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

2016-05-18蕾刘敬祥

东方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对策研究绩效评价

郑 蕾刘敬祥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德系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

郑 蕾1刘敬祥2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德系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近年来,青岛市产学研的合作发展迅速,对于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产学研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制约青岛市产学研未来的发展。因此针对现有的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青岛市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绩效评价;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合作日趋密切。产学研三方通过紧密合作实现技术、知识及人才从学研方向企业的转移,形成了优势互补,加快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推进产学研联盟的建立,既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内在发展要求,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过去,学校和科研院所仅关注论文发表数量、职称和专利技术,忽略了技术的产业化,而大部分企业资金富足,而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更新和创新的能力欠缺。通过三者之间的结合,很好的进行了互补。无论从产、学、研三方利益的考虑,还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实现产学研的友好合作和结盟是解决自身发展困境和实现国家战略的最佳途径。

近年来,全球经济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如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风险投资介入频繁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等。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也有所调整,如何有效的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和成果转化,如何对产学研的绩效进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在青岛的建立及相关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的趋势将更加壮大,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同盟将更加紧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产学研的发展在青岛尚处在起步发展期,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目前的产学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显得非常迫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产学研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外产学研发展实践经验及总结

国外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发展的比较早,已经存在很多成功的案例,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美国的“硅谷”“波士顿工业园”,日本的“官学研”模式,德国的“斯坦贝艾斯经济基金会”等等,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市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1.美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的发源地,是进行产学研合作最早的国家。在其产学研合作过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51年兴建的斯坦福科技园,由此带来了“硅谷”,波士顿公司在128号公路兴建的“波士顿128号高科技园区”等等。

美国产学研合作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使得院校和企业建立了多层次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科技工业园模式、孵化器模式、技术许可及转让模式、合作研究中心模式等,为各国的产学研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日本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日本的产学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战后复苏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二是调整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战争中经济受重创,国内急需各种人才,因此政府提出通过产学合作的模式来满足人才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竞争使得产学研的发展面临挑战,日本政府将产学研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因此该时期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引导产学研的发展,并确立了官学研的发展思路。

日本政府虽然重视产学研的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对日本前期的文献和历史资料可以看到,日本的产学研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教师和专家等对这种合作模式积极性不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高校在合作中处在劣势的地位,并且很多老师的思想并未有所转变,因此对于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个角度是大企业认为国内高校的科研水平一般,很难产业化,因此对这种合作模式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然而日本现在无论是自主创新领域,或者是产学研合作领域,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日本政府。由于日本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其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日本官学研有了今天的发展。

3.德国的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德国政府为重振经济,大力发展产学研,以知识拉动经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举措是建立斯坦贝艾斯经济基金会和佛朗霍夫联合体。斯坦贝艾斯经济基金会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应用高新技术,使企业获得高新技术红利。该基金会的技术转让往来是以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依托,涵盖多个技术转让中心,并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如该联合体通过众多项目证明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从而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佛朗霍夫联合体是以在德国历史上取得重要成就的佛朗霍夫命名,该联合体在本质属于产学研合作。该联合体覆盖了信息、交通、能源、安全等各个领域。联合体通过与企业、政府合作,建立了基于利益而联系的纽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联合体注重知识创新,还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通过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流动,而且还令隐性知识在联合体内部流通。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产学研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发展环境,同时在政策、法规方面予以支持;产学研的发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均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产学研之间应建立较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应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相对应;产学研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青岛市产学研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和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六抓”举措,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全市共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4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38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8家。获得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字号牌子。2010年和2013年青岛市先后获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双试点”城市。

2014年,青岛市在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孵化服务上也取得重要成就。一是建设国家海洋实验室。2013年底获得科技部批复,目前组建方案和运行机制已基本确定,国家、省支持经费已部分落实。二是加强与中科院合作。促进中科院在青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生根,已成立10家产业化公司,与青岛港、南车等企业开展合作,产业技术育成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三是加强与高校合作。与清华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哈工大、哈工程青岛科技园与2014年8月开工,西安交大、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启用。四是加强与央企合作。机械总院青岛分院、中航625所增材制造中心投入运营。五是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六是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信智能交通即将正式获批,南车四方、海尔模具、蔚蓝生物等三家建成并通过现场验收。

2014年,青岛市制定了“孵化器十条”优惠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新开工128万平米,竣工51万平米,投用25万平米(累计开工887万平米、竣工637万平米、投用356万平米,入孵企业2627家)。二是加快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海洋生物医药、橡胶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三个公共研发平台投入运行,建立“企业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引进全国黑马大赛文化创意行业大赛,组织天使投资沙龙等40多场专题活动,助推在孵企业融资融智发展。2015年上半年新入孵企业218家,创业团队中院士、千人、杰青等高端人才50多人。

三、青岛市产学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青岛市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1.技术源头供给不足,研发水平薄弱。目前青岛市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或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不高。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科研院所的成果不能投入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较低,仅代表实验室技术水平;青岛市目前的技术交易领域仍集中在传统制造技术,而对新兴的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因为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低,对不成熟的技术难以独立的进行工业化生产,难以进行有效的应用开发,难以独立进行市场开拓,因此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青岛市知识产权申请、科研成果开发较多,但有效的,能投入生产的较少。同时,青岛市高校、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偏少,技术向产业输出偏少,全市技术交易额虽然去年增幅达到40%,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仍属中下游。

2.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偏少,研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自2012年“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发展较快。据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为4600余家。其中,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538家,占全部高企的84%。2013、2014年,全市共有26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9亿元支持,项目和资金数量连续两年均居计划单列市首位。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比重仅为2.7%,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比重为15%,南京市的该数据为10%。全市63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省内排名第一,在同类城市中仅排第十。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融资发展困难、环境营造不够等。

3.科技创新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仍存在部门化、碎片化、重复部署建设的现象。目前全市缺乏统筹的资源配置体系,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受政府体制的闲置和制约,在资源统筹方面信息难以共享,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呈现典型的部门化和碎片化,尤其是条块管辖、各自为政的现象异常突出,既影响了产学研的发展,又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一些地区受管理体制闲置,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的沟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二)青岛市产学研存在问题的分析

1.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市场意识较差。目前,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内部考核上重点在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及发表论文数量等,关注的重点在“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即将相关技术进行产业化,这很明显与市场的需求脱节,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低下。这导致企业对技术成果的需求不择,科技成果出现“滞销”的现象。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除了有企业参股的科研院所外,其他的科研院所缺乏将技术成果进行转化的动力,仅出售知识产权,向企业提供单项的技术,仅能用于小规模的生产,不能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2.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难以进行产业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所开发和转让的技术往往是实验室技术。因为缺乏技术开发资金和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导致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提供的技术往往停留在样品,展品的阶段,未形成产品或商品,导致科研机构的研发与企业的生产存在脱节。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果难以直接应用在企业生产领域,产业化成果较低,同时因为产品的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机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因此无法科学判断某项技术成果的应用前景。

3.企业对科研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技术创新投入的风险较高,中小型企业普遍认为通过产学研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收入比太高,不合算,因此一般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然而企业在技术引进之后,由于内部研发人员的不择,很难将引进的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企业的技术需求往往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之间存在落差,如果由科研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面临研发机构资金不足的困境。反之,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则会大大的提高企业的风险和增加企业的成本,将风险不合理的转移到企业,导致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存在诸多顾虑。同时,由于目前企业的技术保密较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学习,因此企业自觉提高创新力的压力不足,导致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

4.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将直接影响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和效率。产学研三方均是“利润中心”,均以盈利为目的,都期望从合作中获得收益,然而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过程中,往往非常复杂,合作形式多样,市场前景不定等,导致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没有规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一般是各方根据经验和对产品市场前景的判断来进行谈判,这种分配方式不能很好的反映各方的贡献率,往往取决于各方的谈判技巧和谈判能力。如果我们对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缺乏有效的界定,将影响合作各方的动力。

5.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信息不通畅,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通畅,三方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很多的科技成果被闲置在实验室中无法转化,而企业自身又无法解决技术难题。目前青岛市产学研信息不通畅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首先,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但是平台的利用度不高,目前还不被广大的企业接受和认可。其次,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约束性较差,三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三方合作仅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缺乏一个系统完善的沟通交流渠道。最后,分管产学研合作的机构职能部门不同,各自的运行机制不同,导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产学研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青岛市产学研绩效评价分析

(一)模型设计及指标选择

本文选择DEA模型对产学研的合作绩效进行评价。产学研投入指标包括:科研人员数量占从业人员比重(X1),政府科研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X2),高校、科研机构科研经费占政府支出的比重(X3),研究开发活动单位数(X4),高校、科研机构外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研发总支出比重(X5),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X6)。产出指标包括:三种专利授权数量(Y1),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数(Y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Y3)。

(二)产学研合作绩效分析

本文中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科技统计年鉴》及各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时滞效应的时间确定为1年。投入采用的是2014年的数据,产出采用的是2015年的数据。绩效评价的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1 山东省各地级市产学研合作绩效一览表

11 日照市 0.572 0.72 0.794 无效,规模递减12 莱芜市 0.755 1.000 0.755 无效,规模递减13 临沂市 0.920 1.000 0.920 无效,规模递减14 德州市 0.772 0.993 0.821 无效,规模递减15 聊城市 0.816 1.000 0.816 无效,规模递减16 滨州市 0.710 0.900 0.789 无效,规模递减17 菏泽市 0.739 0.940 0.786 无效,规模递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综合效率为0.986,为DEA无效,在全省17个地级市中处在第4为,落后于济南等城市,说明青岛市的产学研投入效率相对其他城市仍未达到最佳状态,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的纯技术效率为1,技术效率较高,但产学研合作处在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投入产出的规模不合理。规模报酬递减的直接影响是企业和政府的科研投入减少。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研方对政府和企业的依赖性过强,未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影响了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对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降低产学研的合作风险,才会在产学研产出上有更大的增长。规模消息才能达到不变,资源才能实现有效利用。

(三)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的优化调整分析

根据DEA原理可知,可以将非有效的决策单元调整到有效的水平,从而达到理论的帕累托最优,为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给出了以下调整方案。具体如表4-2所示:

表4-2 青岛市产学研优化调整方案

从上表4-2可以看出,与理想值相比,有三项投入指标需要调整,三项产出指标需要调整。投入指标X2需要减少12.65%,X3需要减少4.69%,X4需要减少6.34%;三项产出指标分别需要增加2.6%左右。将调整后的结果带入DEA模型进行计算后得出,综合效率为1,此时DEA为有效。通过对青岛市产学研投入产出数进行调整,符合了投入少,产出多的资源优化理念,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投入产出不配比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实现青岛市产学研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青岛市产学研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和科研院所需关注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并转变传统的科研理念。为了提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各种资源优势互补,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问题。首先需要科研机构转变观点,注重技术的市场推广。院校要在研发过程中改变以前的传统思维和观念,将产学研落到实处。对研发人员重新建立考核体系,将成果转化率列入考核范围,使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院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关注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协助企业进行研发;通过将技术进行推广,推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节约成果转化成本,提高转化效率。

(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合作动力不足和合作层次低下的问题,需要引导企业在产学研过程中发挥主导地位,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其对市场有较强的敏感性,并作为成果主要的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处在主导地位。只有坚持企业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的把握市场,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加快成果的转化,才能将科学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成生产力。因此应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联盟体系,尽快整合资源,发挥院校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政府需继续完善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法制建设。虽然青岛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了一些服务平台,但是通过实践成效来看,不尽如人意。因此青岛市政府需要继续完善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法制建设。如借鉴国家科技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经营,完善享有的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信息传递功能,为各方提供一个权威、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完善知识产权平台的建设,整合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搜索和信息交流。针对青岛产学研实践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细则等问题,建议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如产学研的法律形式、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界定等进行详细规定,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解决,弥补实际操作中的法律空白等。

参考文献:

[1] 张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2] 青岛市产学研办公室.2014年产学研简报[EB/OL].青岛经信委网站.

[3] 孙福全,王伟光,陈宝明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4] 李焱焱,叶冰,杜鹃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5] 宁朝山.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企业研究,2010,(6).

责任编辑:胡燕京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 Qingdao City

ZHENG Lei LIU Jing-xiang
( Dept of Scientifi c Research,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Qingdao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cal enterprises,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 the future.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addres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untermeasure studies

作者简介:郑蕾(1982-),女,山东胶州人,管理学博士,青岛大学讲师,主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政策;刘敬祥(1985-),男,山东胶州人,青岛德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主要研究企业管理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青岛市软科学项目“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研究”(项目编号 : 13-1-3-139-7-(1)-zhc)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16-01-22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6)02-0078-06

猜你喜欢

产学研对策研究绩效评价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