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山岩画: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

2016-05-18乌力吉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阴山岩画狩猎

乌力吉

岩画是远古先民在深山的岩壁或洞穴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图像文化。东起内蒙古大兴安岭西至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这片广阔的草原带上形成的万里草原岩画画廊,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

北方草原岩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为写实,技法大都是凿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画、天山岩画、昆仑山岩画和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

内蒙古阴山岩画是北方草原岩画的重要代表。阴山横亘于内蒙古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由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和狼山组成。阴山岩画实际上指的就是狼山岩画,即东自乌拉特中旗,西至阿拉善左旗,长达300公里的山峦中的岩画。它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岩画中数量最多也最古老的岩画群。

乌拉特中旗西南一带和磴口县西北的阿贵庙之北的阿贵沟、托林沟一带是阴山岩画画幅最集中的两处地点。其中乌拉特中旗西南一带的岩画以单体画面为多,比较复杂而大型的岩画壁则较少。磴口县西北的岩画最密集的有两处:一是默勒赫图沟中段的第二地点,在一个高不过50米,东西长不过百米的崖壁面上,刻有近百幅的岩画;二是靠近托林沟的格和尚德沟的第三地点,在一块高不过20米,南北宽不及六七米的沟边崖壁上,几乎刻满了岩画,总计不下百余幅。此外,乌拉特后旗的炭窑口和大坝沟口,岩画分布也比较集中。

阴山岩画题材广泛多样,描绘了作画时代不同时期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单体的和成群的,不同种属的动物同在一个画面上。有狩猎图、战争图、人面图、舞蹈图、祭祀图,有日月星辰、穹庐毡帐、车辆畜圈、狩猎工具、手印、足印以及原始符码等图形,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野生动物的形象。总数在10000幅以上,虽经千年的风雨侵蚀,画面仍相当清晰。

阴山岩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北方猎牧人的社会生活。早期主要是狩猎经济,主要描绘从一人射猎、双人射猎到多人围猎等;而后期家养的牲畜增加了,岩刻中就出现了畜圈以及牧放和转移牧场的画面。原始狩猎者对动物形体和习性有较为细致入微的观察,作画时把握和勾画出了这些动物各自的特点,形象惟妙惟肖。总体上看,这上万幅风格古朴稚拙的草原岩画,反映了狩猎者们的狩猎生活、生存状况、原始信仰情况及其社会历史状况。

纵观分布于山峦中的阴山岩画群,并非一时一族之作。研究者发现,前后不同时期所作的岩画画面,出现了“互相打破”的现象,即后来的画面刻画在此前已有的画面上,全面覆盖或重叠错落的现象屡有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民族的迁徙、融合、分裂等导致来此作画的民族发展水平不同。阴山岩画的作者,应是原始先民中有专门技能的画师,他们用锐利的石器(晚期是用铁器)以凿刻或磨刻的方法在山崖或石块上描绘出图画。最早的制作方法是磨刻,大约与此同时或稍后开始使用敲凿法。敲凿法作画,延续时间最长,几乎与阴山岩画艺术相始终。这些作者既有早期河套地区的狩猎人,也有后来形成的匈奴、突厥、高车、柔然、契丹、党项、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都在此生活过,既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的岩画,因而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岩画重叠错落的现象。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 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阴山岩画狩猎
观岩画
岩画诗
滇中记(组诗)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阴山岩画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出塞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