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深化政府会计改革

2016-05-17张岚

财会学习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本准则会计改革政府

文/张岚



探讨《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深化政府会计改革

文/张岚

摘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下,政府改革也拉开帷幕,政府改革中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为重点。本文将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发布的背景、结构及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积极意义进行全方位解读。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改革

201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政府改革,包括政府会计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一个统一、高效、规范的政府结构。在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且该准则将在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及发布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会计工作领域基本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标准体系。收付实现制相比最初的财务管理有几个优势不可否认:收付实现制能体现实实在在的政府部门收入支出情况,传统的则在确定收入、费用及利润时,由于费用需要其同收入的关系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采用折旧方法、摊销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等计算时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实在的现金数字是可见的,而至于政府部门的一些偿付能力等是需要严肃评估计算的。

收付实现制在政府会计计算上的应用逐步完善,并且取得一定成效,在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上的应用都很广泛,基本构建了一套政府会计标准,为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宏观把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发展、政府业务量增加和政府改革的需求下,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计算准则已经不足以处理繁杂的政府会计事务。

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的体现有:一是对政府的整体运行成本的计算评估不够,不能整体把握情况,不利于运行效率科学评估;二是对政府资产的核算没有统一体系,这样的话难以提供完胜准确的政府财务报告。

在旧制度不能适应新情况时,《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及发布成为必然,从2015发布到2017实际执行的过渡时间内,政府及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调研,相信《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诞生将会是政府会计工作准则的一个新突破和新发展。

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即将在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篇共有6大章节62小条。

第一章节为总则,合计有10条,综述中规定了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该规定的适用范围、政府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准则、报告目标和使用者、以及会计基本假设和记账方法的规范操作等;第二章中包含了7条规定,主要对政府会计工作作了关于信息质量、准确可靠等要求;第三章节中也包含了7条规定,主要对政府财政涉及到的收入、支出和预算的财政会计及预算工作,作了相应的计量标准等规定。第四章中又分五个小节共21条,这部分是整个准则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重要会计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操作规则的规范。第五章共8条,对政府财务工作中的各种财务报表和财务决算的定义、内涵和基本要素等作了规定,完善了现有财务报表的内容和结构。第六章是附则共六条,就相关概念再一次进行了强调,并具体说明实施日期。

三、《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的几个原则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定方向,思路明确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政府工作的改革,政府财务会计工作也是是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就是遵守了要推进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增强政府财务会计能力和水平的基本原则。

(二)遵从经验和科学案例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继承,是对多年来传统政府财务会计工作优良方式的继承,也有吸取国外先进的政府财务工作的创新之处。本次准则的制定,是对新旧政府会计工作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而且吸取了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融合了外国先进理论精华,经过专家组长期调研,最后敲定的,是根据我国经济水平,政府财政实际情况综合制定,有其先进性。

(三)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具有法律效应。在制定过程中,首先是根据立法程序达成意见征求稿,广泛征求意见;然后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成立专门的专家调研小组进行实际情况调研考察、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意见;最后形成进本方案,并且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论证、深入沟通、直至最后达成共识。整个制定过程多方参与,有法律监督,公开公平。

四、《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出台的积极意义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最终出台,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深化改革方案的影响下,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改革创新,也是政府财务会计处理工作的里程碑。

(一)政府财务工作的透明化有利于更多民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国家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民主进步。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6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政府的财务报告已经不仅仅是提供备案和上级检查,目前政府财政及三公经费状况等逐渐向大众公开透明。民众通过政府公示和媒体报道等方式,更多地了解政府财政工作的运行模式和每年的收入支出利用情况,并且通过这些情况,民众不仅了解自己政府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监督。

(二)有利于规范政府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吸取了以往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会计处理的优秀经验,采纳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调研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现代政府会计工作的改革内涵,有利于该准则接地气,最快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从多方面对政府会计因素的重要因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中涉及的重要元素、存在问题、需要遵守的原则和方法等进行解释。有利于规范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都能准确明白学习,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工作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准确核算政府财务工作,对政府工作运转的科学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要求政府的财务会计工作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要素等进行规范统一,并且通过引入像绩效等概念,以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处理系统,从而达到对政府财务处理情况的一个公示监督检查系统。同时,有利于建立一个政府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科学考评政府绩效提供扎实有效的信息基础和制度保证。

(四)《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理论基础和依据来构建的新型政府财务系统,有利于政府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严谨务实的政府财务管理模式。本次新规定的出台,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信息质量特征,做出了重新界定、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和执行,将会有利于政府的收入、支出、预算、政府资产、负债等信息得以如实记录、有案可查,随时跟踪检查,也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政府对自身财务会计状况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及时做出改善调整,加强政府资产管理、控制债务风险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预算管理基础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这既有利于政府能够随时了解自身的财务运转情况,也有利于上级部门能灵活宏观调控,公开透明的政府财政也有利于民众能够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对政府进行监督,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五、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时根据我国实情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将对政府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国农业会计,2015.11.10.

[2]《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 号,2015 .10 .23.

[3]张月玲,刘艺明.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J].财政监督,2014(17).

(作者单位:阿克苏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基本准则会计改革政府
“科技评估基本准则”摘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七条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有关事业单位税务会计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会计价值观与会计改革的关系分析
基于预算和财务双重需求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
初探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效建议
对加强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