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7年后,捷克为何选择“向东看”

2016-05-19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捷中东欧捷克



67年后,捷克为何选择“向东看”

应捷克共和国总统泽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近日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前驻捷克大使霍玉珍表示,这对中捷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国家层面上将两国关系再提高一步,同时巩固和深化了两国传统友谊。

落实中国-中东欧“16+1合作”

过去的67年里,中捷关系经历了很长的困难时期。近年来,双方交流与互动明显升温。中国前驻罗马尼亚、捷克大使霍玉珍认为,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政治层面,两国间的高层交往明显增多,速度也明显加快。捷克的总统、总理和议长都于近年访问了中国。特别是去年9月,泽曼总统是唯一一位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的欧盟国家元首,对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表示赞赏和尊重,引起世人瞩目。由此可见捷克政坛在积极促进中捷关系发展上已达成广泛共识。

去年11月,泽曼表示,期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年对于捷克的国事访问,捷克欢迎习近平主席的热情与真诚将会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捷克是中东欧地区和欧盟的重要国家,有着特殊的地缘位置。它西邻德国,北接波兰,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政治上都位于东西欧交界处。

当前,中捷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阶段。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以外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捷双边贸易额达110亿美元。捷克还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对捷投资总额已超过7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东欧16国投资总额的14%。

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申根国家、维谢格拉德集团轮值主席国的多重身份,使得捷克在对外交往中具有独特地位。无论是在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大框架下,还是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中,都可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霍玉珍介绍,中国与捷克的贸易占中国与整个中东欧贸易的1/6,双方合作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中占重要地位。捷克是传统工业国家,在中东欧地区有实力、有传统,中捷两国在制造业、核能、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在新的“16+1”框架下,中捷双方的双向投资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捷克虽不大,却可担当重任。”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赵俊杰表示,相对于中国同西欧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对话、沟通交流机制,此次对捷克的访问是在中欧合作中补“短板”。捷克作为中东欧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中东欧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样板,可以发挥示范效应。在苏州工业园的中捷联合研发中心,近年来就有大量的科学技术合作,例如将“地沟油”经过技术转化为农用的地膜和环保袋等。

3月28日,习近平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晤。会晤前,两国元首种下一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苗。

不能错过中国发展“快车”

捷克是中东欧地区传统工业强国,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综合国力在中东欧名列前茅。捷克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该国去年经济增长率达4.3%,这样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在欧洲甚为抢眼。

捷克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上连接中欧、东欧、东南欧的交通物流枢纽。去年11月,在中国苏州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捷克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是16个中东欧国家中首批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

“16+1”中的中东欧16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16+1”中包括捷克在内的11国也是欧盟成员国。“因此,习近平主席此次“点穴式”访问捷克,对‘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同中东欧‘16+1’合作框架及中欧关系的发展,都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霍玉珍说。

同时,习近平主席本次访问也是“十三五”规划正式通过后的首次访问。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姜毅表示,本次访问体现了“十三五”规划所强调的“开放”发展理念,也是推动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世界开放的态度。

霍玉珍指出,绝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对华双边贸易都有逆差,捷克也是。在未来的五年当中,我们强调要进口十万亿美元的货物。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中国基本政策同中东欧国家的对华政策的对接,将会对推进贸易平衡与互利双赢有良好作用。

“本次访问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新局面:不仅关注全球大国,也关注地区国家;不仅仅关注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关注新兴发展经济体;不仅关注传统伙伴,同时也关注新伙伴。”专家姜毅说。

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多个场合表示出捷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希望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合作的领头羊。他曾说,捷克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的大门。

与此同时,双方愿加强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拓展制造业、核电、金融、航空、纳米、生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探讨在高铁、路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由此可见,中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全方位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据报道,捷克-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尔称,“过去很长时间,捷克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意味着发展机遇,因此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近年随着捷中高层互动加强,两国经贸联系也日益紧密,捷克从政府到民间都认识到不能再错过中国发展这列“快车”,要主动拥抱中国投资,实现战略对接。

事实上,泽曼总统在2014年首次访华时,就曾表示访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

客观地讲,中捷关系突然驶入“快车道”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强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也是捷克国家利益认知调整,以及大环境变化下的“权宜之计”。毕竟,对于欧洲国家而言,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个能吸引美国和俄罗斯“火力”的中国伙伴,而非一个强盛而雄心勃勃的中国朋友。

(人民网2016.3.25等)

中国人的捷克印象:遥远但并不陌生

软件工程师江华对这个距离中国7000多公里的中东欧国家感觉并不陌生。十来年后当江华进入大学,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生们的偶像,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等作品写出了年轻一代的迷茫和思考,影响了江华等许多中国大学生。至今,这两个书名仍常常被许多人拿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

实际上,更早一些时候,捷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曾影响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该文中的部分内容曾入选中国中学语文教材。“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等格言警句许多人能够流利背出。

提到捷克,除了动画片和文学,还有许多中国人会想到足球。特别是捷克足球“96黄金一代”的“铁人”内德维德在中国球迷中享有很高知名度,无论是他退役还是获奖都颇受关注。去年内德维德来华参加“9·3”阅兵,习近平与之握手的照片广为流传。

中国有很多人没有去过捷克,但对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第一印象是浪漫,这个城市几乎和巴黎一样,是很多人心中的“浪漫之都”。这得益于法国影星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电影《布拉格之恋》。

捷克总统泽曼对在中国民众中推广捷克文化也充满热情。去年,他在捷克拉尼宫殿会见了中国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汪涵及其团队一行,旨在希望通过这档收视率颇高的娱乐节目,让更多中国观众感受捷克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

“去年9月,从北京到布拉格的直飞航班开通,2015年前往捷克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达到25万人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姜毅表示,相对于中国民众对捷克的了解,捷克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相对较少,近些年中国也在捷克开办了孔子学院、中医中心,北京和布拉格成为姐妹城市。(中新社2016.3.26)

猜你喜欢

中捷中东欧捷克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第五届中捷友谊农场对外合作推介会开幕投资总额约170亿元人民币的15个项目签约
中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研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晓伟出席第二届中捷卫生论坛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