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耳聋能延缓

2016-05-16张乾

科学养生 2016年5期
关键词:神经性外耳道内耳

张乾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器官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作为家人应多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如出现听力下降、语言分辨性差、总“打岔”的情况出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年龄大了,听力下降似乎是每个老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步入60岁后,听力就开始逐渐衰退,一般70岁是听力出现障碍的高发阶段。但因为各人体质不同,出现阶段也会有变化,例如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人群则会提前,身体健康的人则会推迟。

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需要对老人的听力状况格外注意了:说话声音很大;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与人说话时经常“打岔”,答非所问;看电视时声音开得很大,很吵了,他却才觉得刚好;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一侧说话。听力下降的同时可伴有耳鸣或者眩晕,如果出现这些信号,更需要系统检查,早期干预。

老年人听力下降通常属血管神经性问题,是因血管循环不好,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脑梗塞和高血压的老年人会出现听力下降现象。这类人群的血管不够畅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还有糖尿病患者,也因为末梢循环不好,会出现耳朵不好使的情况。有些老年人会因为血管神经性问题出现耳鸣,如高血糖、高血压、肾虚、内分泌紊乱,都会导致血管障碍,引起耳鸣。耳鸣是耳部疾病的症状表现,若耳鸣持续1~2天,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有些高频耳聋最初只是单纯耳鸣,听力不受影响,但时间长了会突然出现耳聋。

耳聋分为神经性、传导性和混合性三类,神经性耳聋是因感音神经出现障碍;传导性耳聋是因内耳有炎症,有积水;混合性耳聋是上面两种因素交叉引起的。如果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可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和耳声发射等检查,然后对症下药。

如果老年人出现突发性耳聋,可使用抗病毒和扩血管、溶栓的药物营养神经,通过吃药和输液都可以,也可以使用激素类药物减轻内耳水肿,缓解突发性耳聋。如果是由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引起,就要针对病因控制血糖或改善血液循环。有时游泳、沐浴时耳道进水,耳垢体积膨胀,突然感觉耳聋,只需取出栓塞即可。慢性中耳炎可导致鼓膜穿孔、炎症性肉芽肿、钙化灶等病变,须及时进行治疗。要特别提醒的是,应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治疗,一直拖着不治疗,发展下去就会全聋,即使使用助听器也无效。

虽然随着年龄增加,听力退化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科学用耳,可以保护听力。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预防事项: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食品,切忌暴饮暴食,要戒除烟酒,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其次,要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心态。因为情绪激动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内耳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再次,要注意避免噪音接触,耳朵长时间接触噪音可导致噪音性耳聋,强烈的噪音对耳朵听力损害会更大。

最后,不要随便掏耳朵。俗话说“耳不掏不聋”。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猜你喜欢

神经性外耳道内耳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恐龙内耳的秘密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耳朵进水了,三个方法巧解决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