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2016-05-19张淑霞
张淑霞
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出现的活跃但又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思考。为了使课堂教学进入新课改精神要求的轨道,有两个本源是必须把握的。
课堂教学要回归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属性的本源。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应该是公平、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公平性、开放性、和谐性、发展性是新课改精神所要求的课堂的四大基本属性。
课堂的公平性是指: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己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穿着的好坏,家长的财富、地位、权利的高低等等,而受到不同的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人格都得到尊重,潜能都得到开发,学习都能够自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尊严的学习。
课堂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更开阔的视野,身在课堂,心系世界。要破除“学科本位”,教与学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做到从生活、社会走向学科,又从学科走向生活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当保持更大的开放度。
课堂的和谐性是指:课堂所涉及的诸多子系统,如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子系统均能和谐共存,实现共赢,达到1+1>2的效果。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和谐。过去,我们搞“教师中心论”,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宰,当作真理的化身,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错误的。今天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学生中心论”,把学生捧上神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纵,可以随意,教师只能认同,这也是错误的。在新课改中,教师首先必须认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里又必须弄清楚,真正地主体、主人表现在什么地方?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取得思维的主动权,就确立了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否则是谈不上的。学生取得课堂思维主动权的标志是:思维激活了;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更多、更深的问题。
课堂的发展性是指:新课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三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方向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简称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重大变化。怎样使课堂教学更好地达到“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呢?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要摆正知识的位置。在新课改的课堂中,知识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有所加强。因为,从达成“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来看,知识既是主体又是载体。“知识”是首要的教学目标,它是本体。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方面目标的达成,如技能的培养、过程的经历、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做载体。在新课改中,如果忽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根本性的伤害。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有更开阔的视野,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要因势利导,把相关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传授,渗透进去,是学生在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要回归一种良性状态的本源。这种课堂良性状态的表现是: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情感充沛,师生互动。达到这四个方面要求的课,就是一趟真正的好课,或者说是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兴趣、思维、情感、互动在形成一堂好课上,分别起着关键、核心、驱动、保证的作用,是一堂好课的四大支撑点,教师必须牢牢把握。
支撑点之一——兴趣。大家都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因为兴趣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增进课堂情感的促进剂,是师生互动的动力源。一堂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绝不能成为一堂好课。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我们要特别注重展示学科魅力。按国家课程计划设置的每一门学科都是学生发展的载体,每一门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上都有它的优势,都有他独特的魅力。理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文科中有厚重的人文情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怎样做人。课程中的理科应当引导学生说理,文科应当引导学生悟情,如果缺了理和情,学科教学就丢掉了魂,失去了魅力,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支撑点之二——思维。思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核心。从达成“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技能的培养、过程的经历、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无一不与学生的思维紧密相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支撑点之三——情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包括生、生之间的情感,但主要是指学生对所有学习内容喜爱的情感。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学生喜爱教师所上的这门课,学生离学好这门课就不远了。因此,每位教师都要立志成为学生“两喜爱”的教师,并将此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支撑点之四——互动。新课改中,十分倡导“师生互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的第一句话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里的“互动”应当是动手、动脑、动情,表现为时间互动、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学生和教师有效发展的过程。“互动”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有效载体、宝贵资源,千万不可忽视。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就像任何一项改革一样,新课改必须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建设一个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则。但它面对的困难是何其的多。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新课改虽然是一个新事物,但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只要我们注重课堂属性的本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坚定信心,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和研究中去,虚心向上级领导和各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新课改就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