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唱就唱 唱得漂亮
——浅析课堂音准教学问题

2016-05-18张玲娜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张玲娜

(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第一初级中学,浙江 台州 317605)



想唱就唱 唱得漂亮
——浅析课堂音准教学问题

张玲娜

(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第一初级中学,浙江 台州 317605)

【摘要】人声是世上最美的乐器,柯达伊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器乐毕竟是少数人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我们每天都带着这件最美的乐器,就应该享受它的美,就要学会自信的“准确”的去“演奏”它。歌唱给予人的艺术感受是最直接、深入人心的,优美的歌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和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快乐,同时歌唱也是大多数学生去接触音乐的最自然的方法。当然,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自信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打开音乐殿堂的大门。

【关键词】音准教学;柯达伊手势;内心听觉;小组竞赛;器乐辅助;多媒体自省

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平时班级歌唱课时,集体演唱声音优美响亮,每每到了个人歌唱展示环节时,能自信亮嗓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不敢放声歌唱呢?笔者就此现象展开调查,结果如下:

从七年级抽出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敢放声歌唱的原因:怕自己会唱跑调占96人;怕自己唱的不好听,唱不上等歌唱问题占45人;胆小害羞等其它原因的占43人;而不喜欢歌唱的仅有6人。有139名学生会因为唱歌的音准问题而放弃歌唱;有155名学生表示如果自己唱歌不存在音准问题的话,能自信歌唱;89.2%的学生相信唱歌的音准问题通过学习能改善;81.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上帮助其改善音准问题;92.7%的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老师在课堂上开展音准训练。

以上调查情况说明,学生喜欢歌唱,对美的歌唱有着强烈的追求,而歌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成了学生歌唱的“拦路虎”,严重影响到学生歌唱的自信,使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不解决,致使歌唱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受不到歌唱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久之,还会让学生对歌唱渐渐失去兴趣了,切断了歌唱这种最容易接近音乐的途径。针对上述调查的音准问题,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借助柯达伊手势,建立学生内心听觉,器乐辅助、多媒体录音自省、小组竞赛等手段,力求突破音准教学的樊篱,让学生们想唱就唱,唱得漂亮。

一、柯达伊音阶手势,抽象音高概念直观化

音准刺激的最好时机是在儿童逻辑思维形成之前,而我们的学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又因为音高是一个“模糊概念”,就像我们平时判断一个人是高是矮一样,没有精准的数值,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去聆听感受,使得它在学生心中变得非常抽象难以掌握。而柯达伊手势是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的音,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教师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让学生跟随教师手势的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其直观的演示效果对音乐教学很有帮助。

从新学期伊始,在所带的班级音乐课上加入了柯达伊手势,为手势配上了美国《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手位较准确,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出律动。在每节音乐课教授歌曲,无论是在歌曲的音调高低起伏的地方,还是在歌曲重难点的地方,都会用柯达伊手势提示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对音高的掌握力,使他们准确地演唱旋律,还对学生进行音准的训练,使听觉转为视觉,抽象模糊的音高概念变得具象化,提高学生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从而建立了清晰的音高概念。

二、建立内心听觉,学会聆听、比较、评价、调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音准正确与否,音乐表现力如何,必须由听觉加以检验。学生们听的少,或者几乎就没有听,便开始学习歌曲,音准就很难把握好。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必须有一副音乐之耳,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应从“听”入手。多听,从而丰富听觉积累,提高学生会“听”的能力,建立内心听觉。如在教唱《长江之歌》一曲中,先是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了解歌曲结构;再次聆听时,引导学生专注细致地聆听旋律的走向及音的高低变化、旋律的进行方式,这样的聆听,对学生听辨能力的提高帮助是很大的。在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比较,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进行旋律的对比,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第四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跟琴模唱,借助柯达伊手势助唱,解决第3小节和第7小节的七度和六度大跳音程的音准问题。划着旋律线跟音响一起演唱,边听,边将同伴的声音和准确的声音进行比较,将自己的声音和准确的声音进行比较,得出差异高了还是低了。让学生进行评价——高了还是低了,还差多少等等,这个评价相当重要:可以激发学生听辨的能动力、提高学生听辨的准确度、让学生彼此激励。个体歌唱时,听辨出自己的音高不对,会努力往准确的音高去靠,直到和准确的音高相一致;全班歌唱时,假如听到自己的声音“冒”在外面,马上会做音量上的调整,假如听到音高不对,也会做相应的调

整。发展学生“内心听觉”记忆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保持稳定音高感觉的能力。

三、小组竞赛,合作训练目标趣味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每个班级组织教学中,笔者都会认真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各个成员的性别、性格、脾气以及能等方面存有差异、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也存有差异、造就学生对音乐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同伴的肯定比老师的肯定更能激起学生歌唱的自信。注重学生小组的表现,强调小组音乐表现汇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人的个性、智能、才干是多样的。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公平竞争,竞争的同时也要倡导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如组组之间的听琴模唱竞赛,两组PK,其他组组员当评委;小组每期派不同组员PK赛,或比音阶或比乐句视唱或听辨音高或花样组唱;在循序渐进的歌唱难度中,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自觉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不知不觉的小组竞赛,使本来枯燥的音准练习变得更有动力,更有趣味,更有目标性。在竞赛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器乐辅助多媒体自省,音准教学更省力

器乐教学对音准的训练有较强的辅助强化作用,是培养学生音准的有效手段,只要学生演奏正确,乐器就能发出准确的音高,帮助学生唱准音高。一次学生的口琴表演提醒了我,口琴、竖笛等到小乐器不是更方便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吗?课内练习有钢琴、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校正, 课外练习就可以借助一个有固定音高且又方便的乐器,做校正音准的工具。因此,C调半音阶口琴是比较理想的校音工具。在音准教学中,借助口琴,采用听、唱的方法,即能丰富课堂教学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音准能力的培养,给予极好的帮助。在《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教学时,初次体验二声部,让学生唱高声部,师用口琴演奏低声部,让学生在唱准高声部同时,又聆听到口琴的低声部演奏,初步感受了二声部全作的音响效果,提高了听觉的敏锐度。在学习低声部旋律时,用口琴辅助学生在难点的变化音的学唱;在二声部合作时,口琴随时候着帮助弱势声部。 在学完二声部合唱后,教师用录音方式把学生的歌声录下来再回放给他们听,使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对比,进行自我调整,很快就会发现问题,进而把音唱准。人都难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只缘身在此山中”。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首歌过后不能像画一样拿出来供师生细细讨论、修正,现在多媒体的好处就在这时显现出来。学会借助一切可用的教学器材,让音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捷克作家伏契克说过:“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音准的记忆和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音准作为歌唱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真正做到持之以恒,才会有收获。就像歌曲所唱的“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歌唱教学的快乐,随时随地自信的放声歌唱,享受歌唱的魅力;让每个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永远保持着对美追求的旺盛的状态,更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年版.

[2]金奉《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

[3]洛伊斯·乔克西,赵亮,刘沛.译《柯达伊教学法I》,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4]金亚文《初中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玲娜(1981—),女,汉族,浙江玉环人,中教一级,现任教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