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特点和生态治理路径研究
2016-05-19郝晓宇开封市引黄管理处
□郝晓宇(开封市引黄管理处)
农村河道特点和生态治理路径研究
□郝晓宇(开封市引黄管理处)
摘要:当前农村河道存在着河道挤占严重、严重淤积和植被生态弱化,以及河岸硬质程度太高等问题。所以,应当重视自然规律,强化统筹规划,实现农村河道的多功能整体优化,并要严控污染源。文章从农村河道的特点入手,系统性分析了当前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了农村河道水环境的治理路径,针对农村河流、山区河道以及农村景区等休闲场所河道,提出了相应的自然生态、工程生态和景观生态等类型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水环境;河道结构
0 引言
我国农村河道的数量较多,由于其具有调蓄洪水和灌溉、航运等诸多功能,所以,对于农村的生产生活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也存在着河滩荒芜,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加之很多河道存在违章搭建阻水坝埂等现象,致使相当数量的河道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这种农村河道生态的退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亟待予以解决。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农村河道的特点,以生态水利的理念,科学强化对于农村河道的综合治理,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 当前农村河道的主要特点
农村河道指主要在农村区域范围之内,和城市的河道相比,存在着自身非常独特的特点。综合分析,其主要体现在功能多样性、河道结构以及污染源的多样性等以下几个方面。
1.1承担诸多功能
河道首先承担着基础性的农村灌溉和排涝任务,属于调蓄分洪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农田灌溉排涝和船舶运输等必须依赖的重要通道。此外,农村河道也是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主要载体,本身包含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及矿物资源。很多农村河道又是本流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另一方面,农村河道还能够为农村聚居区的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给人以美的享受。
1.2山区平原河道结构多变
农村河道依照其自身地貌的形态,可分为平原区河道和山区河道。平原区河道的边坡一般较为平缓,纵坡降比较小,水面通常较宽,流速缓慢,但是淤积严重,故河床也会逐渐地抬高,结果造成了河势的变化。而山区河道通常较为陡峭,且蜿蜒崎岖,流速较急,对河岸的冲刷也更为严重。另外,有些可以通航的农村河道,由于受到船舶前进波的影响,也经常导致河岸的崩塌,这些都会使得河道的机构产生变化。
1.3污染源较为复杂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农村河道的污染状况愈来愈严重。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河道附近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的排污污染;同时,附近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废弃物,都是重要的污染源。此外,农田污水灌溉,也同样会对农村河道水域产生一定程度的水源污染后果。
2 农村河道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河道要么干涸,要么变成了死水潭或者是断头河,水质恶化严重,大量的水生生物绝迹,这也同时也使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出现明显退化,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河道被严重挤占,水域面积快速减少
农村河道构成的水网,不仅是人们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同时还是实现防洪防涝的重要条件基础[2]。但是,由于以往的农村水利建设欠缺宏观整体上的规划,许多当地政府仅为眼前短期利益,而盲目地挤占河道和沟塘,填河造地、与水争地,导致河道严重挤占,水域面积急剧减少,且水体的自净功能明显减弱,区域内的防洪和排涝功能也出现严重的下降趋势。
2.2河道严重淤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治理管理滞后,很多农村河道的严重淤积,这就造成了农村河道调蓄洪水的能力弱化,使得河道的导流行洪和泄洪灌溉等功能明显下降,这无形中,也使农村河道水利防洪的功能生态出现失衡状态,结果就导致了“大洪特涝”以及“小洪大涝”等生态灾害的频发。
2.3河道坍塌严重,植被生态弱化
因为受到洪水期的洪水冲刷,农村山区的河道很容易出现河道的突然崩塌。许多适航河道由于常年受到水上船舶船行波的严重冲刷,造成两岸河道坍塌。此外,由于受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影响,一般都是把河道两侧的河堤保护交由土地承包到户落实,但是,很多农户不重视,必须给予水土保持的栽桑和植树难以实现,数量稀少并且零星分布。所以,根本无法形成生态化的绿色植被保护带,水土流失情况出现严重发展的问题。
2.4片面重视河岸稳定,导致河岸硬化程度太高
以往在农村河道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单位个人只注重于河道防洪能力和排涝能力的提升,过分片面地重视河岸的稳定性保护,因此,大多数农村河岸施工都广泛采用硬化护岸的形式。该工程模式,严重阻碍了河道陆地环境和水体环境之间的各项物质交换,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链条造成较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河岸硬化又造成原本适宜生存的栖息生物大量消失,结果导致了河道生态系统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
3 农村河道结构的生态治理模式路径
由于农村河道有着自然性规律,完全有条件保持自身较好的生态状况。但是,由于农村自然河道的防洪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对于农村河道的治理,不但要充分考虑到维持现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必须有效提高农村河道的防洪能力,应当综合各种治理技术与治理措施,实现自然生态和工程生态模式的治理。
3.1对于岸坡较缓的农村河流,可以采取自然生态型的治理模式
自然生态型治理,适用于岸坡较缓和用地充分的农村河流,方法是选择适宜于在滨河地带生长的各种植物,种植到河道坡面、岸顶及水边,充分利用植物的根茎来加固河岸。例如,运用“土壤生物工程法”,可以通过乔木灌草相互结合、木桩和植物梢棍相互结合以及草坪与野生草种相互结合等工程技术,努力实现防止河道侵蚀和控制淤积的生态治理目的;同时也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患者,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农村河道的自然特性。在该项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科学配置方案。
3.2对于山区河道及航运河道,可以采取工程生态型的治理模式
由于山区河道的防洪要求很高,所以对于此类河道的治理,应当采取科学的工程型治理措施,必须确保河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当然,还应当同时采用必要的生态治理措施,努力保持山区河道的整体生态平衡。该工程生态型治理模式的方法,就是采用天然石材或者木材来保护岸坡,以预防岸坡遭受冲刷,在使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可以采用水泥浆砌或者干砌块石等,在选择工程结构的形式上,可以使用“工”形钢筋混凝土挡墙或者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等多类结构方式。
3.3对于农村景区等休闲场所河道,可以采取景观生态型的治理模式
景区等休闲场所的河道治理,应当充分从满足各项景观功能,把河道的生态要求与景观要求加以综合考虑,并且应综合河道位置所在的具体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在沿河两岸设置足够休闲环境[6],也可建设特色植物园于各类水上活动区域,从而在该类河道上,努力打造动感、连续的“最美长幅画卷”,把河道美学渗透到生态治理的整体布局上,从而实现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生态河道治理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和水利是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生态河道的工作中,应当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治理农村河道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河道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水利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陈军军.浅议河道建设项目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问题[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2):267.
[2]李龙,赵伟坤,吴剑辉.河道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92.
[3]杨文和,许文宗.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实践生态治河新理念[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4):171.
[4]邓文泽,接显亮,沈诗蕴.营口市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方案[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03):165-166.
[5]李强标.对杭州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 21-24.
[6]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 84-87.
(责任编辑:刘青)
收稿日期:2015-12-22
中图分类号:TV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3-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