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认知训练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2016-05-16纪蓉戈蕾王琪娜宋爱霞姚世媛潘妍婷丁晓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障碍脑梗死

纪蓉,戈蕾,王琪娜,宋爱霞,姚世媛,潘妍婷,丁晓娟

强化认知训练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纪蓉,戈蕾,王琪娜,宋爱霞,姚世媛,潘妍婷,丁晓娟

目的:将认知训练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及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行为治疗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SAP发生率,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定吞咽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康复组治疗4周后SAP发生率明显减少,VFSS评分、LOT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强化认知期的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反射水平及咽部肌肉的收缩功能,增强吞咽再学习的训练疗效,降低SAP的发生率。

认知训练;脑梗死;卒中相关肺炎;老年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0%~45%[1]。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不仅严重影响吞咽功能的恢复,还易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本研究对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训练,观察该训练方法对SAP及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69.5±7.6)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0.2± 7.8)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年龄>60岁,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平稳;能够配合完成测评及治疗;经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3]临床评估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经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定[4],评分<100分视为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其他不能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情况[5]。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均按照神经内科脑卒中指南行常规治疗及吞咽障碍功能训练(采用行为疗法、直接进食训练、VitalStim刺激仪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训练。

行为治疗[6]:包括口面部肌力及协调性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感觉功能刺激、吞咽肌群协调性训练、吞咽技巧性训练等。

进食直接训练:根据病情帮助患者安排进食环境,选择进食的体位、食团形态、入口位置、食物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VitalStim电刺激仪治疗:将电极贴于皮肤上,在正中线双侧垂直排列通道。电刺激仪输出波形为矩形对称双相波形,强度为0~25 mA,60 min/次,2次/日,10~14 d为1疗程。

认知功能训练:整个训练遵循个体化原则。①对注意力障碍的患者,开始训练时选择有组织、整齐和安静的环境,并简化作业指导,让患者大声口述每一个步骤。随着注意力改善,环境逐渐接近正常,增加呈现给患者的信息量,大声口述也转变为内心默默地提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注意反应时训练、注意稳定性、选择性、转移性以及分配性训练,可采用光点跟踪、猜测游戏、数字排序、时间感训练等进行。②记忆障碍训练:培养患者建立活动常规,提供有序的生活环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外部辅助工具,包括储存类工具(如笔记本、录音机)、提示类工具(如报时手表、标志性张贴)、环境的有序安排及口头或视觉提示等,来完成复述、视意象、语义细加工、首词记忆术、PQRST练习法的训练。③执行功能障碍:比较两个词或两件物品的相似与不同,将图片进行分类,将有关系的几张图画排序,推理训练,可选取魔方、迷宫等游戏进行训练。④躯体构图障碍:采用触觉刺激法、反复指认或命名身体部位、提示法(如“提示靠近床边的那条腿”)等进行训练。⑤单侧忽略:视扫描训练、划销作业训练、阅读训练、代偿及环境适应(如用红色胶带贴在忽略侧的物品上)。⑥结构性失用:帮助患者进行几何拼图、旋转图形与直立图形配对、碎片图形复原、搭立体积木等训练。⑦失认症训练:视失认时让患者借助照片、色卡等,利用触觉或听觉辨识人物和物品;听失认时,将发声体放在患者的视野内,进行声-图辨识、声词辨识。⑧失用症:意念性失用采用连环技术、故事图片排序法,意念运动性失用可给予触觉、本体感觉和运动刺激进行感觉整合训练。认知训练30~45 min/次,2次/日,其他时间家属或陪护协助指导以强化训练。

1.2.2 评价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VFSS评分和LOTCA评定,并统计各组SAP发生率。

VFSS评分[4]:应用美国的GE数字胃肠造影机行VFSS评分,整个吞咽过程可连接录像设备进行记录。10分为正常,9~7分为轻度吞咽功能障碍,6~3分为中度吞咽功能障碍,2~0分为重度吞咽功能障碍。

LOTCA评定[4]:该量表包括空间知觉、视知觉、定向、视运动组织、动作运用、思维操作、专注力及注意力等,共26个小项目,总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

SAP的诊断标准[7]:脑卒中后行胸部影像学检测,出现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且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①发热T≥38℃;②咳嗽、咳痰为新出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不伴有胸痛;③出现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④血象: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有核左移。以上情况需排除如肺水肿、肺结核、肺栓塞、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病等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似的疾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训练后,患者VFSS评分(吞咽功能)及LOTCA评分(认知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FSS、LOTCA评分及SAP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导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8]。一个完整的正常吞咽过程需要认知及行为功能的参与,而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发生较为普遍[9],运动控制功能障碍可造成吞咽时启动困难,瘫痪引起食物由口腔运送至咽部出现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则易使食物残留、误吸,导致SAP。因此对吞咽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摄食-吞咽过程分为先行期(认知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和食管期,其中先行期(认知期)是人们通过认知掌握进食食物的温度、硬度、味道、一口量,从而决定进食量及速度,并同时预测口腔处理食物的方法,编制进食程序,认知期对食物的外周刺激有视觉和嗅觉刺激,与脑部高级中枢的刺激相结合,最终激活脑干吞咽中枢[10]。有研究显示老年人除存在口咽性进食困难外,在认知期出现进食困难所占比率也非常高,但易被临床康复治疗所忽视[11]。因此,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来说,强化认知期的训练尤为重要。认知功能正常进食除了需要正常的吞咽功能外,还需要维持进食的兴趣,必须有足够的协调性把食物送入口腔,以及足够的注意力完成咀嚼食物。与进食有关的认知障碍可表现为食物失认症、失用症、口腔期启动困难等,加之咽期反应减弱导致呼吸道保护功能下降,尤其老年患者本身的一些生理改变:如结缔组织弹性下降,肌肉量减少,导致运动肌肉力量和速度下降,造成吞咽不同时期功能障碍;发病后的意识水平下降和高级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高,加重吞咽障碍的程度,极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误咽、SAP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SAP发生率仅为6%,因此同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成为患者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重要基础。由此对于吞咽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的问题:即食物入口前注意力不集中,无进食愿望,及控制和完成食团制备困难,口腔运动迟缓,咽下时间延长,训练时需要侧重进行意识控制训练,加强颜面肌肉的肌力、协调性及口腔感觉的训练,同时选择的食物品种、性状应让患者感兴趣和能够接受,改变进餐环境、加强进食监督,通过口头提示、环境线索或直接给以帮助。通过心理干预对患者记忆、语言理解、思维和执行功能等各项认知功能进行反复刺激,增加大脑皮质的传入信息,促进功能重组;同时引起神经解剖和神经生化学方面的深刻变化,使大脑皮质增厚,大量的轴突和细胞体产生,神经元的体积和密度增加,使认知功能得以康复[12]。

由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悲观、依赖心理,因此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沟通,减轻恐惧,强化支持系统,消除悲观心理,重视恢复期指导,削弱依赖心理。

综上所述,改善认知功能可使患者更好运用吞咽模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群体,吞咽训练时应重视早期认知功能评定并积极进行认知--心理的治疗,贯穿始终,从而缩短康复疗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冯慧,潘化平.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26:491-49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3]伍少玲,马超,黄粉燕,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6:396-399.

[4]陈伟,巩尊科,韩良,等.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定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26-30.

[5]李莎.鄂建设.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221-223.

[6]窦组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148-168.

[7]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075-1077.

[8]刘博,吴邦理.电刺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57-958.

[9]Barba R,Martínez-Espinosa S,Rodríguez-García E,et al.Poststroke dementia: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J].Stroke,2000,31:1491-1501.

[10]黄娣.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70.

[11]刘宏丽,郝永红,芦鹏飞,等.急性脑血管病高龄患者不同时期进食困难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794-796.

[12]赵佳,李克娇,李美荣.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315-316.

(本文编辑:唐颖馨)

R741;R741.05

A DOI 10.16780/j.cnki.sjssgncj.2016.04.030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家口 075000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No.20150478)

2015-08-06

纪蓉jrwc7765@163.com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障碍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