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水利建设对提高水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
2016-05-19桐柏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
□李 杰(桐柏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
浅议加强水利建设对提高水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
□李杰(桐柏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
摘要: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县,为此保护水源地建设不但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惠及千里淮河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三五”期间,桐柏县县委、县政府制定方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防止面源污染,采取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对水污染源实行监管,建立和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利设施;生态建设;保护水源地
1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好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的多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随着桐柏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建设一个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是实现桐柏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灾频繁。全县虽然水资源总量大,但水质性缺水区域日趋扩大,“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是桐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态县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桐柏发展实际,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全县水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完成生态县的建设任务。
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是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区域。虽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愈显突出,其保障能力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2.1防洪标准偏低,洪涝灾害频繁
全县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标准较低。目前境内三夹河干堤和淮河干堤总长145 km,仍有65%以上堤防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多数河段行洪能力达不到规定要求,安全建设严重滞后;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普遍不能达到10年一遇标准,淮河流域约有40%的农田排涝能力不足3年一遇标准,全县的16座城镇中,只有少数符合国家防洪标准的下限;中小型病险水库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2水利保障体系不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水利管理工作仍较薄弱,水利基础工作条件、信息采集、防汛调度、技术培训、技术研究等方面亟待加强,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扭转。水利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水利投融资、水价格、收费体系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3 指导思想
依据河南省和南阳市总体规划对桐柏县的生态功能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防洪减灾为中心,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桐柏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及其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及水利保障工作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重大转变,全面提升桐柏县的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为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基本原则
4.1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镇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
4.2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原则
加快水利法制建设,提高执行力度,协调水事关系。坚持按自然和经济规律办事,把强化管理作为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强调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及时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的监测评价工作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4.3生态建设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建设是基础工程建设的保障,二者是桐柏县水资源保护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压力,提高桐柏县生态安全水平。而水利工程建设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工程措施。
5 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
5.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蓄水、防灾能力
桐柏县水资源的特点是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天然降雨,因此,水资源量受年降雨量多少和季节的变化影响显著,加之桐柏县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的起伏较大河流多。为此,一方面要保障河流畅通和提高疏水能力,确保防洪和生态安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桐柏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必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地表水的储蓄量和调控能力,为桐柏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5.2加强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桐柏县是淮河源头,加强桐柏县的生态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调控能力不但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惠及千里淮河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为此,要继续加强小流域治理,加强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在绿化工作方面,要全面推进淮防林、水源涵养林、小型公益林建设,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和提高林分质量。加强库区及河流沿线湿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水重建湿地,改善蓄水条件,提高蓄水、涵养水源的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
5.3加强水污染源治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十三五”期间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经济增长,必然对资源与环境带来新的压力,污水的排放量也将随之增长。另外,随着桐柏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桐柏县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同样会不断增加。为此,首先,要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的达标排放。其次,要强化污染大户的治理,要关、停、并、转那些难以治理的重点污染企业,对县城城区及水源周边地区现有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严格监管,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最后,要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5.4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事实证明,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相比治理的难度更大,而且随着点污染源的治理不断深入和发展,面源污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
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由于淮河源头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在桐柏县,桐柏县的重要生态功能之一是水源涵养。为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积极开发和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对畜禽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处理率和利用率。
6 结语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桐柏县的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水资源保护深入每一个家庭。在以后的水利建设工作中,桐柏县将一如既往的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的需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责任编辑:刘青)
收稿日期:2015-12-29
中图分类号:TV213.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3-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