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大城建设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6-05-19罗国仕

成人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农民工

【摘要】基于宜昌大城建设与发展,以现代餐饮服务业为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进行调查,提出“打造职业培训的新常态、营造服务文化的职业氛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其从事职业的胜任力和融入大城的适应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城建设;农民工;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4007003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大城建设视角下宜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为2015SY06

【作者简介】罗国仕(1964—),男,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与成人教育教学。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宜昌这座举世闻名的水电之都和旅游名城全力驶入了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快车道。“大强优美”的城市定位、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与餐饮业的融合发展给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大城建设中,他们逐渐成为服务业的主力。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特指80后、90后的农村流动人口。在全国2.7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以上。[1]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期望值更高,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层次也更高。但由于缺乏职业培训,缺乏服务文化的职业环境熏陶和职业规划,其整体职业素养较低,出现了就业满意度和融城度不高,向上流动难等问题。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宜昌大城人力资本建设建言献策,笔者以餐饮服务业为重点,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桃花岭饭店、峡州宾馆、宴喜楼、香厨、三峡西坝大酒店、三游洞放翁酒店及中南路、隆康路、体育场路的小餐馆、烧烤店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其职业素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认识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绝大多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部分人具有高中或中职甚至高职毕业文凭,但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中职文凭的占60%,有高职文凭的占13%,有本科文凭的仅占3%。由于学历不高,缺乏文化修养,其认识水平和能力自然受到局限,使之对大城建设和就业的形势缺乏科学的分析,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缺乏正确的判断,对职业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在职场上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尴尬时易产生偏见。

(二)缺乏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安身立命之本和融入大城的必备素质。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每年都要参加酒店内部举办的短期培训,还有少数代表被选送到外面学习,但都停留在一般接待技巧层面。而对突出高技能的大城餐饮业标准化服务,74%的人只是一般了解,10%的人甚至不了解。由此看来,关于餐饮业标准化服务是新生代农民工必修的一课。否则,餐饮业不但难以提档升级,而且会“阻滞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的路径”,[2]影响其市民化的进程。

(三)缺乏吃苦精神

读书求学后留城与儿时随打工的父母进城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城市的基本途径。他们不务农活,不谙农事,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餐饮服务中,当问到跳槽的原因时,有47%的人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选择“向上流动”的人仅占18%。在进一步访谈中,笔者发现不少人因为怕苦畏难而对“跳槽”习以为常了。

(四)缺乏学习能力

宜昌在建设“大强优美”现代化特大城市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必然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而当前餐饮业的工资水平较低。调查发现,38%以上的服务员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内,这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其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调查还发现,在业余时间,74%的人在看电视或玩游戏消磨时光。问卷中回答读书看报,开展自主学习的人只有10%。标准化服务是适应大城建设要求提出来的行业规范。但在问卷中,回答非常熟悉的只占4%;比较熟悉占12%;一般了解占74%;不了解占10%。在终身学习社会里,缺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势必严重影响个人进步和企业发展,最终要被社会所淘汰。

(五)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60%的人都有2次跳槽的经历,跳槽在3次以上的占1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吃苦精神;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表现在职业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法和路径不具体。尤其是立足现实,把当前的事情做好,缺乏行动计划,使工作处于随意和无所作为状态。一旦干不好就想要跳槽,这样只能越跳越差。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职业素养低位徘徊是企业用工荒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难的症结所在。有关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产业升级和竞争力。[3]因此,研究对策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以适应大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着力打造大城职业培训新常态

1创新职业培训机制

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将其纳入到大城职业发展的规划之中,在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使职业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公益化。要注重政府、企业、职校及社会各界开展培训的协同性与连续性,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训机构和职校的主体作用、企业及各界的协同作用。根据大城建设形势,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人才交流中心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助的职业培训管理机制。依托中职集团和高职院校打造职业技能分级培训基地,并设立相应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职校在资源、管理及教学方面的优势。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有效监督和培训效果的科学考核,要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满意度和岗位胜任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优化职业培训内容

宜昌地区的职业培训主要集中在电工、钳工、美容美发、烹调等传统行业。随着大城建设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旅游及餐饮服务业的职业培训也如火如荼,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为了适应大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要以“对接市场,引导就业,共建大城,促进发展”为宗旨,根据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分层进行优化,并紧密联系大城实际进行更新,与时俱进。努力构建由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大城法规与文明守则以及权益保护等组成的具有共性特征的基础模块;构建由大城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课程组成的专业模块;构建由国内外行业名流典型职业活动案例和相关优质视频课程组成的拓展模块。以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内容促使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先行达到城市化要求。

3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职业培训既是大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城市融入度的主观需要。按照培训与就业相对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变单一的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演示与训练,以充分发挥受训者的主体作用。

一是任务驱动模式。建立仿真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培训内容,引导受训者体验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是现场指导模式。选择行业有代表性的工作环境为培训场所,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网络自学模式。将优化的培训内容整合上网,建立网络培训课程超市。超越时空,自主选学。

(二)努力营造服务文化的职业氛围

1明确服务标准

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2014年8月,宜昌首个标准化夜市在黄柏河畔闪亮登场,拉开了大城“创标”的序幕。旅游和餐饮服务业必将掀起标准化服务的热潮。标准化必然定格为一种大城意识,成为服务文化的精髓。因此,餐饮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标准,遵守标准,企业法人和管理者尤其要带头落实。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进行督导,形成自上而下践行标准的良好氛围。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标准化服务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2创新服务模式

以服务需求为理念,以优雅的环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人才为保障,切实提高服务档次,维护和宣传大城形象。要改变“下了酒桌上牌桌”的“两桌”模式。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看书的少(占10%),打牌的多(占12%)。实与“两桌”模式影响有关。要以“酒桌+”实现创新,如“酒桌+推介、+酒令、+保健、+K歌”等。打造灵活多样的服务环境,使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使新生代农民工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素养。

3推进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是高品质的服务。它体现在配有文化底色的餐饮环境设计上和富有文化韵味的餐饮服务环节中。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对此,从业人员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要深刻领会服务文化的精髓,锻炼服务技能,以适应大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高品位的消费需求。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以文化润物无声,使人在物质消费过程中获得精神享受。

(三)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分析,提高职业规划的指导性

有关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不高,是因为“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一种心理惯性”。[4]职业目标不明确,自身优劣不清楚,职场需求不分析。有钱就干活,工作无计划,因此要高度重视职业规划。对自我进行认真解剖;对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对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跟踪。努力把握大城人力资本建设要求和发展趋势,做到知己知彼。要从服务大城经济的高度,对职业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从知识积累、能力习得、素质内化等方面对实施路径进行科学规划,使之具有指导性。在职业活动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目标、有动力、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这样有利于提升其职业素养,更好地开展工作。

2长短结合,增强职业规划的可行性

长短结合即长远的打算与眼前的任务相结合;长期的学历和素养提升与短期的就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要防止好高骛远,领导由员工产生,行家由新手练成。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因此,要根据大城经济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职业规划。将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眼前做起。把完成眼前任务、实现短期目标做为增强职业素养、实现远大目标的基础。那么,在职业活动中,每一次成功的尝试,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将是自身职业素养的磨砺与展示、积累与升华。

3德技并重,增强职业规划的实效性

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三峡城市群建设给宜昌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城面貌日新月异,餐饮服务业急需提档升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吃苦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排在首位,它决定职业活动中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和奉献精神。职业技能属于关键能力,它关系到求职竞争力、岗位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适应大城形势发展需要,职业规划应以德技并重为原则,突出实效性。新生代农民工要把品德修炼和技能提升做为内修的核心贯穿于职业规划和职业活动的始终。努力成为品德高尚、技能高超、有为有位的宜昌大城新市民。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中国政府网,http://news.hexun.com/20150429/175408183.html.

[2]雷娜,董浩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新领域:对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208.

[3]费杰.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J].行政与法,2011,(5):39.

[4]冯玲.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现状及能力提升对策[J].农业经济,2013,(10):80.

(编辑/徐枫)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