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之研究
2016-05-20杨磊
杨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新的课程改革更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尊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依据,要了解学情,因生制宜。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23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40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这其中,主体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是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密切相关的,还取决于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的有效性,追求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活力。
一、充分了解学情,梳理教材体系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够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原有旧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认识,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要真正地了解学生,知道哪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哪一块会有问题,有怎样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回归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理清教材体系,促进知识的生长,在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版块的教学中,找到教材中的知识的联系性和连续性。
二、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过程,充分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其参与到教学中,要分清楚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找到其间的联系。如《变色龙》一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第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第二,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情来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三认识沙皇警察制度的腐朽黑暗,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养成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下排演课本剧,课上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教材中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终也实现了学习目标,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深刻启发,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这就是所说的“源于课堂而高于课堂”。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短时间内拓展视野、扩展知识面、促进智力发展,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心思细腻,开始对生活中的事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对社会中辛酸苦甜和真善美丑有了自己的感知, 这就为阅读教学创造了生活基础,为学生理解文章的真情实感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生活体验和感情去感知文章, 感知文中的事物、情感等,这些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文章的主人,让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知文章。这样学生既是读书人,也是书中人, 对文章的感知就更真切,相应地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赏识爱护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备课、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多样教学,真正地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问,在合作中快乐,在参与中提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广袤天地,语文教学也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