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团队对所谓“五毛党”一知半解

2016-05-21

环球时报 2016-05-21
关键词:五毛哈佛舆论

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公布一份针对中国网络“五毛党”的分析报告,该报告宣称查阅了两千多封从江西赣州一个区政府的网宣部门泄露出来的电子邮件,并且自称确认了将近约43800条“五毛党”发布的消息。该报告进一步估算中国政府每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约为4.8亿多条,其中53%的信息发布在政府网站上。

哈佛团队的这一报告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积极传播,在西方语境下狠狠“黑”了中国一把。然而做此研究的哈佛团队显然对中国的国情一知半解,他们既混淆了官方权威信息、官方媒体消息以及普通网上发言之间的区别,也不了解“舆论引导”在中国体制中的正当性。他们把西方舆论场的结构和机制当做了标准,中国舆论格局与之不同的地方都被他们归入了“五毛现象”。

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不同,舆论生态自然也不会一样。西方舆论有他们自己的引导规则,与那里的政治形态和经济社会面貌相适应。中国的舆论体系不可能向西方看齐,中国舆论工作者对这个原则完全可以理直气壮。

其实对于“引导舆论”的必要性,中国社会总体是认同的,对于全世界的舆论都受到不同力量和不同程度的引导,中国人对此也是知道的。人们争论的往往是“舆论引导”应当如何与时俱进,摸准互联网上的脉搏,多收获正面效果,少做无用功,尤其应避免不 当引导造成“高级黑”。

“五毛党”与“美分党”的争论很早就有。“五毛党”到底存不存在,他们是些什么人,这绝非中国网上舆论场的突出问题。中国人说到“水军”时,多数时候也不与“五毛党”划等号,它们有些时候指向了所谓“美分党”,有些时候指向了商业炒作团队,还有时是指境内外形形色色力量雇佣的声势制造团队。这一点哈佛的研究者也搞错了,或者是他们成心以偏概全。

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最大问题恐怕不是所谓“五毛党”主导了它,而是互联网在美国被发明时自带的舆论生成机制发酵出来,它放大了中国国内的负面及另类信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却缺少对这种放大的对冲机制,传统的舆论引导体系对克服这个问题似乎又有些使不上劲。

互联网舆论空间有无穷的容量,它的边缘和中心并不清晰,一些基层社会事件总能突然冲到全网关注的核心位置,造成中国网上舆论场高潮迭起,其总的冲击力令西方互联网舆论场不可同日而语。哈佛团队的报告给人以政府支持的“五毛党”神出鬼没、无所不能的印象,他们举出我们无从验证真假的个别例子,编织出来的却是与中国互联网实际情形有很大差距的不实面貌。

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社会治理的排列组合衍生出极其丰富复杂的人间万象,哈佛团队的傲慢和幼稚就像是要用算数去解微积分的高难课题一样。不能不说他们或者是一些缺少见识的书呆子,或者是一些知道如何顺着西方公众价值偏好来博取眼球的市侩学者。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中国的舆论工作面临何其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国舆论场再也不是独立、封闭的,西方舆论力量有着巨大兴趣找上门来与我们掰扯、互动,中国基层的事可能瞬间成为国内网上热题,还很可能在国际舆论场上引起回响。这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或许别无选择,唯有加强内功,以应万变。▲

猜你喜欢

五毛哈佛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五毛特效
你有发财的命
哈佛的学生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