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食与筷子
——谈日本食文化的一个侧面

2016-05-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6年0期
关键词:食文化筷子民俗

何 彬

(首都大学东京 东京都 999001)

筷著文化专题

和食与筷子
——谈日本食文化的一个侧面

何 彬①

(首都大学东京 东京都 999001)

世界上有各种饮食文化的存在,饮食工具也自然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要素。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同属于“箸食”文化地区,但箸的使用方法和箸的形状不完全相同。本文着重记述日本文化里作为餐具的筷子的历史、类别和作为文化符号的筷子,勾陈“和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然而不大为外人注意的角落,依据历史文献,展示从中国传去的箸如何在日本的餐桌上发展变化,其历史及流变的细节以及在今日社会里的全貌。筷箸不但是和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今日日本社会的一个产业,同时还是一个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课目。希望以这些文献和现代资料,提供发展、复兴我国的筷箸传统和筷箸产业以及筷箸教育之参考。

箸 筷子 日本 和食 食文化 民俗 文化符号

动物基本是口食进餐,即直接用嘴取食物。人类和猿类灵长类属于手食,即以手取食物入口。而后,人类社会有了手食之外的用食具进餐的进食方法。

用食具进餐,又分为箸食和刀叉食即使用筷子进餐的地区和使用刀叉进餐的地区。除了吃饭团等个别场合,日本的饭食属于用筷子吃饭菜的“箸食类”。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同属于“箸食”文化地区,但箸的使用方法和箸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图40 进餐方式与人类(山内)

因为世界上各种饮食文化的存在,饮食工具也自然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要素。本文着重记述日本文化里作为餐具的筷子和作为文化符号的筷子。

筷子在日语里一直沿用古汉语的“箸”表记,现在读音是ha-xi,日语读音标注是hashi。多位日本食文化学者指出,日语里“箸”的发音解释起源有二:一是源于它形状类似禽鸟嘴,鸟嘴发音为kuchibashi,因而叫作hashi;二是因其功能在于把食物从容器里传递到口中,似桥的过渡往来功能,所以和桥梁的hashi同音,也有人认为hashi乃是因为筷子过去多用小树枝hashi做,所以谐其音。

日本的伊势神宫等大神社和宫廷祭祀时使用的箸,是用一根青竹折弯的箸,形状类似夹子,不是两根并行的竹枝或树枝。《日本食文化考》的作者平野指出,日本古代用箸的做法被保存在今日的神社祭祀仪式里。日本现在使用的两根成一副的筷子曾被叫作唐箸,一根青竹折弯的夹子形是唐箸传入之前的古老的筷子形状(参照图41),而一根青竹弯过来做成的夹筷恰如鸟嘴张合的状态,因此,古筷子的发音“hashi”本源应该是鸟嘴。后来的桥和小树枝的解释应该是对唐箸的解释。同样的发音,解释的角度不同,从发音追踪区别箸的古老形态和外来形态,精细可窥一斑。

图41 神社祭神用的古式竹折箸(一色)

一、和食使用筷子的历史

日本历史上曾经是手食民族。《魏志·倭人传》:“倭人手食。”在魏志写就的年代,日本还是以手取食物进食的。日本著名创世神话,《古事记》记述某神看到有筷子顺河水流走,知道上游有人居住,另一部古代神话《日本书纪》里有箸墓故事。《古事记》(712年)、《日本书纪》(720年)、《万叶集》(5—8世纪)里都有对筷箸的记载,表明7世纪时筷子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文献记载筷子最早在奈良时代(710—784)从中国传入日本,最初在宫廷使用,而后逐渐扩展到平民阶层。日中之间有名的文化大交流的遣唐使赴中国之前,圣德太子就曾在607年派遣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赴隋朝。遣隋使因人数少、延续期间短而没有被历史学家大书特书,但有文记载小野妹子把使用箸匙的中国式饮食方法带回日本宫廷。

以下,笔者参照史料,整理出日本使用筷箸的八个历史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①主要参照真下弘征,宇都宫大学教育系,《开创“从制作筷子了解食文化”课程》,宇都宫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实践综合中心纪要29号,第477—486页,2006年7月。。有关历史分期请参照文末简表。

第一期 神器、“折箸”时代 弥生末期—飞鸟时代

最初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筷箸,不是人们吃饭的食具,而是竹制的用于祭祀的神器,其形状是一根竹片弯曲制成的“一根箸”。一根箸的名称意在指它是由一根竹片弯曲而成,所以又叫“折箸”。与其说是筷子,其实呈竹夹子状(参照图42)。那时,竹筷因其使用空间限于敬神祭神之处,使用竹筷就需要一定的资格和身份。文献记载当时只有神官和天皇才能使用竹箸。

第二期 竹箸和涂箸时代 奈良时期—江户前期

公元607年,遣隋使小野妹子等在隋朝受到使用筷箸和汤匙的饮食招待,回国后向圣德太子报告,然后筷箸被带回日本。最初仅限于贵族和进出宫廷的人们使用。平民到奈良末期才开始使用。筷子多是白木筷,即直接削制使用不加任何表面涂料的筷子。

第三期 涂箸时代 镰仓时期—战国时期

早期的筷子都是竹箸,之后逐渐增加白木筷即表面没有任何涂料的筷子以及在竹筷和木筷表面涂漆或涂漆描金画的“涂箸”。涂漆表现生活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涂箸最早在镰仓时期流行于武士阶层,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平民生活。

第四期 涂箸大众化时代 江户中期以后

江户时期各地竞先推出本地的涂漆即漆器的家具、食器产品,筷箸自当其中。图42是标以各地区名称的漆筷,表现多种漆器产品筷子的问世。在江户后期,高价的漆器的涂箸已然成为身份阶层的标志,筷子的使用规则也成为培育教养的重要项目之一。当时漆器的涂漆都是漆树的自然漆。

图42 各地的涂箸

第五期 筷子德育时代 明治时期—昭和中期

这个时代筷子的材质为竹制或木制,不太使用涂料。成人基本可以熟练正确地用筷子吃饭。筷子的拿法和使用规则成为儿童素养教育的一环。

第六期 合成漆涂箸,割箸大量消费时代 昭和中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

合成漆的发展使涂箸可以大批量生产。平价漆筷拉近了平民与涂箸即漆筷的距离,普通家庭的日常餐桌上可以随意使用漆器涂箸了。这扩大了漆筷的消费市场,也增进了筷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割箸的一次性使用性质被现代化社会看好,一次性筷子在饮食店铺和购买食品时被大量消费。

第七期 防滑筷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中小学的午餐供给制提供带分叉的勺子,兼有叉子和汤匙功能。青少年不会用筷子的大有人在,于是出现对筷子前部稍做一些凹凸加工处理或使用特殊的漆涂料加工,便于夹取食物的“防滑筷”。有人指出,这种需求本身是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手指活动笨拙化的时代象征,我们说这是一种负向的发展象征。今日也有许多年轻人不会自如使用筷子。

第八期 食育法开拓箸文化新时代 21世纪

现在的日本家庭,基本使用筷子吃饭。青少年偏多使用勺子。一方面是由于米饭盖浇饭或茶泡饭、咖喱饭这类带汤水的使用筷子不如勺子方便的食物多,一方面这与手指尖的动作笨拙化或许有关。21世纪初,日本政府制定实施《食育法》,重视食文化成为21世纪人们有法可循的行为。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如何开展青少年食文化教育和培育其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成为重要的课题。也给包括筷子在内的食具生产、研究和传统行为规范课程设置等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告诉我们,日本是如何从手取食物进餐的手食逐步发展到今日的基本箸食的文化习惯的。筷子的各种民俗和使用规范也是第五期之后才逐渐充实起来的。日本最初的筷子是从中国导入的。经过神社祭祀使用和宫廷贵族使用的阶段,筷子逐步普及到平民阶层的餐桌。筷子从形状、材质、加工类别和使用空间、时间段的不同,分出许许多多的种类和等级。

二、和食筷箸的类别

日本历史上从中国引进筷箸时尚没有用汤匙的习惯。箸匙同用乃中国和朝鲜半岛习俗对日本的影响。奈良时代的古遗址发掘出的竹制或木制的平民用的箸,说明在奈良时代(纪元7世纪)日本平民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平安朝时期(794—1185),宫廷内吃饭的箸台会放两种筷子:银箸和柳箸。古文记录着柳木筷子用来吃米饭,其他菜肴使用银筷子。

江户时代,筷子有了更详细的分类。据资料介绍,有白箸(杉木筷),赤箸(铜筷),太箸(粗筷),尖头箸,割箸,涂漆箸,涂漆竹箸,堆漆画箸,象牙箸,鱼箸,菜箸,杂煮箸等诸多名称的筷子。以下按筷子的材质、用途分类记述:

1.材质分类

竹箸——竹片或竹枝做的筷子。曾经是祭祀专用,现在一般餐饮用也有,料理加工用的“菜箸”多用竹筷。

木箸——多以杉木,桧木,紫檀,黑檀,桑木,柳木,白桦等制作。杉木筷、柳木筷为上。“唐木箸”指樱花树、白桦树、桑树等硬质木材的筷子。也指两根为一双的筷子,与古式的一根箸和一部分连体、使用时劈开的割箸相对而言。一般木箸里奈良县吉野杉的红木利休箸、白木天削和白木利休箸较为有名。家庭日常用筷子除一般木筷子外,紫檀、黑檀的硬木筷属于高级箸,也有用南天树和桑树、铁树做的箸。“白木箸”是用木材直接削制成的筷子,不涂抹涂料或颜色。因木材比竹子易于雕刻,因此有多种雕刻木筷、工艺品木筷。“民艺箸”为民间手工加工的筷子,有各种图案和雕刻等。

涂箸——竹筷或木筷表面涂漆的漆筷。它与白木箸相对存在。传统用取自漆树的植物漆,后有合成漆。木筷或竹筷表面涂漆,有各种单色和动物或各种图案之别。还有镶嵌贝壳或加金箔银箔等工艺加工筷。涂漆根据涂层多少决定其价值。涂层多的筷子光泽好,使用寿命长不易剥落等。

金属箸——金属质地的筷子。有金箸、银箸、铁箸等。文献记述银箸有试毒防身功用,乃模仿中国。文献记述宫廷吃饭用银箸,民间很少见用银箸进餐的记录。平安朝时期(794—1185),宫廷内吃饭的箸台会放两种筷子:银箸和柳箸。古文记录着柳木筷子用来吃米饭,其他的使用银筷子。

2.形状分类

常见的指称日本筷子形状的词语有两口箸,单口箸,利休箸,一根箸和二棒箸等。以下分别记述。需要指出一点,割箸的使用,在历史上曾有其信仰原因,并不完全等同于今日的一次性筷子。

片口箸——筷子一头是尖的,用来夹取食物。一般家庭用或者饮食店用。

两口箸——筷子中间略粗两头尖细,两头都可以夹取食物。一般喜庆宴会或者新年餐桌,神社祭祀仪式等都用两口箸,据说这样是一边供神灵使用,一边自己使用。

利休箸——利休箸又叫怀石箸,相传茶道先师茶圣千利休在待客的清晨,取吉野红杉木削制的中间扁平两端细圆的“中平两细”的两口箸木筷子而得名。还有文献记载利久箸也是两头细中间粗的两口箸,用来形容夫妇并肩而立,有“夫妇利久”之说。因此,结婚有送筷子习俗,但不似汉族的祝愿快快生子,而是祝愿一对新人比翼齐飞,同样是吉利的寓意。利休和利久,发音相同,形状极为相似,很多筷子专店常常不分利休箸和利久箸的文字区别而混同。猜测“久”有久远之意,比“休”字吉祥,尽管利休是名人,筷子形状取自他削制的筷子,日久天长,喜爱使用谐音的人们慢慢用利久取代了利休的文字表现,应该是谐音变字的民俗心理而致。在吃高级和食套餐的怀石料理时,至今仍然多使用白箸(杉木筷),这种白箸又叫利休箸,从而可以知道利休箸在现代也是一种高级木筷。

一根箸——上面记述过的用一条竹片折弯的老式筷子。

二棒箸——一般概念上的一副筷子。由于日本江户时期以后连体的割箸筷子流行,人们多在庆贺或祭神时特意避免使用割箸,而用二棒箸。详见下一节记述。

割箸——特殊的日本筷子是“割箸”(有丁六、小判、元禄、天削等种类),我们一般叫一次性筷子。割箸被精心削制成不同形状,其使用区分标示出餐饮人的不同身份。因此割箸不是一次使用之后丢掉的简易餐具筷子,而是被赋予了文化符号意义的一类筷子。因此这里避开一次性筷子的称呼,用割箸指称。割箸多用杉木、桧木、针叶松、柳木、白桦制作,不涂漆。形状有丁六、小判、元禄、利久、天削、利休、角箸、祝箸、竹割箸等。具体形状见图43。丁六箸、小判箸是当时货币的称呼,从筷子顶部形状取名。元禄箸源于对元禄时代的经济隐喻。利久箸是两头细中间粗,用来形容夫妇并排而立,有“夫妇利久”之说。

天削箸指筷子头部削出斜面的状态,常用高级吉野杉木制作,故是割箸里的高级品。

竹制割箸形状传说基本等同木箸,从略。

图43 割箸形状与名称(一色)

3.用途分类

资料表明和食筷子按用途有三大类别:料理用,进食用,其他用。笔者倾向于分为四类:料理用,进食用,仪式用,其他用。料理用有菜箸,鱼箸,取箸;进食用有御膳箸;仪式用有神事箸和祝箸;其他用有骨箸,火箸。

菜箸——指加工饭菜鱼肉时用的长筷子,古代又名“真鱼箸”。“鱼箸”“菜箸”是专门用于分别加工鱼类或青菜类使用的筷子。古时切生鱼和禽鸟类时不能用手直接触碰鱼或禽鸟,要一手操刀一手执筷。这时的筷子就是“真鱼箸”。真鱼箸基本采用竹制,每次都是现场削制使用,只使用一次。神社今日尚保留制作祭神食物时的刀箸加工法,用的是金属箸,一般家庭用的菜箸都是竹制箸。油炸食物时的菜箸较长,多用金属头接木筷身。

菜箸至今仍然是家家户户生活必需的一种筷子。现在市场普通销售的以竹制为多。过去手执部分顶端打孔,穿根细绳为一副筷子,最近完全呈二口箸形状(参看图44)。

图44 菜箸、取箸、栗箸(一色)

取箸——取箸是给客人分餐用或者聚餐时用的公筷,加工后的菜肴如日式煮物类装盘时使用等等。正式场合的取箸多为青竹筷,给客人分拣食物时要区分生、熟食物用箸,荤腥味道和蔬菜类则要准备不同的竹筷取箸。

御膳箸——进食类就是个人餐饮用箸,它有个人专用和非专用之别。吃饭时的筷子有御膳箸、取箸之分。筷子按使用人的年龄、性别分,有儿童用,成人用,男女用。一般用粗细、图案和长短来区别,曾经一般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用筷,用颜色、花纹图案或雕刻以及大小尺寸来区别,日语叫做铭铭箸,是个人专属餐具。它不仅用来区别使用人,也标识每个人在家庭内的地位。个人专属筷多用白箸或涂漆箸、割箸。请客时的客人专用筷没有个人指定,日常家庭饮食时不会使用客用筷。

祝箸——日本把一般生活和节日、祭祀活动、婚庆等活动分为日常和非日常。日常(ke)和非日常(hare)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日常(ke)的筷子,有吃饭的个人筷,料理用的菜箸、火箸等。非日常(hare)的筷子主要有祝箸类。祭神时用的筷子不能用割箸当场一分为二,祭神之后的谢神宴会使用的筷子不能用神使用过的筷子吃饭,于是有了两口筷,即两头可以用的筷子,一边供神用,一边自己用。婚礼祝寿等喜庆宴席更忌讳分别、分割、分裂之类的不吉祥的行为,于是事先把筷子加工成两根一副,不需要当场劈开使用。并且,两头略尖中间部分呈微圆凸状态,预示鼓胀起来,是吉兆。所以,日本社会在非日常的宴席上,包括正月的家庭餐桌上也一定使用祝箸。这也可以视作一种社会民俗、饮食民俗、餐桌民俗。

神事箸——神社祭祀专用的筷子。古时是一根折弯的竹箸,现在多为二口箸。按材质分有镀金箸、竹箸、木箸等。①向井由纪子、桥本庆子:《物与人的文化史 箸》,法政大学出版局2001年版,第122—134页。

仪式箸——仪式用或祭祀用箸,指神社的祭神仪式用的筷子。在神社切鱼时不用手直接接触鱼身,而单手用较长的金属菜箸固定鱼身,单手用菜刀切鱼、装盘。神社祭祀用的竹箸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仪式用箸。节日或婚礼贺寿等庆贺宴席用的筷子多是有吉祥祝福之意的筷子,属于特殊的生活用箸。虽然也是在仪式上出现,但是本文已把它作为祝箸类放在民俗类记述。

此外的仪式箸,还有茶会用箸。茶会用的筷子很有讲究,传说每次茶会之前主人会专门亲手削制吃茶点的茶果子筷,属于一种特殊生活用箸。

另一种仪式专用箸,是日本社会火葬后家人拣骨灰专用的“骨箸”,火化后由家人中二人一组用两双骨箸同时捡骨入坛。因此,其他场合的二人同时夹取食物是极大的忌讳。由于一般讲仪式都是指祭祀神灵或祖先,被认为很有死亡污秽的葬礼用箸没有被分类在仪式里,尊重民间情感,笔者也把骨箸从仪式类摘出,放在其他类里。

火箸——日常生活用的夹取火炭的火筷也被归入筷箸类。它曾经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非饮食用筷子。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电取暖或油取暖的普及,这种筷子也逐步退出日常生活。

三、承载文化符号的筷子

筷子不仅作为饮食工具存在,它还含有多种多样的民俗因素,因而变得生气勃勃,成为生活中活跃的一种承载着文化符号的物质存在。

1.筷子民俗

日本社会也有许多围绕筷子的讲究、禁忌、习惯。21世纪以来的日本都市社会的筷子民俗呈减少趋向,但以日本和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人们重新开始关注食文化,筷子文化随着食文化热被重新评价、重新认识。日语里有各种筷子用语,其实也是筷子的民俗。以下择要介绍:

祝箸——祝箸是用于祝贺节日或婚嫁寿宴等喜庆宴席的筷子。由于割箸使用前需要把连在一起的筷子掰开使用,有“分开”“分离”之嫌,割箸名字本身也有不吉之嫌,一般喜庆时的筷子都是两根不连成一体的筷子。由此形成了筷子民俗禁忌,所以庆贺用的祝箸都是“两口箸”①向井由纪子、桥本庆子:《物与人的文化史 箸》,法政大学出版局2001年版,第485—586页。。两口箸中间略粗两头细,没有头尾之别。人们说这是一边供神用,一边自己用的。

Hashikaki——没有对应的汉字。源自旧时乡村里过年之前准备新碗新筷的习俗。

新箸节——每年7月用青茅草做的茅草杆新筷子“茅箸”,先供在神龛里,而后用新筷子吃新收割下来的麦子做的乌冬面和豆包。该习俗主要分布在神奈川县和千叶县等地。

杂煮箸——“祝箸”即非割箸状态的一双筷子。杂煮是日本各地几乎家家大年初一都要吃的煮年糕。白木箸的柳木柔软有韧性,夹食年糕不会折断,是过年期间人们乐于使用的吉利筷子。

初箸——婴儿出生百天时,有“初食之贺kuizome”,是象征性地给婴儿吃饭的祝贺仪式。仪式上摆放一套新餐具,并象征性地夹一点米饭放进婴儿嘴里。这个习俗又叫配齐筷子hashisoroe或竖筷子hashitate,可见筷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佛箸——日本社会有在盂兰盆节祭祖和除夕供魂灵的饭团上插一根筷子的习俗。与此类似,人死后有出殡前一直摆一碗“枕饭”的习俗,枕饭是一碗盛得满满的米饭正中插一双筷子。筷子在习俗中有重要的符号意义,饭碗上插筷子也就成为一般餐桌的大忌。

太箸——意为粗筷子。比一般筷子粗,是男子用筷。传说第七代将军足利义胜和家臣们在庆贺正月的酒宴上,自己用的筷子折断了,几天之后足利将军骑马出行时,落马身亡。传说自那之后,喜庆筵席忌讳筷子折断,多用不易折断的柳木筷子并有使用粗筷子的倾向。而一般场合,男子也多愿意使用粗筷子。

斋箸——20世纪初日本尚有使用斋箸的习俗。葬礼后吃斋饭用青竹新削制的筷子,饭后筷子烧掉。斋箸是特殊场合专用筷,只用一次,葬礼饭后烧或者初七日、七七日烧,各个家庭做法不同。据中村学院大学中山教授介绍,1971年在距东京很近的埼玉县还有葬礼斋饭使用斋箸的事例。这种习俗和正月过后烧掉正月各种装饰物和正月使用过的祝箸一样,是出于神圣清洁的观念。这与今日社会图方便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不同。

2.筷子的文化功能

除了祭神仪式使用和餐桌使用的祭祀道具和料理工具、饮食餐具之外,筷子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寓意,作为文化符号存在。

负载民俗因素的工具——祝箸中间略粗两头尖细形状表现的是神人共食的思维,上一节的“佛箸”民俗,人们用筷子的插放位置表现区别阴阳两世界的民俗世界观。由此可以说,筷子是伴随人一生的餐具和文化符号,在人的一生中的仪式里都有筷子的身影,是负载着民俗因素的重要工具。

区别身份级别——依据筷子的材质、削制形状和涂漆加工的不同,筷子有高级、一般、礼品用、家庭日常用、个人用等区别。使用铜、铁、金银筷子和竹木筷子,鲜明表示使用者生活阶层和身份。日本平民不用金、银、铜等贵金属筷子。人们细致地削制或雕刻或堆漆画的各种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具有价格和使用人身份、使用场所的标识意义。因而,餐桌上摆出什么筷子,显示主人和客人的身份、待客级别以及餐饮的特殊时间空间等。

标示消费级别——和式餐馆摆出桧木(hinoki)的天削箸或利休箸或竹制雾岛箸,意味着这家店是高级料亭,筷子提醒你有口福享受高级餐,同时也暗示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摆丁六箸的是大众餐厅,可以放心消费,不过不会出现高级食材的和式料理。现在的和式餐厅已经不再这样运用“筷子符号”来区别餐馆级别和对待客人。但餐厅还是会摆出不同价位的割箸。筷子曾经是一个经济符号,用来标识客人的经济力量和消费水平。因此,筷子在日本社会是具有标识社会阶层和个人身份的符号功能的餐具。

标示性别年龄和地位——有学者指出,中国和韩国的筷子基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日本的筷子有男女之别、成人儿童之别。男筷粗长,女筷细短,儿童筷比成人筷短小、细。男筷大多用冷色,女筷和儿童筷色彩鲜亮。传统上用不同浓淡的红蓝色区别男女筷子。

饮食文化特征表现——日式筷子比较尖,相对短小些。这是因为和食多食鱼,需要筷子挑鱼骨鱼刺。历史上一直有“铭铭膳meimeizen”习惯,每个人一份饭菜,各自吃。所以不需要太长的筷子。因此,筷子的长短粗细也间接反映出饮食文化特点。

形状赋予寓意——筷子的分类里,有“一口箸”“两口箸”之别。还有“一根箸”和“棒箸”,即一根竹条弯曲成形和分为两根的筷子。在既有神人共食的感念,又要神人有别的民俗思维作用下,于是人们使用两口箸,一边供神用,一边自己用,达到民俗性心理平衡。又因为割箸的名称和一分两半的行为,人们避免在喜庆场面和祭神空间使用它,于是祭祀和庆贺场面、新年或节日、喜庆筵席上大多看不到割箸。正月饮食有与神共食之意,用柳木的利休箸,取神人共食、白色神圣之意。

趋吉避凶——新年和祝贺生日、祝贺婴儿百天以及节日贺宴时都要用柳木筷子,一则是由于柳木箸是弹性大的高级筷子,一则是由于一桩历史事件,日本的筷子有了卜吉凶的文化含义。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形成节日喜庆筵席用祝箸,选择用两口筷、柳木筷的习惯。栗箸,由于人们相信栗木有神灵停留,所以栗木筷子有祈福功能。此外,栗子的发音与扩展相同,使用或赠送栗木筷子,有祈祷事业发展,祝愿大展宏图之意,赠者、受赠者、使用者皆大欢喜。此外,筷子用南天木做,谐音破灾转吉。用槐木做筷子,谐音转换。用栎木做筷,谐其音“kunugi(拔苦)”,期待苦尽甘来。一种叫做itii的常绿针叶树,因为它的发音和日语的“第一名”同音,这种木制的筷子,用来做赠送礼品,预祝受赠者出人头地,事事得第一,于是成为赠送年轻人和送给事业奋斗中的人们的极佳礼物筷子。

祝福——福冈县早良郡有久弥大箸祭,用柳木做成直径3—5厘米、长约30厘米的大筷子供在神堂前。祭祀仪式结束,人神共食的宴会结束后,给当年新婚的夫妇各发一副大箸。这粗大的柳木筷子,寓意粗大坚实地建立家庭,像柳树那样健康茁壮,伸枝展叶。

赠送筷子祝寿,结婚送筷子寓意比翼双飞,夫妇同心合力建筑新生活,送礼物祝福用筷子夹来好运等,还有如用猫头鹰fukurou谐音“福来”的祈福筷,用不倒翁daruma寓意考试及格,百难不倒、安全、除灾厄、招福等。笔者走访筷子店见到多种祈福筷子。赠箸送祝福,都是用日本民俗信仰的吉祥图案作卖点的。

在今日的网购时代,筷子销售依然活跃。打开网页可以发现很多推销筷子的宣传:母亲节请送给她筷子,父亲节要选副好筷子,结婚纪念日送一对吉祥祝福筷子,六十甲子大寿送他一副长寿健康筷子云云。民间习俗缩短了人们与筷子的距离,借助种种民俗信仰和谐音民俗为卖点,增加了筷子在饭桌之外出现的机会。商家用人们趋吉避凶和自古重视筷子的心理,不断推出新的销售理由,吸引人们购买、使用、赠送筷子,日常使用的筷子也因此成为非日常的馈赠品,由此增加各种筷子的销量。大量背负民俗因素的筷子,在固定的节日和某些人们喜庆祝贺的时间点,作为非日常物品出入寻常人家。

筷子民俗活在今日经济社会里,筷子民俗被传承在今日送礼贺节日的习俗之中。各式各样的筷子,也因此不断地出现在你家我家他家……

3.筷子的教育功能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社会大力强调“食育”,2005年政府正式通过实施《食育基本法》,强调在德育、智育、体育之外增加食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和人格。自那以后,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具体餐具的研究记述日益增多了。通过食文化加强青少年对自我民族文化的认知已经被更多人认可和实践着,其中一环,就是通过手工制作筷子了解食文化。

宇都宫大学真下弘征、奈良教育大学向山玉雄、东京都江东养护学校的榎本佳子三人合著的论文探讨了如何对小学生大学生讲授筷子课程①宇都宫大学真下弘征、奈良教育大学向山玉雄、东京都江东养护学校的榎本佳子:《如何创出筷箸课程——对小学生和大学生讲授筷箸制作》,宇都宫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实践综合中心纪要30号,2007年7月,第307—316页。。真下强调,通过对各类筷子分类以及名称的讲解,青少年可以学习到食物史、生活技术史等文化内容。

真下弘征在《开创“从制作筷子了解食文化”课程》②真下弘征,宇都宫大学教育系:《开创“从制作筷子了解食文化”课程》,宇都宫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实践综合中心纪要29号,2006年7月,第477—486页。一文中,强调通过带领中学生们动手制作筷子,同时让学生了解筷子与饮食生活的关系,筷子在食物史里的历史位置,从而达到教育青少年掌握物品制作的技术,懂得食文化的内涵。

有论文探讨使用筷子对儿童手指尖灵活度的影响和对大脑的影响,还有探讨多大孩子学会使用筷子为好。

图45和图46是对儿童几岁学习拿筷子,谁教孩子用筷子的调查,结果是母亲教孩子正确使用筷子,一般在5、6岁学会用筷子。我们不以为然的小节,他们是作为食育内容之一和食文化教育的一个内容来对待的。

图45 学习拿筷子方法的年龄调查

图46 谁教会孩子用筷子的调查

在筷子专卖店里,有为孩子们准备的练习筷子,形状就是一个大夹子,用它吃饭夹食物不用担心会拿不住脱落一支。筷子店还为左撇子准备左手好握的筷子等。筷子不单单是吃饭的工具,还是增进儿童智能的工具。这也许会成为现代的年轻妈妈们注视筷子的有诱惑力的亮点。

日本餐桌上也有许多传承下来的禁忌和规矩。指筷sashibashi,是说用筷子指人,是不礼貌的。用筷子勾动碗盘的拉筷yosebashi,和别人同时夹同一盘菜的二人筷futaribashi是捡骨灰时特有的动作,餐桌上非常忌讳。筷子夹菜滴汤水叫眼泪筷namidabashi,各个盘子里挑挑拣拣的称迷路筷mayoibshi,用筷子头扎食物叫扎筷sashibashi,夹了这盘忽然又放下去夹下一盘的菜的动作被称为转移筷uturibashi,用筷子翻找盘子或汤菜的行为叫做寻找筷saguribashi等。日本又有很多用漫画讲解如何使用筷子,如何避免餐桌上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举止。还有学者在论文里指出,横放在碗盘上的“过河筷子watashibashi”、筷子架在碗沿或盘子沿上的“搭脚筷子kakebashi”的行为,在没有筷托时是一种卫生行为,应该从禁忌类解放出来,加以提倡。这告诉我们民俗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顺应社会发展和变化而产生寓意的、客观的融合和变化。

餐桌用筷子进餐,不单纯是运用食具进餐的问题,它已然被视作教养的一部分。教筷箸文化史,这些属于教养行为的餐桌行为规范也包括在课程内容之中。由此,可以促进孩子们理解文化和自觉遵守基本餐桌规范。筷子的制作,筷子的传说,筷子的历史,筷子的拿法,筷子的忌讳,都可以揉在食育、食文化课程里施教。

四、融入生活和习俗里的文化传承

以上简要记述了日本社会里和餐桌上的筷子,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类别、名称、功用和民俗等。筷箸习俗如何适应今日社会,是有关人士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很高兴我也有缘踏进了关注筷箸习俗的圈内,也有机会具体思考这个问题。

前面讲到民俗学里有日常(ke)和非日常(hare)一对概念。日常(ke)的筷子,有吃饭的个人筷,料理用的菜箸,火箸等。非日常(hare)的筷子,有祝箸、利休箸、一根箸,宫廷仪式用的竹箸,葬礼用的斋箸等。人们用筷子送礼,筷子就成为具备非日常性的物品。

日本的神社会给拜神人发长寿箸、夫妇箸、健康箸、结缘箸等。家庭访问的推销商也曾经给孩子们发一个气球或一双儿童筷子。重视筷子的使用,重视筷子的礼品化,传承筷子互赠的习俗,已经渗透日本社会。这种习俗支撑了日本社会筷子的消费和筷子产业的充实和发展。

图47 伊势神宫出售的礼品筷子

图48 神社等发给求拜人的长寿、结缘筷

笔者走访了几家筷子专卖店,里面陈设琳琅满目,有各种生肖筷、开运筷、消灾祈福筷、男子汉筷、淑女筷、夫妇套筷、一家三口成套筷、一家四口成套筷、母亲节用筷、父亲节用筷、高级木筷、艺术雕刻筷、写着感谢语言的词语筷,等等。生肖筷子常见于旅游景点或观光游客较多的地方。生肖筷子、生肖筷托、筷袋等放在醒目之处,逢到那年的生肖动物更是备足数量供人们选购。十二生肖筷子不仅仅是那年出生的人们使用,每年使用那年的生肖筷子还是一种祈福行为。摆放在店铺醒目之处,督促人们每年购买或逢家里某人的本命年时购买,一来满足祈福心理,二来加快了日常用筷子的消费周期,当然也支撑了筷子制作行业的发展。而色彩华丽的生肖筷子和筷子托的消费,在有意无意中宣传了生肖习俗。和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筷子和食物形状的筷托如寿司筷托等被摆到筷子店显眼的柜位,这无疑也是对民族食文化的宣传。设想我们筷托的形状是饺子的、月饼的、粽子的、油条的、炸糕的以及各地小吃的,等等,餐桌上会构成欢快的景象,同时让人们生出对民族民俗食品的爱怜和亲和感吧。

图49 生肖筷子① (何彬摄影)

图50 生肖筷子② (何彬摄影)

图51 生肖筷子和生肖筷托 (何彬摄影)

利用筷子夹食物的特性,寓意筷子可以夹来幸福,拈来和和满满的家庭生活等,于是又有下面的夹取幸福对筷。接受这样礼物的人,一定会心情喜悦。礼轻情义重,体现于此。民俗载体于商品,民俗得以在生活中传承,商品得以依存民俗而延续消费,筷箸产业站立在民俗消费的基础上,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在民俗心理接受的社会环境里一步步扩大消费途径同时也会发现企业发展新路途。

图52 夹取幸福的筷子(何彬摄影)

民俗消费会超过普通生活消费。在筷子消费方面,非日常的筷子消费会超过日常筷子的消费。如果推广送筷子表心意的民俗,一来扩大筷箸文化、筷箸民俗的影响,二来也推动筷子消费。重视挖掘筷子的非日常性因素,用民俗充实筷箸文化,提醒人们从民俗角度关注筷子、喜爱筷子、消费筷子和了解筷子民俗,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途。希望能参与保护文化传统产业同时促进文化消费的各种尝试。

通过筷子的教育功能的记述,可以了解今日社会的文化教育、民俗教育。可以从身边的日常琐事入手,从讲解筷子文化史开始让人了解饮食文化,从使用筷子的规范教育美化人们的餐桌行为。民俗往往通过这样的形式,点点滴滴渗入青少年思想深处,帮助他们掌握自己的文化细节,了解民俗的亲和性并逐渐去身体力行——由此想到,我们也可以编制食具制作和使用教材,让青少年参与碗筷等食具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参与手工可以简单制作的筷子工艺过程,增进他们对筷子的了解和对筷子作为文化符号的理解,从而实现筷箸文化的传承。一味强调学习成绩,考上好学校的思维和遍及社会的偏执风气会对传承传统文化形成屏障。

我曾经见到一些出国留学生不知年节由来,不知饺子、粽子、月饼的文化内涵,也有些不知道筷子使用规则。他们有些出国留学后才感觉到民族文化的重要,开始学习和关注本民族本国的文化,虽然迟了一些,但还是可喜的。如果可以在国内一般教育环节里,嵌入点点滴滴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筷箸文化的内容,也许我们的后代会对传统有更细致的理解和更深、更浓的情感。

融入生活的传承,才会绵延持续,成为习惯的文化行为,才能代代相承。期待筷箸文化陪伴美味的中华饮食,日益传承光大。

附录 日本历史年代简表

弥生时代 公元前300年—250年左右

古坟时代 250年左右—600年左右

飞鸟时代 592年—710年

奈良时代 710年—794年

平安时代 794年—1185年

镰仓时代 1185年—1333年

室町时代 1336年—1573年

江户时代 1603年—1868年

明治时代 1868年—1912年

大正时代 1912年—1926年

昭和时代 1926年—1989年

平成时代 1989年—

① 何彬,女,文学博士,首都大学(日本东京)人文社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民俗学、仪式研究、丧葬习俗、节日与食品、新华侨华人研究、中日比较民俗研究。

猜你喜欢

食文化筷子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说『筷子』
筷子
民俗节
竹筷子
筷子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