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型激励视角下高职生学习动力激励研究*

2016-05-19婧,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职学生

李 婧,李 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内容型激励视角下高职生学习动力激励研究*

李婧,李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摘要:文章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动力激励方法的应用现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动力激励效应进行研究,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覆盖面广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激励方法。研究表明,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在学习动力激励效应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课题运用SWOT模型对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剖析,分别从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口,以期在激励方法的研究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SWOT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扭转型激励方法、增长型激励方法、防御型激励方法以及多元化激励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力;激励方法;高职学生

大学生普遍学习动力缺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社会研究的重点课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给出论证并对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进行研究;二是对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给出论证,并围绕激励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多适用于本科院校。针对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动力激励方法的应用现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动力激励效应进行研究,依托内容型激励理论,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覆盖面广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激励方法。

一、调研统计与数据分析

(一)高职生学习现状与动机需求

笔者对在校高职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97.4%。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Excel统计分析,得出专业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机结论。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社会普遍观点认同程度(单位:%)完全不认同有一些认同基本认同非常认同完全认同1很多人将自身兴趣作为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16.3018.9440.9722.910.882家长的意见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较大13.5021.0933.7620.6810.973很多人缺乏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10.8624.4331.2230.323.174一般来说人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9.2511.4542.7326.0010.575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会后悔当初选择的专业9.5818.7536.6716.6718.336选择专业时很多人没有考虑自我职业方向7.6630.6525.8120.5615.327人们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明确认知14.7319.6435.2728.132.238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6.5216.5237.4028.2611.309相对来说很多人并没有在学习上尽最大努力7.2029.2429.6623.7310.1710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曾有过逃课现象9.8420.0832.7835.661.6411当前多数学生具有较强学习动机4.9127.6838.3925.453.5712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将就业作为求学重要目标14.1119.7629.8420.1616.1313很少职业院校学生会在毕业后继续求学10.739.0138.2039.482.5814相比学知识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更看重择就业14.2925.8031.8024.883.2315一般来说在校生对就业相关信息有较多关注10.5727.3135.6825.121.3216很多职校学生认为应从事起点较高的工作15.7421.2822.9831.068.9417很多毕业生有较高就业期望9.5418.6442.2726.822.7318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11.0128.6340.5317.622.2119对很多人来说就业是盲目的3.9834.0719.0341.601.3220一般来说人们通常缺乏对人生的规划6.1440.7935.0914.473.5121很多人会时常感到对未来迷茫7.6315.6834.3235.177.20

数据反映,只有少数学生将自身兴趣爱好作为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多数学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各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对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明确认知,认为能够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同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学业,逃课现象严重。

社会研究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的求学动机较为集中在就业方面。笔者的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比较关注就业信息。大一新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认为毕业后应该从事起点较高的工作。但是大二学生在思想上出现较大波动,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就业期望不高,认为毕业后会面临就业困难。从后三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缺乏对人生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对未来很迷茫,没有目标感,进而导致为了就业而就业的盲目状况。这与学校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指导是有关系的。

(二)现行激励方法缺陷

目前在职业院校使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奖助学金评比、评先评优、处罚制度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方法确实激励了一部分学生。但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很小。更多的学生可能被忽视了。因为这些激励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把学生进行了绝对划分。例如某些学校规定,学习成绩排名在年级前30%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助学金评比和评优评先资格;规定累计旷课次数达到40节的学生下发一次学业警示。很显然,这样的规定对于学习成绩一直都在进步,但没有排进前30%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地肯定与鼓励;对于旷课现象严重,但累计还未达到40节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地帮助与引导。虽然每个自然班都配有班主任,每个系(院)都有专门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但是对于相当比例被忽视的学生来说,单纯依靠老师说教,效果将微乎其微,甚至可能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高职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运用SWOT模型对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剖析,以期在激励方法的研究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分析见下图。

(一)学生自身优势

从调查问卷和学生日常表现可以看出,学生自身优势是在大一表现出的热情与自信。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大学课堂、老师、室友等都是新鲜充满未知的,对于独在异乡即将开始的集体生活满怀憧憬。他们把这一刻看作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可以在这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群里重新展示自我、证明自我。所以在第一个学期,学生的表现最为积极。课堂出勤有保证,活动参与有热情。而且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竞选班干部,大方展示才艺,敢想敢说敢干。

(二)学生自身劣势

笔者针对逃课原因进行了一次专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听不懂、跟不上进度。从学生自身因素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加之心智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评判能力,在远离家庭监督和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对学习的自觉性逐渐减退。另外,缺乏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也是导致学习动力下滑的因素之一。从学生自身原因分析看,缺乏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是问题之所在。上述劣势导致在第一学期的热情状态持续时间短,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积极性减退。

(三)外部环境机遇

问卷反映,学生求学的主要动机相对集中在就业上,希望通过在职业院校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找一份好工作。从学生的这一动机需求分析,影响学习动力的外部环境机遇主要有三点。一是该校拥有完备的教学实训条件,有助于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外化于动手能力,促进理论消化,增强实践效果,同时对企业工作环境有了认知和感受。二是该校拥有多元的第二课堂拓展阵地。四大类社团从学术科技、艺体竞技、志愿服务、语言文学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锻炼。专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鉴定和企业发现的平台。三是该校拥有丰富的合作企业和企业家资源。可以在第一课堂实现1+N的教学资源配置,在第二课堂实现实践拓展互动,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零距离岗位对接。

(四)外部环境挑战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学校管理和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更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教学和实践的安排与设计上,也应该以培养全面的职业人为目标。但多数职业院校未能做到这一点。以样本校为例,问题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一方面,职业规划课程学时甚少,没有发挥对规划的指导作用。规划是一个过程,是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职业规划指导应该贯穿学习始终,并因人而异的追踪调整,发挥规划的真正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的综合素质有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教师而言,就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问题。然而,绝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学术研究也只做到眼前,参与全员管理和全员育人的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授之以渔”的能力和水平。

再一方面,缺乏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蒂曾经有这样一段名言,“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可抗拒的。

三、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提出对策建议

所谓内容型激励亦可理解为需要激励,即研究个体的需要与行为动机,寻找二者对应关系,通过满足需要而激发行为动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本文在SWOT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对如何激励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分析见下图。

(一)扭转型激励方法——“N冠”奖学金

“N冠”奖学金的N来自职业院校“1+N”教学模式。借助“1+N”的授课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在合作育人工程中的作用。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是就业,但对于如何就业、就好业有迷茫和困惑。缺乏企业经历的教师难以全面答疑解惑。可利用“1+N”教学机会请企业的老师予以解答,并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规划。每个学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书进行验收。对于在规划过程中表现积极、短期目标兑现、长期规划合理可行的学生授予“N冠”奖学金,以此作为学生职业发展的支持与奖励。

目前在职业院校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具备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的师资极少。使用“N冠”奖学金激励方法有利于弥补上述不足。同时迎合了学生需求,有助于增强目标感,保持学习动力。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有利于增加对学习动力的激励效应。

(二)增长型激励方法

1.技能辅修资格激励

对于专业理论扎实,实训技能娴熟的同学,经过资格审查,在个人有需求意向的前提下,准予辅修第二技能,并在辅修合格后授予技能认定证书。

这样做的核心目的是缓解在校生不能调换专业的弊端,通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增强学习动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多一个技能认定可能多一个被社会认可的机会。在实训环境优越的职业院校还可以提高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2.“技·艺”大赛学分奖励

通过社团兴趣小组参与专业技能和才艺比拼,获胜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该学分可在学业审核中抵扣,未抵扣部分可以折成奖学金。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用“实惠”的奖励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这种激励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校内社团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参与进而实现自我展示,获取自信心。

(三)防御型激励方法——“ETS”联动效应

“ETS”分别表示环境—教师—学生。此方法的含义是在校园内营造整体的学习文化氛围,用竞争、责任意识和全员育人的理念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弘扬、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实现环境育人。以大环境调动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和管理,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素养。实现间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的效应。

(四)多元化激励方法——“三自”笃行奖

“三自”即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三自”笃行奖就是对履行“三自”方针的学生进行奖励。

这种激励方法可以规避教师指导水平的差异影响,培养学生“三自”意识。奖励内容的选择性强,可以保证激励效应的全覆盖。不断的被认可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各分院或系部实施的自主性强。在实施效果上亦可进行评比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国光.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研究——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资产评估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8).

[2]毛雯.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几种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3]张皓.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支持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2,(26).

[4]李咏.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5]童毅华.西方管理激励理论述评[J].理论观察,2004,(04).

[6]程洪荣,程洪玲,刘泽林.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06).

Incentive Study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Type

LI Jing, LI Yan

(TianjinTransportatio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110)

Abstract:proceed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practical status of respondents and the status quo of learning motivational techniques, studies the leaning motivations and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incentive eff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incentive methods of wide coverage, which are targeted to be appropriate with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ner factors of students such as learning targe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learning method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learning motivation incentive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er and out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SWOT model and tries to find breakthroughs for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en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in outer environments so as to be orientated and effective in the researches of incentive methods. Based on the SWOT model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cluding torsional incentive method, increasing incentive method, defensive incentive method and diversified incentive method.

Key words:learning motivation; incentive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2-0041-06

作者简介:李婧(1982-),女,天津市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李妍(1989-),女,天津市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5-09-08

*本文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课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方法研究——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路桥类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Z034)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高职学生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