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2016-05-19周波
周波
[摘 要]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自古便有“病从口入”的说法。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食育便是指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我过有学者呼吁,食育应从幼儿开始。本文对幼儿食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幼儿食育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食育;措施
任何时代健康都是引人追求的。人类摸索着积累大量健康知识。但盲目追求不是获取健康的最好方法,纷繁复杂的知识需依据自身实际甄选。教育在甄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传统的德智体美劳之外,因健康问题人们开始思考新的教育形式即健康教育。“食育”,顾名思义,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食育”这个专用名词是由日本学者创造的,该词的创造者将“食育”与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论,以强调它的重要性。儿童健康关系到家庭社会,是国家昌盛强大的基础。通过饮食教育帮助儿童构建综合的知信行健康体系是关键。许多国家推行学校饮食指导、普及营养知识并开展科学膳食运动。其中日本学校饮食营养教育的发展成果斐然。日本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从宏观法律政策到微观课程设置多层面努力,明确保证受教者“终生过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在我国城市地区,一些比较规范的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的膳食营养,配备了专门的幼儿营养师或保健师,每周为幼儿制订代量食谱,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幼儿进行食育;教师们在餐前对幼儿进行的餐桌礼仪教育或营养知识宣传也不能涵盖食育的全部内涵。专家认为,只有通过许多吃的体验,人们逐步形成对健康饮食的牢固印象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把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嗜好,并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食育的实际内涵。
一、我国幼儿饮食现状
1.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严重。偏食、挑食、厌食是2~3岁幼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就餐,在家吃饭往往是家长追着喂,令家长深感头痛。孩子的偏食、厌食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足,尤其是2~3岁的幼儿,营养不足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幼儿挑食、偏食、厌食最大的原因就是过多食用精细食物和甜食造成的,成天拿蛋糕当主食,喜吃甜食的;还有些孩子只喜欢吃肉,不吃菜;有些只吃菜,不吃肉的;口渴了只喝碳酸饮料喝不惯白开水;饥一顿、饱一顿,三餐没规律的,饿了就吃零食;嗜食烤制、腌制、深加工食品,不知道这些食品里含了多少食品添加剂、致癌物质。某些家长本身都有偏食的毛病,或者一样的菜重复天天吃,使幼儿厌食,或者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不愉快的情绪等。
2.经常吃零食影响健康发育。吃零食过多会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孩子所需的营养主要是从每日三餐的食物中摄取。如果使孩子三餐吃饱、吃好,基本营养素能够得到保证,无须再加零食。另一方面孩子从零食中不可能全面摄取所需的营养素,这些零食多是单纯的能量,自然营养摄入少,导致身体肥胖而不结实。儿童时期肥胖,成年后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要知道人们吃的食物种类越多、越杂,摄取的营养就越全面丰富,适应能力就越强,以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宝库--蔬菜、水果来说,任何零食都难以补偿。而孩子长期不吃或吃得不足,就会造成代谢障碍,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二、幼儿食育的重要性
1.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形成了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了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形成,严重危害到了自身的身体健康。换言之,饮食已不再是简单的本能,而是可以影响人们健康乃至生活质量的一大要素。而食育,就是专门针对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饮食观念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而提出的。随着食品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深入,广告等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还处在思想意识不成熟时期的青少年,成为了商家们的众矢之的。一些被称为“垃圾食品”的食物成为他们的嗜好,在迷恋追随的同时,殊不知自己的健康正在面临威胁。正是因为从小没有良好的饮食知识教育,对饮食结构与安全没有正确的认识,长年累月,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食育,就是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教育,把错误观念扼杀在摇篮中,把正确认知灌输进脑海里。例如,对于许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儿,可以通过让他们辨认各种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状,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信仰,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2.是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饮食内含生活内容和样式,是文化的体现。从食材及餐具选择、烹饪及食用、饮食环境选择都与民族文化积淀有深刻联系。蕴含文化色彩的饮食活动,基本特征是由民族自然风情、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决定的。不同国家与地区有着与之相宜的食文化。以日本为例,日本提出了“身不二土”的口号,以此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日本培养国民从幼年时期就喜欢吃本国品种的大米和牛肉的习惯,他们信奉自己的东西,爱护自己的文化,因此这些打着响亮口号的泊来品很难占据市场。食育已成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新媒介。于饮食活动中贯穿文化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知识,培养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爱。
三、促进幼儿食育教育的措施
1.结合文化主题进行饮食教育。我国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必须从幼儿阶段抓起。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诗一般的特色饮食和故事,如冬至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腊八的腊八米粥等,幼儿园就充分利用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在班里进行节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亲情教育及饮食教育,孩子们受益匪浅。还可以开展很多别样多彩的活动,如春天的主题是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瓜果的播种,秋天的主题是引导幼儿感受植物丰收、农民忙碌收获的喜悦,布置环境、主题墙板等注意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及季节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食物的由来、营养价值等。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掌握到了相关的饮食文化,又增进了教师、幼儿间的情感互动与文化交流。可以说民间传统艺术展示的快乐时刻,你能看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传统饮食带给孩子的幸福和健康体魄。
2.经常开办家长营养讲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养成与家长有密切的关系。但我们的家长大都是“食盲”,所以有必要开设家长营养讲座,把一些基础营养知识和儿童的食育知识传播给家长。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也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尽量给幼儿提供全面和均衡的营养,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豆类食物和蔬菜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相信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幼儿进餐,严于控制幼儿的零食,乐于与孩子沟通,勤于想办法使食物变得更加精美可口,就能成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结语
总之,就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而言,幼儿食育比其他任何教育都更有潜力。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位幼儿教师付出很多辛苦,奉献许多爱心才能得以实现。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食物的相关知识相结合,以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里特,食育是国民健康的大事[J].中国保健营养,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3]建平,学校健康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