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市旱作春玉米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6-05-19李岩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春玉米旱作问题

李岩

[摘 要]本文分析了咸阳市旱作春玉米生产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结构调整、地膜覆盖、机械作业及废膜清理等五项应对措施。

[关键词]春玉米;旱作;问题;对策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渭北旱塬属高原沟壑区,年平均日照超过2200h,平均气温10℃左右,无霜期18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局部年份和地区大于600mm,旱作春玉米种植分布在海拔800m—1300m之间。和南部灌区夏玉米相比较,渭北旱塬地区光照时间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玉米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好。全市年种植玉米260万亩左右,其中渭北旱地春玉米60万亩,以上,一般亩产可达700kg左右,高产田块超过1000kg。2009年旬邑县马栏镇1412亩春玉米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25.8公斤,创造了我省旱地春玉米千亩以上集中连片产量高产纪录;2010年旬邑县职田镇10420亩春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68.1公斤,创造了我省旱作雨养万亩连片800公斤以上高产纪录;2013年旬邑县马栏镇10039亩春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02.0公斤,马栏镇雷庄村139亩春玉米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064.2公斤,实现了百亩连片超过1000公斤、万亩连片超过900公斤的高产典型,刷新了我省渭北旱地百亩和万亩春玉米集中连片高产纪录。

一、存在问题

1.比较效益较低

渭北旱塬是我市苹果优质生产区和主要生产区。种植玉米和栽植苹果等经济作物相比较,生产效益很低,加之近几年生产资料上涨和粮食特别是玉米价格下滑,群众对增加旱地春玉米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旱地春玉米生产即是一项弱势产业,又是为保证粮食安全、带有公益性质的产业。

2.没有灌溉条件

春玉米生产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与时间的分布对旱作春玉米生产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4月中下旬春玉米播种时期常遇春旱,对一播全苗造成较大影响;抽雄扬花期常遇伏旱,对玉米授粉影响较大;玉米灌浆成熟期常遇秋淋,降水偏多,气温较低,影响玉米灌浆成熟。

二、对策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可从种子、地膜、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多个方面加大对旱作春玉米种植群众的补贴力度,以调动旱作春玉米区群众的积极性。加大对旱作春玉米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粮食高产创建是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粮食增产项目,建议进一步扩大春玉米面积,增加项目资金。

2.进行结构调整

渭北旱塬小麦一般亩产300kg左右,而且年际间差异较大,丰水年份高产田块可达到450kg以上,干旱年份低产田块只有200kg左右,生产效益低。从生产实际来看一般一亩地膜玉米相当于2亩旱地小麦的收益,从确保粮食总产,提高种粮效益角度考虑,渭北旱塬地区应进一步扩大旱作春玉米面积,适当调减和压缩旱地低产小麦面积,力争2020年旱作春玉米稳定达到80万亩以上。

3.实行地膜覆盖

渭北旱塬没有灌溉条件,旱作春玉米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因此,如何有效的保蓄自然降水,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是旱作春玉米的关键问题。目前,地膜覆盖是我市渭北旱塬蓄水、保墒、增温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多年的推广,技术逐渐成熟,抗旱增产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并将其作为旱作春玉米的核心技术进行落实。

(1)选择模式。目前在我市渭北应用的覆膜种植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70cm窄膜,膜上种植两行玉米。这种模式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机械比较配套。二是140cm宽膜,膜上种植3-4行玉米。这种模式保墒增温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在机械不足、时间紧的情况下,人工覆膜效率高,有利于雨后抢时覆膜保墒,缺点是播种机械不完全配套。三是全膜双垄沟种植。这种模式在海拔较高,气候较凉、降水偏少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并能有效的利用5mm以下的无效降水,增温保墒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模式。四是70cm窄膜,膜侧种植两行玉米。这种模式在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地区能有效的防止后期温度偏高、玉米根系早衰的情况,同时还有利于条施化肥。我市渭北旱塬生态环境多样,海拔差异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各种模式都有应用,但目前第一种模式应用面积最大,效果最好。

(2)合理密植。地膜玉米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墒增温,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田间小气候,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为提高玉米密度、增加产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市过去渭北旱塬露地玉米一般亩产400kg-500kg,现在地膜玉米平均亩产稳定在700kg以上,高产田达到900公斤左右。主要原因是密度由过去的不到3000株,提高到现在的4000株左右,高产田达到4500株以上。因此,要保证地膜玉米高产,确保种植密度是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密植。以郑单958为例,一般田块保证亩留苗4000株以上,高产田块保证亩留苗4500-5000株。

(3)科学施肥。一是施肥量的多少。按照目标产量,进行测土、化验,需要什么施什么,需要多少施多少。亩产800kg以上,一般应亩施尿素35kg左右,二铵和硫酸钾各20kg左右,有机肥3000kg左右,补施锌肥。亩产800kg以下,根据地力进行适当调减。二是施肥的方法。从玉米生长发育规律来看,拔节后玉米生长发育加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和吸收量明显增加,追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提高千粒重。此外,追肥的肥料利用率也明显高于一次性施底肥。因此,在方法上应改一次施肥为两次、甚至三次施肥。亩产800kg以下,可两次施肥,将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全量及60%氮肥混合均匀作为底肥,氮肥的40%于拔节至吐丝期在雨后趁墒施入。亩产800kg以上的创高产田块,可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和40%的氮肥作为底肥, 40%左右的氮肥在拔节至吐丝期趁雨借墒追施,20%左右的氮肥在吐丝后十天左右趁雨撒施,并以追施速效的碳酸氢氨为主。对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因劳力紧缺、追肥有困难的,应积极选用高效缓释肥。

4.推广机械作业

机械化是保证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提高技术应用效率,解放劳动生产力,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最重要的手段,也是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保证农艺措施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大面积推广地膜玉米最终需要农机的跟进和大面积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机械性能和农艺措施的有效结合,保证农艺措施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专业机手农艺措施的培训。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旱作玉米生产大部分农艺措施的落实以及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都取决于专业农机手,专业服务机手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农户本身。因此,农技系统在做好对农户的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对农机手农艺措施的培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确保农机作业效果。

5.做好废膜清理

地膜覆盖最大的弊端是残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做好废膜的清理是维护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地膜玉米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定要做好废膜的回收、处理,在发挥地膜对旱地春玉米增温保墒作用的同时,将其对农田、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春玉米旱作问题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