市水务事业改革的落脚点应在于不断改善民生。据此,我们提出如下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1.管理协同化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水环境保护等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各种水务业务经营、用户服务的协作化管理。
2.资源利用高效化
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对城市水源、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供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时监测城市重点用水单位取排水信息。
3.业务智慧化
借助新型传感器技术,实时、自动采集城市水务基础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用于预测水务业务的发展趋势,实现智能化决策;通过数据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关联,为政务管理、民生服务提供“一站式”操作手段。
4.服务便捷化
基于信息化技术,搭建城市水务统一门户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水务公共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终端预约相关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三、智慧水务的建设路径
(一)智慧水务总体框架
为完成智慧水务建设目标,我们设计了具备实现“信息自动采集、数据综合分析、业务集成管理、公众服务定制”功能的智慧水务系统,其总体框架见图1。该系统内各模块的功能是:
1.信息采集传输层
实现水务基础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功能。借助数据采集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实时、自动感知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的状态信息,完成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电信网等,完成数据传递,保障数据的调用,确保运转通畅。
2.数据层
完成水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运用。数据层在智慧水务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智慧应用、门户集成提供标准化、完整的数据来源。数据层由基础设施、数据库、综合服务数据平台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存储系统、操作系统等各类软硬件设施,为数据融合提供基础运行环境。数据库包含水务数据库和城市其他行业如规划、建设、环保、气象、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公共数据库,完成水务数据整合,为上层的业务应用提供支撑。综合服务基础平台将各种水务业务应用系统与各自数据库关联起来,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处理,为水务业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支撑。
3.应用层
实现水务业务的集成管理功能。通过对多种数据的综合应用,完成对各涉水业务的关联因素分析和处理,实现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防汛减灾等业务的集成管理;实现应急指挥的统一平台、统一通信和统一调度。
4.门户层
提供政务管理、民生服务的对外接口。该层包括行业门户、公共信息门户。相关管理者、业务操作人员通过行业门户,可以及时、准确地履行政务管理职责;公共信息门户具备水务信息公开、信息查询、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等功能,公众可以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终端查询和定制有关涉水业务,实现水务服务便捷化。
(二)智慧水务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城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侧重点应在水务系统内如何推动取、供、排水等业务的融合,这样有利于促进各种水务业务内部协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但在总体规划上,应在整个城市的边界下进行[12],充分考虑城市生产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的需求。
2.建立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规范全国各地智慧水务的建设工作,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智慧水务评估指标体系。我国虽已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但涉及智慧水务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还有待细化和完善。现阶段各地智慧水务处理工艺、设备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智慧水务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智慧水务评估指标体系,主动接受公众监督,有利于促进水务主管部门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智慧水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3.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秘书长刘文君指出:目前我国智慧水务的某些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等还跟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这些设备大部分都进口自欧洲[13]。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应尽快研究确定智慧水务建设所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加强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尽早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解决制约我国智慧水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3(5):1-12.
[2]吕福胜,钟登华.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13(5):12-16.
[3]任爱云.加强水资源管理 构建人水和谐城市[J].安徽农学通讯,2010(1):151-153.
[4]陈村子,毛子骏.资源约束下城市基本生态控制模式分析与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15(3):120-126.
[5]田为兴,何建敏等.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44-49.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4-08-27) [2015-08-05].http://gjss.ndrc.gov.cn/gjsgz/201408/t20140829_684199.html.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的通知[EB/OL].(2014-04-07)[2015-08-05].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jskj/201504/t20150410_220653.html.
[8]田雨,蒋云钟,等.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水利,2014(20):14-17.
[9]张世滨.智慧水务构想[J].城镇供水,2014(4):56-60.
[10]杨明祥,蒋云钟,等.智慧水务建设需求探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33-137.
[11]刘梅,闫健卓,等.北京“智慧水务”框架下的数据资源体系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4(8):5-10.
[12]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手深圳华旭开展智慧水务标准规范编制工作[EB/OL].(2014-06-20)[2015-08-12].http://www.cstc.org.cn/templet/default/show_xwzx.jsp?article_id=126613&id=1380.
[13]郭晓祎.智慧水务求解[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4):92-93.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F299.24;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1-0099-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23
作者简介:刘璐璐,女,安徽合肥人,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合肥供水集团包河供水所职工。
*收稿日期:2015-10-27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09 13:4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