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6-05-19黄海英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35000
黄海英(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35000)
黄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黄海英
(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35000)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6.03.014
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黄瓜灰霉病成为温室大棚的重要病害,由于环境条件适宜,常造成大量烂瓜,发病严重的温室、大棚,一般可减产2~3成,甚至提前拉秧,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1 症状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向幼瓜扩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畏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
瓜条受害,组织先变黄并生有灰霉,随着病情的发展霉层逐渐变为淡灰色,被害瓜条停止生长,烂去瓜头,重病瓜条腐烂或脱落。叶片上发病一般是由脱落的烂花、烂瓜或病卷须附着在茎上、叶片上,引起茎、叶片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色。叶片上可明显见到由被害的花落在叶片上,后形成直径约20~25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有时生有灰色霉层,边缘明显。茎上发病后常造成茎节腐烂,严重时瓜蔓腐烂折断,植株枯死,被害部位生有灰褐色霉状物。
2 发病规律
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靠气流、水溅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在生长期内发病的瓜、叶、花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落在健株的叶片、瓜条上,茎蔓上也可引起重复感染发病。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光照不足,高湿(棚内湿度90%以上),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较低温在20℃以下,棚内湿度大,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在此条件下植株长势弱,抗病性差,较易感病。气温高于30℃或低于4℃,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停止侵染蔓延。
苗期和花期较易感病,病菌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伤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花瓣和较老的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引起发病。
3 病害防治技术
加强保护地黄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湿度,并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方法。
3.1清除病残体
黄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壤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棚内初侵染源,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棚室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3.2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清除棚面尘土,增强光照,采用垄作地膜覆盖,膜下暗灌,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提高抗病能力。
3.3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速克灵烟剂或百菌清烟剂熏棚,每隔5~6天熏一次,可降低发病机率。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与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混合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喷前将病花、病瓜、病叶清除干净,可收到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