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傩戏

2016-05-17

文史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口传心授唐家九华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傩戏

傩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傩戏,起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流布在九华山麓方圆百里的贵池、青阳、石台等地,素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每年正月,九华山下的乡村都要上演这种原始的傩戏,山湖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自古以来,山湖村的“傩戏”没有职业班社,表演的内容唱腔完全靠口传心授历经千年。傩戏的传承局面尴尬,希望就寄托在了那些少年身上。(摄影/王钰江雨)

01

自古以来,山湖村的“傩戏”没有职业班社,也没有专业艺人,表演的内容唱腔完全靠口传心授历经数百年。8岁的刘浩扮演貂蝉,有人称是“鲍三娘”,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傩戏表演,除了他和另外三个男孩,村里已经没有适合踩地马的孩子了。

02

每到一个村庄都要在村里宽敞的地方表演傩舞,尽管年年演,但每次都会吸引很多村民。更多的人来是为了讨个吉利,然而能够表演傩戏的人却越来越少。

03

傩神庙里,所有的面具都被供奉起来,晚上傩戏表演结束,这些面具将转到唐家,唐家正月十五这天开始傩戏表演。

04

在村里,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留在家里的男孩越来越少,前两年因为没有合适的“童子”,“地马”一度差点取消,后来几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上阵,才勉强坚持下来。今年,小刘浩扛起了这份重任。

猜你喜欢

口传心授唐家九华山
为了你,我愿热爱世界
为了你,我愿热爱整个世界
为了你,我愿热爱整个世界
“口传心授”传统教学方法分析及其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创新研究
作品三
九华山风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研究
口传心授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谈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承方式中的“口传心授”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以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Гармония гор Цзюхуашан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