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教学的渗透

2016-05-18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即兴伴奏钢琴

刘 柱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教学的渗透

刘 柱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质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在键盘上运用和声的能力。要真正能让学生将所学到和声知识灵活运用于歌曲的即兴伴奏中,就应该加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课教学的相互渗透,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和声内心听觉的培养,充分发展和声音响的想象力,逐步建立正确的和声思维,让学生所学的和声知识灵活运用于歌曲的伴奏实践中。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和声教学渗透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音乐认知结构理论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之研究。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和声是曲式、复调、配器、歌曲写作、合唱指挥、音乐分析、钢琴即兴伴奏等一系列课程学习的基础。通过和声课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弦序进的基本规则及和弦连接的基本方法,能解释多声音乐中的和声现象,培养学生多声部的音乐思维能力,并能根据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具备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由此看来,和声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和钢琴即兴伴奏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然而,当前的和声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际运用的倾向。主要强调以四部和声的写作训练为主,而忽略了建立在和声音响基础上的具体运用。在课程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更多深刻印象的是不能平行五、八度,不能出现声部超越和四部同向等一系列规则。这种类似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在做和声习题时都表现得很优秀,但由于缺乏和声的具体音响感受以及对和声音响的想象,在要为歌曲配弹伴奏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和声课上所学的和声知识与钢琴即兴伴奏中所运用的和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样长期进行“无声”的和声教学的严重后果,就是造成了不少学生虽然学过和声学,却很少具有良好的和声音响的感觉,更没有真正学会多声部音乐思维与和声语汇的组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联系和声的实际音响,加强学生对和声音响的感受,将两门课相互渗透来进行教学。根据认知结构的理论,学习的过程即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时,才能进行有意义学习。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认知结构的理论,使两者的教学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和声课的教学中,改变以四部和声写作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对和声音响感受的键盘和声练习,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相联系,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学方法,以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和声内心听觉的培养

和声内心听觉是指“用听觉记忆来分析和辨明音程和弦及和声功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弦结构,敏锐地听出和弦的色彩、性质及和声功能,获得系统的音乐听觉。”和声的本源是听觉,学习和声离不开听觉的支持和检验,要学好和声就必须使音乐听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古希腊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塞诺斯,在《和声原理》等著作中曾提到音程关系虽然可以用数学来计算,但耳朵却是音乐现象的唯一评判。海顿把只注重规则看作为无聊的卖弄学问。当他被告知有人要他把平行五度从严格的声部写作中删除的时候他回答道“这样的规则有什么用,只有受过训练的耳朵才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权威,我认为我和任何人一样有规定法则的权力。”亨德米特则断言“一位真正的音乐家只相信他所听见的东西。”从和声的发展史来看,更多的是贯穿着人类不懈追求多声结合的音响美的过程,正是人类听觉对音响表现力永无止境的渴求,才使旧的规则不断被新的手法打破,旧的学说不断被新的理论取代,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听觉越来越能够接受和认可较为复杂的音响。然而,在传统的和声课教学中,更多给学生灌输的是一些脱离具体音响的和声手法,对于和声运动中的稳定-不稳定-稳定的这种蕴含着对立而统一美学原则的语汇则缺乏感性的认识,只能根据一些固定的法则去做和声习题,一旦要真正为一首歌曲配和声的时候,就会因缺乏和声音响的内心听觉和想象力而望曲兴叹。因此,在和声课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和声内心听觉。注重和声功能的听觉感受与辨识,注重和弦结构与色彩的音响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明暗、浓淡等各种丰富的和声色彩的感受和体验,并将这些具体可感的音响存储在心中,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和声内心听觉。在为歌曲编配和声的时候,能根据这些在内心已经逐步建立起的和声音响概念去想象出所需要的和声色彩,并在钢琴上将这种根据歌曲的旋律所想象出来的和声音响弹奏出来,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和弦替换原则去不断尝试不同的和声音响,最终筛选出较为适合所配弹歌曲的和声语汇。也就是说先按照和声的内心听觉去想象出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和声音响,再根据所弹奏出的具体音响来做不断的尝试,最后又让这种经过不断的体验而筛选出的和声音响来丰富和完善和声的内心听觉。通过这种由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形成新的理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和声内心听觉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二、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性认识

列宁认为,“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由此看来,感性认识是理解和声的重要基础。和声感觉好的人能够从和声进行中感受到各种色彩和张力、倾向性或某种情绪、情感,而缺乏和声感的人则会对此无动于衷。和声编配是即兴伴奏的重要环节,如果对和声没有感觉,自然就不能很好地为旋律配弹出优美动听的和声。就譬如说学绘画的同学,如果对色彩没有感觉,那自然也就不可能创作出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伴奏编配能力强的同学大都善于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体验音乐的艺术效果,并会对产生这种效果所采用的和声技巧和方法加以总结。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从和声手法的角度总结了自己丰富的感性经验,才使自己的钢琴伴奏编配能力得以提高。但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为一首新的歌曲编配和声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旋律音的多少来配和弦,把旋律中出现较多的音按和弦的根音来配,只考虑了和声在纵向上的和谐,而忽略了横向进行的逻辑性,没有这种内在的逻辑性,一首作品就会缺乏相应的运动感,这样就导致大部分旋律音与所配的和声音响完全协和而缺乏和声的张力。只有当教师最后把色彩丰富的和弦标记出来的时候,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而一旦让他们自己去配,还是会循环出现以上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内心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和声感觉,想象不出和声的具体音响,也就只能千篇一律地根据旋律音中和弦音的多少来配和弦,看到do就配Ⅰ级和弦,看到re就配Ⅱ级和弦,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见子打子,这样配出来的音响自然就会由于太过于和谐且缺少多声部音响的色彩而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真正掌握和声的技法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增加对和声的感性认识,才能做到有感而发,从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具体和弦的运用。那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和声感呢?既然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艺术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那我们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听来展开音乐教学,尤其在和声教学中更应该多听、多感受才会逐渐建立起对和声的感性认识。首先要做到广泛地聆听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用心去感受乐曲中丰富的和声音响,让学生逐渐改变以往只会专注于听单旋律的习惯,学会感受音乐作品中多声部的音响,并能跟随音乐的发展,仔细分辨其中明亮或暗淡的,和谐或不和谐的各种和声色彩。特别是在弹奏钢琴作品的过程中去仔细聆听其中的和声色彩的变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头脑里逐渐形成一定的和声音响意象,为在歌曲的伴奏编配中拥有丰富的和声音响的想象力积累感性体验。

三、提高键盘和声的能力

当学生对和声的音响有一定的感性体验之后,就应该逐步将这种感受移植到键盘上,在眼、脑、手、耳的相互协调配合下将内心丰富的和声音响在键盘上准确地弹奏出来。通过键盘音响引导学生体验各种典型的和声语汇,让学生在键盘上在键盘上熟悉各个调的音阶、和弦及各和弦之间的连接方法,熟悉各类和弦以及各种和弦转位的音响色彩,感受和声在力度上的紧张与松弛,色泽上的明亮与暗淡等。了解和弦之间的功能逻辑关系,同时将各种和弦的序进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进行移调练习,熟悉各个调上不同和弦连接的键盘位置,并将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经常会用到的Ⅰ-Ⅵ-Ⅳ-Ⅱ-Ⅴ-Ⅰ等和声语汇的三种不同位置的连接(如下图)

在四部和声的框架上作和弦式织体、半分解和弦式织体以及分解和弦式织体的多种形式的衍化与扩展,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变成什么织体都要遵循和弦就近连接的法则,使得和声声部的进行自然流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和声的音响有所感受,逐步建立起和声音响的概念。另外,要改变以书面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一定比例的键盘和声练习。在和声作业中,以追求优美音响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纯理性的像做数学题式的做和声题。将以前只停留在纸面上的四部和声写作变成具体可感的音响,让学生真正听到自己所做和声习题的音响效果。通过键盘弹奏,启发学生对和声色彩具有细微地鉴别、选择与运用的能力,对和弦的不同的音高、位置、结构、声部排列的变化处理,调配丰富多样的和声色彩。让学生更多地从实际的音响中去感受和声的魅力,在弹奏中尽可能地去追求完美的音响效果,使学习和声的过程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和声理论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创造和声美的过程。

四、加强和声分析

和声是一种语言,大部分歌曲的和声语汇都有一定套路,并且是有规律可寻的。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学了多年的钢琴,弹了不少的钢琴文献,却对作品中的和声音响缺乏应有的感性体验。因为他们在弹奏作品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专注于弹奏技巧的训练,却很少去关注作品中的和声语汇。这样就导致在弹奏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手指的触键来表现不同的和声色彩,使得所弹奏出来的音乐缺乏感染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加强对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弹奏作品时用心去体会和声音响的各种色彩的变化,从而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和声分析是音乐作品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分析不同和弦在音乐结构中的地位、用法、效果、声部进行以及织体写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和声的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并为的歌曲编配和声打好基础。上海音乐学院孙维权教授曾说过:“欧洲近三百年来一大批经典作曲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其中所积累的丰富和声经验,确实是人类音乐宝库中一笔无上的精神财富……对于多声部思维还较薄弱的中国学生,应该下苦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系统学习。”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聆听大量经典的作品,在实际作品的音响中去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将所弹奏的钢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和声语汇进行分析,改变看谱只是看乐谱上音符的习惯,了解和声语汇在具体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使得一些和声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联系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不同用法以加深理解,积累和声语汇的感性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和声应用能力。

总之,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质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在键盘上运用和声的能力。要真正能让学生将所学到和声知识灵活运用于歌曲的即兴伴奏中,就应该在和声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书面作业与键盘和声音响的结合;理论概念的讲述与实际作品和声语言分析的结合;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和声音响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和发展多声部的音乐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歌曲伴奏编配中的和声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应该怎样学习和声学,孙维权,人民音乐,2001(3).

[2]键盘和声课教学规律初探,孙维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2).

[3]试论即兴伴奏与和声课程的整合,周晓凡,艺苑,2006,8.

[4]和声听觉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重要性,丁雪,艺海,2013,7.

[5]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刘冬云,中国音乐教育,2015,7.

作者简介:刘柱(1971—),男,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即兴伴奏钢琴
纸钢琴
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初论老年人如何学习钢琴即兴伴奏
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伴奏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