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入金寨
2016-05-20韩世雄
韩世雄
四个多小时的奔波,总书记只为看一眼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贫困农民过得如何。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陈泽申家的小院中亲口对乡亲们说:“我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的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总书记一连走进大湾组5户普通农户家嘘寒问暖。在陈泽申家的小院里又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与基层干部和农户代表共商脱贫之策。
这是习近平38年之后的第二次金寨之行,金寨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到金寨来调研也是总书记亲自选的点。1978年,习近平曾到过金寨,当38年之后再度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时,抚今追昔,他深情地说:“金寨的生态环境比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还要好。”
位于大别山区腹地的金寨县是红军的摇篮,当年在这里诞生了11支红军队伍,产生了59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老区县和将军县。2011年,金寨被划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当时贫困人口有19.3万人。近三年来,在中央的支持和省市县的努力下,全县共脱贫9.1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一半。
5月5日下午,本刊记者随县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走进了大湾村。记者看到,主街两侧都是村民们盖的门脸房,但商户不多,大多空着。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以前就是一个小乡。由于比邻旅游景点,大湾村就是很多旅游者的必经之地。因为总书记的到来,今年五一期间旅游的游客大幅增加,据说进山的道路上排满了汽车。
在村委会大院,记者看到县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实地规划测量。村民们说,总书记考察后的这几天里,每天村里都会有陌生面孔出现。
张帮若:“总书记夸我种的芍药花很漂亮!”
记者走进村民张帮若家时,她正在用机器将自家种的红薯打碎以作为猪饲料用。提起总书记到她家的场景,她念念不忘。
“总书记夸我种的芍药花很漂亮。”张帮若至今难掩心中的喜悦。她家的屋门前,一株粉红色的芍药花开得十分鲜艳,甚是喜庆。
“穷是穷,但搞卫生又不花钱。”张帮若平日就将屋子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方便街坊邻里来串门。没想到,这次迎来了她做梦都想不到的贵客,总书记大老远地来她家串门。
张帮若和丈夫汪能保是大湾村大湾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夫妻俩都是68岁,均为小学文化。汪能保曾在西藏服役4年,属民政优抚对象。两个女儿都已出嫁。
在她家的扶贫手册上,记者看到这对夫妻的致贫原因是劳动能力弱。一家两口人,都是病号。每年三四千元的药费都由远嫁合肥的大女儿出。
采访得知,原本老两口还有一个儿子,英年早逝。老来丧子,汪能保的精神大受刺激。“他原本就有很严重的肺气肿,连走路都喘,根本干不了活。”张帮若说。
这样,全家的生活重担都由张帮若扛着。“我也有高血压,干重活也不行。”
她家客厅的一侧,码放着六七百斤稻子,这是他们夫妻俩辛苦一年所得,也是她家的最后一批自种粮食——今年,她家将田地全部流转给企业种茶树。“这些稻子吃完了就得花钱买了。”张帮若说。
原来,张帮若家的地在山谷中,水排不出去,地下水还往上渗。张帮若说:“土地总是返水,种什么收成都不高。”总书记串门后的第三天,一家名为一笑堂的茶叶公司就和她家签下了为期3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并在第二天送来了土地流转费。她家4.66亩土地,每亩每年能获得500元的土地流转费。
“村里只有困难户才能流转土地。”张帮若说,她知道的有五六户,这也是对他们贫困户的关爱。
今年放弃种稻米,三年之后,她家的土地将迎来茶叶丰收季。按照协议,张家的茶树需要自己施肥、除草,茶叶采收后,企业负责包销。
在扶贫手册上,记录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其中就包括签订黑毛猪养殖协议。今年3月23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当地的一家农家院与张帮若家签订了养猪帮扶协议。她家就养了一头,村民们接受的不多,就只有三四户养了猪。
总书记走后的这几天,家里来慰问和采访的人络绎不绝。记者看到,桌子上放着302医院刚刚送来的药箱,安徽省内一家食品电商企业还送来了自己经销的乌克兰进口果汁。“他们说这个对身体好,我们也不识字,也没敢打开喝。”
近期,汪能保家放弃搬迁到中心村的机会,他们老两口舍不得自家的老屋。未来三年,张帮若除了管护好茶树,还要靠在茶园里套种玉米等作物来增加收入。按照村里的计划,她家的人均收入要在2018年超过扶贫标准,有望实现脱贫出列。
陈泽平家:杂乱的电线已换新
在村民陈泽平家走访时,总书记一眼就看见墙上有杂乱电线,很不安全,县供电公司和乡上第二天就解决了。
1954年,当地因修建水库动员库区农户搬迁,陈泽平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来,陈泽平所住老房已成为危房,村里将他们纳入到搬迁安置名单里。按照县里的要求,今年的安置房10月份入住。
当总书记走进他家年久失修的老屋时,很少见生面孔的陈泽平一时有些慌张。总书记看到他家有电视机,就问能不能放。他打开后,总书记说效果还行。转身,又打开他家的冰箱,却发现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在老房里,陈泽平把这两年享受的扶贫政策给记者数了一下:土地流转、生猪养殖、光伏发电……村里几乎每一项扶贫政策他家都能享受到。
早在去年,陈泽平家的三亩土地就已经流转了,一年的流转费让他家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他家户口上有三个人,除了夫妻俩,还有女儿陈长兰。按照规定,他家有三个水库移民直补对象,加上贫困户补助和宅基地腾退补偿,一共有11万元,可以换一套50平米的新房子。
他家墙上,一张年轻人的遗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是陈泽平21岁去世的儿子。“他在江苏打工时,出车祸没了。”虽拿到了肇事者18万元的赔偿,但金钱始终无法抚慰老两口内心的伤痛。
在他家,记者看到有一台洗衣机。“闺女陈长兰嫁到了上海,考虑到母亲右手残疾(四级烫伤),洗衣服不方便,便花钱给家里买了台洗衣机。”
“六七年前我还做过小工,儿子去世后,基本就没再打过工。“陈泽平说,他从来不敢借钱,怕没钱还。家里一年养一头猪,过年吃一点,再卖一点,卖肉的1500元用来购买来年的猪仔。
如今,陈泽平家幸福生活可期待。家里不仅装上了光伏电站,村里还打算将他安排到村安置点务工,日工资不低于100元。
陈泽申:常瞅着总书记的照片出神
总书记能到金寨,到大湾,这让大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泽申连说想不到。今年春节前,他瞅见村民兵营营长手里拿着一摞有总书记照片的日历,就要了一张,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万万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总书记就走进了他简陋的家。在他家的小院里,总书记还和赶来的村民围坐在一起,亲热地唠起了家常。
“总书记到每间屋里都看了看,我床上的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没来得及收拾,总书记也说挺好的。”总书记走后,他立马就收拾整齐了。陈泽申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一天就吃一顿饭。
2014年,陈泽申的儿子在外打工时因病去世,儿媳随后改嫁。儿子走了6年后,他的妻子也去世了。现在他一个人照看着整个家,支撑着在金寨一中读初三的孙子陈杰读书。
“前些年乡里可以贷款养羊,我就贷了5000元扶贫贷款扩大养殖。”现在家里已经有大大小小14只羊。
2014年,县扶贫办又在他家小院里架上了3KW的光伏电站,农户自掏8000元的部分也靠发电的收入来偿还。从建成至今,这个电站已经发电5000多度,不仅偿还清了建电站的欠账,还为他家带来了1600元的收入。
仅贷款养羊和光伏发电两项帮扶措施,一年就能使陈泽申家增收5000元。去年他家又栽了茶叶,土地流转费也为他带来了稳定收入。
如今,总书记的来访,让爷孙俩的日子更多了一份念想,这几天不忙的时候,陈泽申总会瞅着日历上总书记的照片出神。
余静:我需要调整思路
县统计局和县中医院共同帮扶大湾村。在村部,记者见到了村“第一书记”余静,这几天大湾村有很多人来,这让她一时有些不太适应。村部一楼正中间的办公室就是脱贫攻坚办公室,同时也是脱贫工作队的办公室,余静平常就在这里办公。
余静原是金寨县中医院信息科的一名职工,2014年,安徽省选派第六批干部到村任职,县统计局派出的“第一书记”干了不到一年就转岗了。得知此事,余静主动要求到大湾村挂任“第一书记”。2015年8月,余静正式上岗,把驻村帮扶工作接了过来,来之前只知道金寨是贫困县,其他一无所知。
通过入户调研,余静认为大湾村和外边相比条件还是不错的。“这里比较封闭,我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和村民交流思想。”
“我和村民讲,如果你要往上爬,我会拉一把,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你往下撤,我还往上拽,我就累死了。”余静说,全村174户贫困户,每一户都需要驻村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总书记考察后,大湾村一下变得与众不同,这给了余静惊喜,也使她感到压力。“压力也是动力,我会认真思考大湾村的脱贫工作,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余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